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L( @* }% o2 q8月16-17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会年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江苏如东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如东县人民政府、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会承办。
# Z* V% d9 W s2 B# u8 i' y0 p
7 k( N3 [- D2 Z# c9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瞿金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原副会长贺燕丽,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贤,如东县人民政府县长陈雷,中共如东县委常委、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邵锋,中共如东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蔡东,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基等嘉宾,以及来自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300多位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 {- ^. L+ |# @$ ?( H' F* [
, k, ]. J8 ~1 c" I/ e c# F
! i; n: t) S4 T. j3 ~5 `2 F! j4 ?" N8月16日下午,中国化纤协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会召开了主要纤维生产应用企业参加的闭门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表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工艺技术和装备,需要做大“蛋糕”,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他针对行业发展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做好行业数据收集、分析和使用,让社会了解行业;二是建立交流平台,加强行业自律、行业规范,要理性投资,有序发展;三是推进标准制定和品牌建设工作,规范行业生产,维护企业和产品形象,提升品牌价值。与会代表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当前现状、存在的问题、技术发展趋势和如何拓展下游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会后参观了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
6 b% i* D5 K' \8 D, X$ F+ h( F2 @* [. `
高端视点 : N: \( n. D, D) `' A0 t( r% _) d% v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表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与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碳化硅纤维等是国家战略需求材料。他希望以这个大会为契机,采纳真知灼见、广积学术资源,各位学者要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领域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核心技术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顺势而为、肩挑重担、勇毅前行,促进新材料领域内的科技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建设智能化、规模化、低成本生产体系,拓展在海洋、建筑、安防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推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技术、装备创新。% |& m+ I# b$ j9 D" C8 k0 X" ^
9 r/ O9 y5 ?2 T/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指出,目前从产能、质量上来说,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个别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下游应用技术也实现较大突破,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等大背景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应用是一个多方面交叉的广阔领域,从纤维本身用途来讲,在资源、环境、能源、生命健康、安防等领域无处不在。通过此次产学研深度融合,相信一定能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做到世界一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 K8 Y, C% X1 f" E) V5 ^7 r/ t1 c; y+ u4 z5 J/ h" q4 U* q8 A; Q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给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他高性能纤维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加强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走向国际前沿;第二,进一步加强应用技术的创新,集聚整个产业链的力量进行科技和产业的攻关;第三,加强交叉融合创新,提高高性能纤维进一步国际化、进一步向纤维强国迈进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第四,加强智能设计创新,提升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水平,特别是利用新技术如AI赋能等,进行分子设计,提高高科技含量。她指出,当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不仅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增强内生动力,补齐发展的短板,也要注意理性投资,防止增长过快,避免内卷,影响行业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O" s% ^" B: K5 Q1 [2 b
. `, W! Y: O# D$ {1 s- l8 w- ]
南通市如东县县长陈雷介绍了如东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他指出,如东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能源,通过江苏省环评的化工工业园区,拥有丰富的纤维初始原料——LNG液化天然气,目前如东已有桐昆纤维新材料产业园等化纤项目落地开花。他表示,如东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又毗邻上海,希望企业家来如东投资兴业,共同把纤维产业做大做好。" O: T; _: q% r+ N
$ u. Y" V- t. {7 ^3 F' {% e共建共赢共享 6 ]4 p) a! D' m
: A6 W. ]8 y1 x- k6 k
“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签约及揭牌 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期望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及双方关注的技术领域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建立“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针对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开展前沿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形成有原创性、突破性,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8 J) z" B b0 N. Y
& k" Y9 { w4 A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瞿金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如东县人民政府县长陈雷,中共如东县委常委、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邵锋、中共如东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蔡东、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基上台共同见证签约。7 p9 R, y0 N, m4 A# G& O6 O- ^% G. u
9 f0 R# ^" K2 }4 Q: b2 B' R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宝春和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牛艳丰分别代表双方签约。
2 b8 k4 D. ]# j
6 Z% l# _% u- B/ r1 c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和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周新基董事长共同揭牌。
' a, K9 T8 Y* O" r
4 M9 u, r, X( K. d9 A' N4 p5 F“九州星际研究院”揭牌
8 |% M' T H: L" k5 a九州星际为响应先进制造业对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及应用研发,提升企业在纤维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研发效率,决定成立九州星际研究院。九州星际研究院将承担公司整体的产品研究、开发、检测及应用推广职能。" k' Q1 Q/ j" }( X4 t2 Z. U
+ ?2 q- a- { h7 c4 u1 Z3 R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和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基共同揭牌。7 _/ ^; u/ G& f: r4 F( U
, ?& F8 ]0 f6 ?( Z: g0 `& N) b$ r6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研发生产基地”合作共建, P$ c2 d/ u$ H* y
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能力强,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研发软实力,研发平台、人才建设、产学研合作、高比例研发投入为研发创新提供保障。该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位于行业行业前列,对于未来三年合作共建基地目标明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九州星际按照《中国化纤协会合作共建研发基地管理办法》,决定合作共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研发生产基地”,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公司创新能力,致力打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全球专业化生产工厂。. l; i$ j: e3 M0 L! ?0 F
