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8 k: |' u8 v6 q: t s; M第11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5月5日闭幕。在展会期间,多位纺织服装参展商表示,素有外贸晴雨表的“中国第一展——广交会”今年似乎不是那么给力:外国客商减少,成交不甚理想,意向订单数量下滑。这似乎预示着纺织服装行业正在经历的漫漫寒冬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行业发展的春天何时到来?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 W/ g, ~( q7 D9 |1 L 成本提升施压 外贸订单缩水
# u) v) D- R4 O& K) k; l# C, _! J9 X$ E
展会经济是行业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纺织服装产业从上游原材料制造到下游终端销售的复苏情况迥异。春季广交会是纺织服装企业争取下半年海外订单的好时机,但今年的状况似乎并不好。“订单量下降,利润也薄了”。这是《中国纺织报》记者在广交会纺织服装展区走访时听到的普遍说法。* O# A- [1 R, t. [
! O: q3 N$ Z0 e+ v, A
主攻欧美时尚女装市场的莱丝利国际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女士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广交会了。她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订单缩水约1/3,利润也相应减少。谢女士认为,更大的压力源于国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扬,现在外贸企业面临“内外交困”的市场环境,只有立足打造优势产品,在客户服务和维护上多下功夫。
4 X# E1 s4 {8 M$ s' f4 h! \* _' h W1 g5 t
内外“通吃” 两条腿走路
7 C% R2 u2 G& h" p
7 G0 g7 L' l& E$ d4 e K5 U 《中国纺织报》记者在走访本届广交会期间发现,不少曾专注于外贸的企业对“出口转内销”抱着“分一杯羹”的态度。大部分参展商备展产品丰富多元,为迎合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吸引客户。0 R7 r/ W3 A n8 X+ `
+ {6 Q& h% c# g8 h5 y+ ]) n 全球经济危机是外贸企业转型的首要原因,再加上国内市场潜力日益提升,因此外贸企业愈发重视国内市场。广州铭门服装有限公司的主流产品是男士T恤,年销售量突破100万套。庞大的市场销售额得益于铭门服饰内外兼施的运营策略,其产品辐射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首次参加广交会,公司凭借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吸引了不少外国客商。谈及外贸转内销的市场形势,公司总经理陈雁虹表示:“在欧债危机持续、国际市场疲软的外贸形势下,‘两条腿’走路不失为良机,但现今内销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调整资源拓展国内外市场。”. [* O. X) f2 P
% Y' x1 `+ p& F/ f9 }5 H# t
紧跟市场变化 企业苦练内功
# n. B* M0 v! P8 N& y2 t
4 k) T/ C1 b5 s- e. O8 f 此次展会,“新塘牛仔一条街”的展区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外国客商驻足广州市思曼龄服装有限公司的展位。公司董事长罗军说:“我们生产的牛仔单品在新塘是数一数二的,但是目前仅以裤装为主,没有系列产品。未来,企业要进行成体系的品牌化运作。”8 R2 a7 K2 C; Y
0 q( p2 m5 }. k0 N5 L. W; g2 J0 M$ I 以休闲特种针织面料产品为主的广州市耀斑斓纺织品有限公司首次尝试参加广交会,其负责人周元表示,此次展出的产品主要是优势新品。周元深知,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时尚、健康、舒适、环保的面料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面料新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纺织企业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在工艺、趋势方面下功夫,而针织类面料产品更需要从纱线上做调整。' l8 m: ]8 a1 ~5 O8 c+ G; \
- l" d! _6 F$ y* F7 h9 e 对于展出效果,周元似乎并不是那么消极,他说:“效果不会立竿见影,行业不管是朝阳还是夕阳,人总是要穿衣服的,纺织企业练好内功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中国纺织报,潘荣荣)
o. e3 v9 V9 s, K. `- I7 Q- H3 U3 z9 K
' u/ p5 `" d7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