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非织造医疗防护材料制备技术对比
5 [2 f1 \3 t+ _- a: R- Z非织造医用防护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时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非织造先进技术,开发出了一种成本低廉、外观及手感接近传统纺织品的水刺非织造布,成为替代传统纺织品的优异材料。发展至今,非织造医疗防护材料的加工方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根据其制备技术的不同,目前主要有纺粘、熔喷、SMS复合技术、水刺及闪蒸等几类。 纺粘非织造技术 纺粘法非织造材料作为防护材料其强度和舒适性能满足要求,但是在阻隔性能上相对弱一些。针对这个问题,细旦化纺粘技术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德国的Freudenberg(科德宝)公司首先发明的双组分纺粘水刺技术,利用中空桔瓣型纺丝组件,将熔体细流从喷丝孔挤出之后,经冷却吹风、气流牵伸形成长丝铺置在成网帘上,再利用高压水刺技术进行开纤及固网,其阻隔性能相对比普通的纺粘或水刺非织造材料好,因此可用于医疗防护材料。 土耳其非织造布生产商Mogul最近就推出了一款可用于手术衣的这种材料,其开纤后的纤维比发丝细100倍,能阻隔微生物、具有抗血液和酒精的特性,还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隔热性,这种非织造材料的微孔结构和防护性能使其成为了医用防护服的理想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