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孚日家纺折戟光伏 纺织主业成拯救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9 14: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o* u. U* X! r  Z
孚日家纺折戟光伏   纺织主业成拯救者

! z, d$ ?* a. c3 z
败走光伏变卖资产 “家纺大王”多元化折戟

( z% ?6 i. ?+ m' G# b: r

7 D8 m/ e2 Q3 s& E  M' a" l2 t- _: o
当企业把一个产业规模做到极致后,是应该继续坚守,还是多元发展?这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 T! I/ C# o+ u, l: e" q  O
近日,全球最大家纺企业——孚日股份(002083,SZ)因连年亏损、盈利无望而变卖旗下所有光伏资产。昔日的“毛巾大王”用6年的时间、以8亿投资为代价,给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注脚。
+ }6 O* f" X" V7 Q, K) @
困境下的转型

) T  W" z. a+ A, \; m
“目前,公司的光伏生产线和相关资产已有多个买家表达出收购意向,但最终尚未确定出售的对象和价格。”全球最大家纺企业——孚日股份董秘张萌说道,公司投资的光伏产业常年亏损、盈利无望,忍痛砍掉也是无奈之举。
1 a7 l9 z. \% D. W+ o8 O' G- U0 `1 L
俗话说,开门容易关门难。眼下,孚日股份要甩掉光伏产业不得不咬着牙做出一笔亏本的买卖。根据公告显示,该公司30兆瓦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及附属设备账面原值为8.07亿元,账面净值尚有 3.75亿元,但只评估出5805.82万元,较账面净值大减84.51%。如果按评估价成交,孚日股份将损失3亿多元。
( [$ `& P9 @7 m. a7 ]. z% C$ q
不过,这却是“毛巾大王”割肉止损的唯一选择。张萌介绍道,近年来,光伏产业整体不景气,产品价格持续暴跌。企业设备投资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已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困局,光伏生产线自2014年10月31日已经停产。

* [: V  V- {& r7 p$ |1 \( Y( w/ q" M
曾几何时,这个全球最大家纺企业曾把光伏作为第一主业、逐渐取代纺织产业。可谁能想到,仅仅投资6年后,“毛巾大王”被迫断尾求生——贱卖资产、逃离光伏,折戟而归。

9 U! h$ ?( m9 g. a/ U6 s, F2 y
山东孚日集团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的家用纺织品公司,出口额自1999年以来一直蝉联全国家纺行业第一位。毛巾在日本占有率超过40%,在欧美达到20%左右,董事长孙日贵因此被称为“中国毛巾大王”。
: B; y, V1 p% @; ]  s* E. Z
不过,这个“毛巾大王”很长时间内是以外销为主,国内市场销量却很少。2006年后,中国纺织业遭遇到有史以来最艰难的困局——劳动力成本飚升、人民币大幅升值、出口退税一降再降、环保压力日益加大——几乎全行业陷入亏损。张萌回忆道,正是这一年,孚日集团决定开始多元化发展,进行战略转型。
3 ]: p# \, g0 p$ R: B
“必须在企业生命力旺盛时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原有产业积累,挺进附加值高的朝阳行业,才能有发展后劲。”孚日集团董事长孙日贵这一思路成为了企业转型的方向。经过多方考察后,如日中天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被“毛巾大王”看中。
! L' @- S; {% I8 f8 W: I9 H
当时,光伏产业在中国可谓炙手可热,不仅诞生出无锡尚德的财富神话,老板施正荣还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首富”。全国各地光伏产能如雨后春笋般滋生出来。
- x& T, c& ^$ L* Z$ N4 M
即使到了今天,在部分员工看来,孙日贵对于企业第一次多元化发展是“极为慎重”的。他曾连续8次赶赴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德国进行考察、商洽。