& c7 S. m4 L) t5 ^/ |, c! z授牌仪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与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基)
) Y) F+ {7 o6 f+ e7 ]! e6 E% g% _+ h. q# Q
论坛报告
* r+ n# _% h$ D& L产业运行状况及技术装备的创新发展 1 o; q1 j5 ` v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技术最新进展6 X# p( A' _5 x# U: i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瞿金平介绍了适合具有极端流变行为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新技术,阐述了体积拉伸流变塑化加工技术的原理,创新采用脉冲赋能的熔融加工方法、双轴偏心转子溶液加工技术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稳定性。新技术、新装备有利于实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效成型和产品的多元化,对进一步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u. H8 N: i, Y% ^
! p, I, o* S: M( f2022 年高性能纤维行业发展情况# w, _. @' L7 J- O( q
9 L. q: v4 r8 n* p8 _+ U6 O6 X$ j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吕佳滨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性能纤维产业整体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业政策环境日益完善。2022年全行业运行态势良好,碳纤维、芳纶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各细分行业市场均保持稳定。近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化纤行业投资敏感度分析(2023年本)》提示了化纤行业主要领域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投资壁垒或风险,企业在新上项目时,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0 ]. c8 D" ]4 s, v9 V; Q! P0 i. `9 D; M; T
紫外交联 UHMWPE 纤维加工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热变性能的表征
- A; ^ h$ h& Z* L- E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长期负载和高温时,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蠕变及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东华大学教授王依民介绍了采用紫外交联方式生产耐热抗蠕变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采用DSC、WAXD、SAXS、固态NMR等方法,对紫外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不同成形阶段的纤维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不同成形阶段的晶态结构、纤维超分子结构、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取向结构等演化模型,对其耐热性和蠕变性能进行了评价。; s0 E" U. B! e' v
# n6 W7 W9 e9 y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改性技术进展
+ v8 B* B) ^" W0 y/ _) ? `江南大学教授俞科静介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附着力差,限制了其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通过从改变纤维界面的浸润性、相融性以及凹凸面,对树脂进行浸润性、成膜、热膨胀系数以及耐温性进行调控,以达到协同发挥物理化学或机械锁结的作用。她还介绍了多巴胺聚合动力学因素及ZnO纳米棒的长径比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及多尺度界面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表面性能,为优化设计合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微观结构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0 L+ P9 X: {) d+ l- X) g
* c, @- k* q) c! D* c6 V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发展- }# }* K* ~: t+ }' `
江苏神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子贤介绍了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生产技术的优缺点,指出现有技术及装备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他以超长超宽萃取、干燥、牵伸生产线,牵伸热箱循环方式改变,不同水封装置、智能喂料系统、在线检测等技术和装备为例,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的趋势。他表示,今后主要围绕实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工技术稳定化、清洁化、智能化,产品低成本化、规模化、高稳定化进行研究。
, a# }) E- F' z+ D- |
/ x0 E: z- R3 j1 k5 I [/ u产业应用领域的拓展及发展趋势 ( x: t' `1 {. p8 H" _" x' {% b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单兵防护装备上的应用
( [. \, I2 C5 L, J7 j0 Z军科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主任马天分析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薄膜的国内外产业现状,介绍了单兵装备(防弹头盔、防弹衣、防弹板等)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性能(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老化,尤其是减重)需求,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单兵装备应用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单兵装备上的应用做了展望。
4 w; h$ \- b/ W. [4 g+ }
, _9 z; O* y9 d' |3 B8 u& m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技术及应用领域的创新
2 ?* }) O& } p- h5 u九州星际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树东介绍,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防护用品、绳缆绳网、家纺以及鱼线类等领域使用量较大,正在逐步拓展至航空航天、建筑、风电、光电传输、医疗器械、体育器材、宠物用品、箱包、汽车配件等新兴领域。为了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品进入大众家庭,九州星际推出了中强纤维,在满足应用性能情况下降低成本,具有规格多元化、产品可定制化、颜色多变化、产能高效化、价格平民化等特点。
6 N* S3 R3 j7 B/ s' E' L" ]; U; K: g( s2 ^1 k+ ]# b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的发展动态. V6 E4 o; G7 Q) N2 m* Y) e1 d
北京普诺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刘婷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车船装甲、防弹头盔等弹道防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潜力,探讨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在弹道冲击作用下的响应机制,解析了弹道冲击的渐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她展望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防弹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 [, I, ^' x9 N6 `2 Y
! J; U+ V, }1 c0 d" ^9 G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我国深远海养殖装备领域的应用
/ V0 m! w- a3 e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石建高表示,近年中国深远海养殖装备及纤维材料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深远海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绳网产品研究进展及其在我国重要海上结构——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如大国重器“深蓝一号”大型智能化深海渔场)上的创新应用,论证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在深远海养殖装备领域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B0 e9 b& E' G* T0 u
" s; J# R( t4 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
# i. b9 |' D% E同济大学教授余江滔表示,混凝土是土木工程领域创新重点方向,目前建筑混凝土具有成本低、耐候性好、弹性模量高、抗压强度高但拉伸强度低(延性低)等特点。添加纤维的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是满足要求的一种新型混凝土,这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应用带来了机遇。他详细介绍了国内建筑领域用添加增强纤维的混凝土复合材料类型和特点,同时展示了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无筋(少筋)智能化建造/加固及3D打印无筋结构方向的创新应用示例及实验。(中国化纤协会)
$ c- H/ V8 l3 m9 _1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