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络联发展的方向及难点& g/ p7 c# E4 `0 J2 V6 p# ^( U9 y
集中控制成细络联研发难点
" C% l, n3 K7 Y& ?3 T) y% f( s
9 T1 l8 z# [! F" f# m□ 上海东飞现代纺织技术研究所 王婵娟
% q2 k" O/ c& E* p0 c5 a+ I3 [) ^ 5 E r( v5 }1 w2 k' N
现在数字化集中控制技术的应用,已达到了顶级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纺纱必将更加高效、高质、可控的方向发展。如何把纺纱技术与数字化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是一个技术渗透与技术应用的复杂过程,也是细络联技术研发中的难点。8 U" X3 u6 k) ^4 o6 }% d' V/ e4 s
操作面板电脑化+ b. g2 s0 }: E$ K
未来的细络联操作面板应该实现细纱机、络筒机、联接桥“三体合一”的集中控制,可以智能化实现高精度联动的机械控制、工艺调整、智能化管纱识别、智能化质量检测、纱线质量报警、机械运转报警等。要满足这些功能,就应该选用多用途、高效能、集中控制的操作面板。平板电脑运行速度快、存储空间大,人机对话界面丰富多彩,数据录入、采集、存储、处理方便,尤其方便远程工艺、技术、维护、管理与操控,而且维修、更换、升级方便快捷,实现人机对话的通讯技术成熟,实现故障报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优于其他操作面板,使用者容易接受。* l5 }) P! N7 m% f' ^& k6 C
智能化识别管纱
' z7 R) b9 Q g- a! T智能化细纱机必须满足细纱机集落换管部位的电子刷唛,在喂入空管时,对每一个空管进行细纱锭号刷唛管制。未来细络联的联接桥在设计上必须增加智能化识别管纱的技术,对每一个管纱进行编号识别,利用络筒机电清质量检测技术,让络筒机构的在线检测系统,对每一个管纱进行质量在线全程检测跟踪,对疵纱锭位提出报警,并同时剔除疵纱或及时处理纱疵,使每锭细纱质量都得以自动控制,实现对细纱落后锭子的在线扫描和质量追踪处理。
/ z6 D1 ], c/ C3 ^5 G, Y融入控制新理念
/ [$ f( ]1 j4 C& Q建立质量控制新理念是研发智能化细络联的航标线。要将纺纱技术揉进控制技术,离不开对检测点、检测项目、传感器和控制模块等问题的探讨。在每台细纱机关键部位,加装多个条干检测头。通过“质量控制模块”将采集到的条干质量信息传入“主机大脑”。在粗纱质量指标稳定的前提下,研制“后区牵伸倍数控制模块”,根据设定的条干质量要求,自动完成后区牵伸倍数调节,确保完美的工艺设计和纺纱质量。3 D# S4 V! N$ X9 E9 }
分步完成“断头控制模块”、“落纱控制模块”、“纱线质量控制模块”的试验模块,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合成模块”的整体合成,取代人工巡回接头、落纱,初步实现细纱工序无人化生产和管理。分步完成“质量最大化模块”和“效益最大化模块”的小样机试验,最终完成“多模块”合成智能控制系统,取代人工现场管理,实现质量和效益最大化生产目标。2 T" F. ?. r! r5 [
总之,未来细络联合机,不再是简单的细纱长车与自动络筒机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全新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能一体化数控管理设备。& u0 @7 U6 ~) o8 k, U"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