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s- ?5 E' a7 [
2 f+ o5 a" E5 ^" m( b$ W" w7月26日,2024年中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
. ^! b9 D' H" ?) o8 U/ X! e x0 ? ]& N4 ~' I j0 W$ e
" n& j ~% t$ S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时候表示,纺织行业是宜宾打造“4+4+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示范产业。近年来,宜宾充分把握东纺西移战略机遇,涌现出丝丽雅等一批优秀企业,已成为新时期西部纺织崛起的战略支点。纺织行业是最早开展两化融合实践的产业之一,在平台设计、智能制造、柔性供应链、智慧营销等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截至今年3月,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2.2。中国纺联统筹国家战略和行业实际,发布了《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将促进数字经济和纺织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作为七项重点行动之一,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制造技术、工业系统和商业模式的产业革新。孙瑞哲指出,充分发挥两化融合在促进纺织行业新型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需要在设计端、产品端、消费端多维度发力,引导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升级和品牌质量提升。对此,他提三点建议:一要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二要保持前瞻,布局未来;三要强化协同,完善生态。+ m/ O9 v+ K0 n+ E8 p. d" V8 t
. x0 O. ~% z( Q- N0 u# V S$ i) O
7 M7 T' E( a r, s8 W) q# X+ | K' S! i% K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以《纤维智能制造:“智”慧升级,“能”动未来》为主题,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历史变革与基本概念、技术演变、标准体系、实施成效及行业规划,同时对化纤智能制造的专项支持及内涵进行介绍。王华平从科学基础角度详细讲解了聚合物与纺丝机理、纤维制造系统构建、纤维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智能生产的机理数据仿真建模、机器人与装备、协同排产、个性化定制;智能检测的喷丝板铲板与检测、丝束及丝饼检测、张力与条干在线检测与软测量;智能物流的供应链、客户平台、智能仓储、立体装载;智能管控的DCS与APC、MES、EMS系统与品质管控、纤维大数据平台、产业链上下游实时联动、供应链产业链双链协同等内容。展望未来,王华平给出趋势建议:强化基础零部件、材料、工艺、技术、软件这工业“五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利用智能制造技术,促进高品质碳纤维、聚酰胺6熔体直纺,打造新体系发展;进一步拓展纤维生产加工全流程所有环节仿真,新仿真模型实现全流程覆盖;产业链协同制造建立新制造模式;单元-车间-工厂一体化集团化发展;人工智能与产品开发深度融合;产品开发系统高度孪生化;行业互联柔性多目标协同制造;发展智慧制造体系,开创制造新模式,形成涵盖原料开发、聚合技术及纤维制备、纺织及制品全产业链,解决产业同质化瓶颈。 5 [$ j. m- d; \$ B$ Q, h6 e( x1 M
3 [4 k# i) H Q* q
% u1 P# W5 I3 b% U4 K9 z; J/ G
" I9 f; K' @9 T1 ~% o1 w
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纤维制造业节点上线仪式同期发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秘书长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学军,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大数据与信息化处处长李少昆,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卫共同参与上线仪式。 , r$ O5 e Y: K+ ]+ R* C' t
7 h2 W4 k2 I3 P( A4 m: @
C+ A) Q2 ~3 n$ M9 N' W7 ];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