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棉氨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匀染性生产实践 徐州丰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周建川 徐州纺织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唐继春 & K; N) Y2 O) `' w+ L
[摘要]本文根据针织物染色的具体实践,系统分析研究了前处理工艺、染料和助剂、加料方法和染色温度对匀染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染色关键控制因素。
Z& p7 k5 h4 X# ][关键词]棉氨针织物 活性染料 匀染性
) @$ ^/ n+ ?/ ?5 S( C
0 h( U2 ` h* @/ N1 前言& e! Q+ j- J* o9 D
均匀染色是普通素色针织物在染整时要达到的一项最基本要求。染整工厂间或遇到客户拿回同一批裁片或成衣服装上两个相缝的裁片因色差较大无法使用的投诉。这种情况不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企业的声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较多,除了由成衣厂管理不善,同一颜色布料混批混缸外,也确实存在染整时染色加工不匀造成。如同缸中不同管道内匹布色光不同而产生的管差,或者是同一个管道的不同布匹的匹差,再一个就是同一布匹,匹头匹尾 /左中右不同部分颜色有偏差。9 a; Y' c2 Y( y0 e" `& N
管差造成的原因是由于不同管道内的液流量不同,染液浓度有异,各管内温度不等,上染速度不同步,这些情况多是机器本身有问题;另外不同管道内布长各异,布速相差较大,也会产生管差。同一管内布匹有匹差,除匹布本身密度或布匹本身的纱线批号不同造成匹差外,如果同时伴有同匹布头尾有色差,左中右颜色不同,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轻微的色花。这种色花多数发生在灰色咖啡卡其等颜色上,它们多数是三拼色,是三只染料的用量比较接近的敏感色,这种色花没有明显的边缘界限和明显的花斑图形,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般针织染厂定型头机的验布工在匹布快速移动中不容易发现,有时即使用布机检验也会偶尔产生“漏网之鱼”,以至到成衣后才发现相邻两片色差的问题。
$ a5 D; c) d1 `' E L) T2 提高活性染料染色匀染性实践
* y$ \# W! r: s0 M; I" X$ ?6 e色差问题又多出现在布幅宽大,结构致密的织物上,氨纶弹力棉针织物上,下面以单卫衣棉氨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为例讨论。7 ]# O, m/ t2 P! v2 s6 A' Z
2.1 主要工艺流程
% Q2 \$ g! @) z8 i" P7 k9 v 织造 —— 初定 —— 配色 —— 氧漂 —— 染色—— 定型 —— 包装
. }3 `, @5 l: N5 Z/ f8 ~2.2 配缸. ]- ?- o- t& x; m( F7 O9 }
注意来布的门幅和成品要求,是否能够通过正常加工方法达到客户的成品要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上道或客户,由于毛坯布下机参数不合理,定型时过分拉码或缩码,不仅造成门幅克重不稳定,也会造成中间和两边的克重不等,薄的地方颜色浅,厚的地方颜色深,导致出现色光的边中差。计划排缸要注意毛坯门幅和克重大小,例如相同的颜色处方,100公斤的绒布克重为280克 ,双门幅80cm,而相同的门幅克重140克汗布,使用相同方法染色,绒布染出无色花,但汗布特别是棉氨布很难染出均匀布面,影响匀染性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布匹在管内施转一周所用的时间,门幅小,克重轻,线圈紧的织物,适当减少布容量。4 B: R; {& Z, q$ @9 `4 ]. n
2.3 预定型
5 w# D' }8 S3 T7 ]0 j) M7 o预定型是为了防止布面在染色过程中门幅过度收缩,减轻成品定型的压力,也可以减少缸内产生细皱纹。定型时要保持速度稳定,匹布上机张力要均匀,否则容易产生克重不均,克重不匀,薄的地方成品颜色偏浅,厚的地方颜色深,再加上厚薄不同带液量不同,所含柔软剂也不等,薄的地方温度高,色变大,敏感色色变就更严重,容易造成前后,匹头匹尾色差。定型时坯布进入压辊前必须充分展开,槽内加入适量的渗透剂,使布面带液均匀,定型定型温度在185℃ 左右 ,预定的克重比成品重10%。
" h' U H9 `# N( N) x2.4 前处理+ G$ Z3 L& L& X/ g" K7 o d
前处理要考虑去除氨纶上的油剂,减少氨纶的损伤,结构致密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毛效,毛效高是敏感色匀染的先决条件,以下是针织染色常用的几种处方:
3 m# p, N0 D/ Z% EA:烧碱 1. 5 B:纯碱 3 6 E' ~6 h2 d+ o4 Z7 _
稳定剂 1 精炼渗透剂 1 8 m0 d- g# i. I o7 j# r
精炼渗透剂 1 稳定剂 1! t, e( X" k( V) b8 `9 t
C:助漂剂A 2 D: 煮炼剂 FC-306 2
5 c' ^2 D3 T& A$ y: w% M# N, B以上四个处方双氧水用量为6% 温度*时间 98℃*45min 水比 1﹕10
, J8 |) M9 s4 Z5 ]* a布 样 | A | B | C | D | 白 度 | 81 | 7 6 | 83 | 83 | 毛效水滴 扩散速度 | 3 | 10以上 | 10 | ﹤1 |
A处方含烧碱易损伤氨纶,B处方使用纯碱对氨纶损害小,但毛效低;C处方的助漂剂强调白度,处理后失重小,但毛效低,煮炼剂FC-306白度好,而且毛效高,染料在布面的扩散性好染料渗透半径大。我们使用FC—306后,整个染色质量有明显好转。
. D- V' I; E" p) k/ i" W* }2.5 染色工艺
