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梅 于 2014-10-19 17:30 编辑 " k6 T N- B' P4 N: [* v, Y
' P8 }# S' \: U; C
二、天子公卿冕服形制 冕服是服装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从孔子“服周之冕”来看,周代冕服十分规范。从最典型的形制分其服饰种类,即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等。 (一)冕冠 头戴冕冠,是帝王冕服的最大特征,其具体形制,主要是冠顶一块平放的木板。据汉代叔孙通所撰《汉礼器制度》所讲:“周之冕,以木为体,广八寸,长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这块长方形木板被称为綖板,上面黑色,下面绛红色。綖板前端略圆,后部方正,以隐喻天圆地方。戴起来时,前方略比后面低一寸,以提醒君主俯就之意。 綖板的前后两端,则垂以数条五彩丝线编成的“藻”,藻上穿以数颗玉珠,名为旒。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官职大小,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为穿玉珠九颗或十二颗。其中十二旒为最贵,每旒十二颗玉珠,专用于帝王。 綖板之下的冠两侧各有一个小孔,冠戴到发髻上以后,要以笄从一侧小孔穿进,穿过发髻,再从另一侧小孔伸出,以固定冠体,免其歪斜坠落。在玉笄的顶端,结有冠缨,名“纮”,使用时绕过颌以下,再上提固定在笄的另一端。 冠的两侧,再垂下两条丝绳,名“ ”,天子诸侯用五色,人臣则用三色。在的末端,即耳部附近,各系一颗玉珠,名“瑱”、又名“黈纩”,也有叫“充耳”的,天子用玉,诸侯用石。这种玉珠悬挂于耳边,意在提醒戴冠者不要听信谗言。板前端低俯的样式也具有规劝君王要仁德的重要意义。
* F" {1 I5 ?8 }5 m$ O1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