, J8 K. S, J* d3 p
最终2008年1月,孚日股份将原定用于家纺生产改造项目的5亿元投向光伏,注册成立了孚日光伏有限公司,建设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同年7月,与德国博世公司各持50%共同投资1750万欧元设立埃孚光伏有限公司,负责电池组件封装与销售。
7 u% K7 m/ P+ H6 x3 K
2008年5月,中纺协曾在孚日集团召集困境中的全国家纺企业开会,研讨对策、向政府建言,经济观察报(微博)记者旁听了会议。会上,全国各地家纺老板纷纷垂头丧气、抱怨连连,孙日贵却信心满满宣读着转型规划——从2009年开始,孚日集团将停止在家纺行业的规模扩张,下一步企业将集中精力做大光伏产业,尽快实现由传统纺织向高新能源产业的转型。

" w: {: {" y: V4 t1 c
会后,孙日贵特意引领着同行们参观了刚刚上马的光伏生产线宣布。尽管有家纺老板在参观后表示疑虑,从纺织到光伏、多元化尺度太大,但孚日集团不为所动、为光伏产业勾画了宏大的蓝图——项目总产能240MW,总投资60亿元,一期工程60MW投资15亿,其中设备投资11175万欧元(约12亿人民币)。而240MW已相当于无锡尚德在2006年、施正荣当选首富时的规模。
! t3 v* o- @7 m" c. E
折戟光伏

, c5 ]+ k4 J' ?# @/ X
最初,在孙日贵看来,孚日集团转型光伏有着诸多的优势。公司购买了最先进的德国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仅需150名员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解脱出来”的初衷;避开了原料高耗能、高成本的多晶硅,选择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CIS薄膜电池,按照当时多晶硅近500美元/千克价格,即使跌去一半,企业仍有利润;德国合资方又是全球500强企业,负责包销、市场无忧……

0 i/ C  R' m5 ~
事实上,孚日集团转型光伏的效果立竿见影。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2009年度埃孚光伏实现销售收入16813.34万元,净利润415.97万元;2010年,埃孚光伏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净利润1745万元。“当时,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市场对于光伏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但却远远赶不上国内产能疯狂膨胀的速度。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全球光伏供需市场就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孚日股份(002083,SZ)董秘张萌回忆道,光伏产业95%以上的市场在国外,国内企业为争抢市场不惜杀价血拼,产品利润大幅下滑。
: @$ ]" Y& N6 C# K/ Z; _
根据孚日股份年报显示,2011年度,埃孚光伏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53%,但净利润却仅有15.7万元。
! K! i9 p) n$ a
2012年,光伏市场发生了在张萌看来是“极为恐怖”的一幕。2008年,多晶硅价格最高曾达到近500美元/千克,这时却暴跌至20多美元/千克,重挫95%。创造财富神话的无锡尚德巨亏近5亿美元,中国整个光伏产业几近“垂死”的边缘。
& p6 V  ~# J5 n' a) u
雪上加霜的是,负责包销的德国博世公司因亏损太大、仅2011年就亏损了2038万欧元,终止了与孚日集团的合作。此时此刻,“毛巾大王”的转型面临着一无利润、二无市场、三无希望的空前困境,当初的优势荡然消失。2012年,企业只好收缩投资,大面积裁员,同时计提了总额约为2.3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 s6 u5 m3 Q$ p+ G. }
困境之下,孚日股份只好求助当地政府、申请支持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12月,该公司获得了高密市政府给予的1亿元财政资金补贴,相比于市场暴跌带来巨大漏洞却无异于杯水车薪。

: V" g3 O; s$ z8 F  V8 `. |: J4 o
中信建投一位分析师指出,六七年前,纺织行业曾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除了孚日集团,原本以毛纺为主业的江苏阳光、以服装为主业的杉杉集团都曾向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军。但随着国内产能的激增、国际竞争环境的恶化,没有技术积累、核心竞争力,只想来淘金的企业早已陷入困境。“毛巾大王”以光伏拯救家纺的转型之路以失败告终,如今反倒是家纺产业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 F( O# Q, e/ D4 Y, X7 S
孚日股份董秘张萌表示,光伏亏损将减少公司2014年度净利润约为1.7亿元,尽管会拉低整体业绩,但预计应该不会亏损。家纺产品在国外属于快速消费品,近年来市场相对稳定,目前公司已经放弃了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争取把主业家纺做大做强。
(经济观察报)- G2 P, p4 k! p& `0 ^. R7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8 21:15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