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c7 K. @0 m0 A! L: r& Y, T) \0 z8 Z, @0 G
高吸水纤维high absorption fibre
/ y7 {* W$ ?: w2 v! ~7 F' `2 {8 ^: }. w# z
一种具有松散网络结构的低交联度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纤维。其特点是能够吸收自重数十倍、百倍及至千倍的水。不但吸水速度快,而且吸水后成为一种被水高度溶胀的无色透明凝胶,即使对其施压,也难于将水挤出。但当外界压力较低时,吸收的水又可自行扩散出来。4 j! t4 d1 w& r3 R' K3 S& v r
(1)吸水机理:, T0 w! @3 [* L' n- T" c
传统的棉花、纸张、海面等的吸水作用,是依靠毛细管的吸收原理进行的,这是物理吸附。高吸水纤维是通过自身的交联或通过交联剂进行交联完成的。通过交联,聚合物整体成了网状结构,大大提高了吸水能力。高吸水纤维的吸水原理可用Flory的高分子电解质离子网状结构理论来解释。通常,高吸水纤维的结构是一种三维网状结构,其中分布着许多的亲水性基团或离子基团,水分子进入网状结构之后,与这些离子形成化学键(氢键)而被牢固地吸附在网状结构内,由于网状结构本身具有弹性,因此它能容纳许多的水分子,外表则呈一种透明的凝胶状态。高吸水纤维的吸水能力与高分子电解质的电离度、聚合物的交联密度有密切关系。高吸水纤维的吸水能力受盐水和pH值的影响,在水性溶液中吸收能力最高,遇到酸或碱性物,其吸水能力降低。交联度太低,吸水能力虽高,但其可溶部分大,随着交联度的提高,网状结构紧密,达到一定程度后,吸水能力下降,因此,控制好交联剂的使用量是获得高吸水能力的关键。5 A. Y1 v& w0 \, n
(2)制备方法。
; V( B7 k9 B0 W! {3 u% Z1 B- J& X①纤维素类,这是最早开发的吸水性纤维之一,但其吸水性较差,可通过改性提高其吸水性能。a.物理改性,从纤维横截面的大小、形状及纤维的平面度、容积等方面进行改变,以增加纤维素纤维的内外表面积来提高吸水量。已开发出中空型、充气型等多种结构的产品。b.化学改性,方法很多,如由纤维素与尿素反应生成纤维—氨基酸酯产物具有高吸水性;将羧基引入纤维素链即羧甲基化,控制好这种纤维的醚化度和交联度,能使纤维吸收自重20倍以上的液体。
8 r2 g' D+ W/ G2 b" W②聚羧酸类,使用原料为聚羧酸,添加适量的多元醇作为交联剂共同制成纺丝液,然后纺丝成纤。& f+ r2 |+ A# s) w. C) q- n
③聚丙烯腈类,把丙烯腈、甲基丙烯酸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湿法纺丝,以浓硫酸为凝固浴,干燥后即得高吸水纤维。
& E. S( S! l. P& l ^④改性聚乙烯醇类,向聚乙烯醇分子内引入羧基后,其吸水能力可达自重的100倍以上。 8 C4 b( B7 X. a7 X7 k" \
; A+ g1 G. }& f% o9 l. b' i; B0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