, [; L% Q5 Z) [7 P) `纤维发展介绍(四) 0 D( \* Y# Y2 V! @
' S% M+ K3 B# b1 X
人造纤维一般系从聚合物而来,将结晶性聚合物加热延伸三倍以上时,可使其结晶部份朝延伸方向排列,成为非常规则的顺向,此性能称为热配向性,也就是合成纤维延伸的基本原理。
( C, B* P, N& e- _/ `0 W聚合体要成为纤维必须经过纺丝、延伸、热处理三项处理程序,赋予必要的结晶化度及分子配向,始能制成有实用价值的合成纤维,一般而言,纤维应用于纺织领域应具备下列的性质:
I8 d7 |! v+ t! c, |1. 长度:长纤维可直接织造成布,短纤维则须先纺纱。而纤维越长越能纺成细纱,并增进纱的强力与均匀度。故短纤维除应有相当的长度外,也希望短纤维含有率能尽量降低。人造纤维有时会切断成短棉状(staple),与其他短纤维混纺,以期获得更佳的纺织成品。
% S* G2 S! ~ T, z: G/ f$ O2. 细度:纤维需有一定的粗细,构成纱线或织物,方能获得适当的柔软触感,与相当的硬挺性以保持织物型态的平整。采用棉纺工程纺纱,纤维长度与直径比值以4,000左右为宜,比值越大越易产生棉粒、纤维受损及造成牵伸困难。
/ k' N8 p# M1 m4 P$ l* A. J; T3. 强度:为承受各加工流程的拉扯张力与提高织物的耐用性,纤维强度越高越好,一般单纤维应有3.0g/d以上的拉张强力。 3 t: g& J2 D- l* s- N7 c1 W6 a
4. 杨氏系数:是弹性率的一种,表示材料平均单位断面积所受应力S和受力方向变形ε的比值E,即E=S/ε,E值越大,表示纤维变形越困难,刚性愈加强烈。
% P- Y" ^, m( {+ h d5 v+ a5. 鬈曲:纤维相当程度的鬈曲有助于成纱的抱合力与织物的触感、保温性。棉纤维有天然捻曲,毛纤维有毛波,人造纤维则以假捻加工等方法赋予蓬松鬈曲。 ; _9 n0 P/ U( q5 E. I9 i
6. 密度:纤维密度直接影响织物的重量,一般以质轻而又有丰满触感者为佳,衣着用织物使用的纤维材料,其密度或比重以不超过1.5为宜。 4 r" \/ A& D$ L* ~) W9 M
7. 吸湿性:纤维的吸水性质除对保持皮肤干燥状态直接有用外,对调解织物内微气候有很大影响。天然纤维一般均为亲水性,适于穿着使用,人造纤维则常以改变断面形态或以亲水性基接枝,改善其疏水性。 ; V# D, V' \$ k
8. 耐热性:高分子聚合物在温度上升至玻璃转移温度(Tg 或称二次转移温度),分子间能自由滑动,而呈现柔软及弹性现象。温度再上升,分子间的滑动最后转为自由流动,结晶部份开始融解,即达到熔点(Tm或称一次转移温度),属于不可逆转变(Tg则是可逆转变);纤维材料须具有适当的Tg与Tm,以便穿着时有适度的柔软及弹性,且能在较高温度时顺利进行染整工程。
3 S' R; K" F7 R& V9 j/ u" K除了以上基本特性外,纤维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可能还须耐酸碱化学药品、耐日光、耐磨擦或具导电等性质;医疗上的抗菌消臭、抗幅射或紫外线遮蔽特性;甚至航天上的耐疲劳性、耐冲击性、轻量耐燃特性。
1 m: @3 {. o: _" W* x) \过去30年以来,全球纤维市场需求一直维持在3%的成长率,而人造纤维则以每年约5%的速度成长,特别是聚酯纤维成长幅度最大。以长期发展观点来看,全球纤维需求成长是必然的趋势,影响因素除人口成长(未来5~10年内,每年约有1.7%成长速度)所带动的因素外,尚须考虑经济成长因素与其他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 台湾由于不生产棉花与羊毛,劳务成本相对较高,不利短纤维发展环境,但拥有世界人造纤维产量与完整的产业整合条件,特别是加工丝、玻璃纤维、尼龙和聚酯纤维产量等有相当优异的实绩,且台湾纺织厂商以中、小企业居多,相当适合发展少量多样化,或多规格生产需求的高科技纺织品产业。+ H8 \* B$ B!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