, o6 |% a; {+ ~- G染料本身性能和拼色染料的配伍性的好坏直接相关到染色质量的好坏,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三原色,永光日晒高的三原色,配偶性不是太好,汽巴活性FN型一组,各方面尚好,但价格偏高,广东一带流行的VS型 活性红3BS 黄3RS 和BLACK B 敏感色不稳定 3RS 3BS FBN一组,前面稳定性差还好,另外就是和双活基B型同类的一组MCT型如2BF(3BF)4RNF 2GLN一组,使用较广泛,但两只红色对碱剂,水质硬度较敏感。深色复配一组如3RD 4BD GD,性能稳定,但不易拼出亮艳色,而且时常发生和来样跳灯现象,使用B型前一组要调节好水质和选取合适的碱剂。
) ?/ S$ u# e* B/ C- K9 f米灰色布弹力棉氨布染色两种处方和染色曲线的比较
0 `" r% O- }0 C染色处方
' D- \4 R( S/ A8 J活性红B-2BF 0.25(o.w.f)
0 x5 Y' Q( j# [) I2 P4 M活性黄B-4RFN 0.35
* ]' \+ _" `- ^2 ?5 x' \0 G! [活性蓝B-2GLN 0.3
8 L% Z; _4 P1 D A6 T. L$ M2 N9 `元明粉g/l 30
1 k+ f# i9 ~; a' g纯碱 g/l 15 6 J0 k( l i, x
FC代用碱 1.5
5 K- b" o; O, e, V) J, j4 T水比 1﹕10
/ X0 v8 g1 V" R p. \: j0 p% |6 f7 H, i
该工艺染料在固色前能有效移染,提高染料的渗透性,FC-306代用碱以线性方法注入缸内,PH值升高速率比纯碱低,内含电解质少,因为用量少可以一次溶入化料缸内,按染机设计程序线性注入染机中,比纯碱匀染,而且染色保温30分钟后颜色不比纯碱染样浅。2 I" f7 G: r/ _9 k) C7 W. P1 }
3 均匀染色关键控制因素7 K+ g! m) n; {& Q% c
一个染厂使用的染料和助剂,一般在一定时期由外界和内部条件限制,染料和助剂的选择余地是有限的。针织坯布种类多,原料品种不同,结构各异,幅宽克重不可能一样,有时主辅料又必须同一缸染,再加上批量小,花色繁多,交货紧,安全标准统一的工艺是无法适应实际生产的要求,实际要求工艺质量控制者能够在染色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对生产机台实行“在线”管理指导。染色机的运行参数直接影响织物的导匀染性,导布轮速度和泵流量配合协调一致,保证机器运行顺畅,防止塞布,对难染的颜色适当加快匹布运行速度是非常必要的。" h- h. O; m; K Y
水洗时布的运行速度要快,泵流量要大;染色升温时要布速快,泵流量要大;皂煮保温时要布速快,泵流量要大;而氧漂和染色保温时,不要求机速和水流量大,以减轻棉布出毛。
$ ~0 A" K# K/ h2 |6 D强调控制加料速度保证染色质量是必要的,但往往我们忽略了另外一点,比方说,我们要求以上米灰色加碱时间为45分钟,也是分批由少到多加入,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把速度提高20%,相同泵流量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35分钟就能满足该色的匀染要求。这个方法在染敏感色和薄细长布的是可行的有效的办法。
8 W+ B' D' a4 {& z% `# M染色中合理地增加被染物和染液的接触相对速度频率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加大机速和液流量,有利于被染物表面和纤维间空隙的染液同染缸内的染液交换,从而降低纤维内部染料和电解质浓度阶梯差,减少不同部位纤维内部上染速率差异,而另一方面加料阶段无论是染料还是电解质,加大水流量和布匹运动速度,更容易使刚注入的染料和电解质尽快的分散开来,均匀地分布到染液中的每个部分,中浅敏感色如果布速过慢,水流过小,特别容易发生敏感色同一匹不同部分的色差。
' }/ J& O3 q8 l$ @# l布容量和布长的控制和匀染性的关系:
' l( y5 O4 @0 |9 `* X: [改善和加强检验工作。容易出现这类情况的明感色,在皂煮完取同匹的头尾几块手掌样进行烘干后比较色差,发现异常整匹烘干再检验,有问题不要加柔软剂。这种无明显边缘界限的色花在定型机落布时布面处于运动状态,难以被发现,才容易漏验,检验者可以比较同匹布的折叠外漏部分颜色是否相同,或不同部分的放在一起比较。
9 J* A4 w& @: Q+ R' O4 总结
% B3 ^$ C! v& ~7 [) K R1 O4.1 合理控制织造下机的门幅和克重,避免定型时过分拉码或缩码,防止定型产生的色光边中差;0 E% K1 _7 t) |9 Y: C1 p
4.2 染前要有较高的毛效和良好的吸水渗透性;
+ r: s: J% A9 c3 a: }0 k# W4.3 选取利于匀染的染料和助剂,并相应调整加料方法 染色温度等;
0 t" V9 [0 A5 G& T7 Z1 Q$ N7 @4.4 加大上色时坯布的速度和泵流量;* M. Q( X8 b4 o2 `' y! v
4.5 改善检验方法,防止漏检。/ h8 O ~# i. ]7 U9 w/ i
( s0 X3 M: j: c g" Y5 w % `" o. B9 A/ C' }/ @% {
作者简介 周建川 男,针织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徐州丰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印染环保助剂的研究开发。9 z& _# c3 S, o5 U7 P9 ~) e, Z
唐继春 男,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徐州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招商部部长,主要从事纺织产业招商、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工作。
! q9 U& L3 f" x7 J8 M
2 Z& r$ K# ]7 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