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敢想敢干就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4 c" G1 A$ ^* u5 s! H7 O: Q# Y0 k 岗位: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前织车间副主任
" `% @2 c0 A! r" ? 1982年,年仅17岁的蔡志忠就来到了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原红卫色织厂)参加工作,初到的时候,只是染浆联值车岗位上一名毫不起眼的普通员工。 这位毫不起眼的普通员工在三十年后成为了一位勇攀技术高峰的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从初进染浆联车间时起,蔡志忠就抱定“一定要当个好工人,染出最好的纱”的理想。为了这个目标,他虚心刻苦学习相关技术知识,不仅按质按量地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还不断钻研染浆联合机靛蓝染色和上浆的新技术。在车间历练八年之后,他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行家里手,在车间里技术首屈一指。 多年经验使得蔡志忠对牛仔染色技术也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想法,这期间他也开始尝试通过技术革新来解决染浆联合机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一连串技术革新的成功,让蔡志忠在公司内部已经颇有名气,他是工友们眼里的榜样,是领导心中的优秀员工。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固步自封,而是眼睛紧盯市场需要,时刻不敢放松,用他的话说,“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技术要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 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是牛仔行业的领跑者,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要不断创新。而正是蔡志忠采用全新的靛蓝染色法,开创了仔布染色史的先河,同时也让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 “靛蓝染色是牛仔布生产的重要工艺流程和质量关键所在。”蔡志忠介绍,棉纱质量、染液成分、染色温度和时间、助剂的使用,甚至是气候等条件发生一点很小的变化,都会引起牛仔布面色泽、色光的较大变化。要想获得牛仔布面均匀一致的染色质量,就必须摸索出高效、科学的靛蓝染色操作法。 无数个日夜,蔡志忠和他的团队在生产现场和基础理论之间徜徉,查阅了大量的染浆生产技术资料,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暑去寒来,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尝试,又不断地攻克难关。 经过了长期实践论证,以及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配合下,最后终于制订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科学、适用的《蔡志忠靛蓝染色操作法》。《蔡志忠靛蓝染色操作法》的出现,使得染浆联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帮助很多新工人更快地了解到操作要领,大大缩短了培养新人的时间,工艺上的改进对产品质量也带来了很大的提高。 在不断努力工作的同时,蔡志忠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是在众多荣誉面前,蔡志忠却认为,这些都代表着过去,也代表着黑牡丹人的团队力量。 “没有黑牡丹这样优秀的团队,就没有我的荣誉。很感谢这三十几年的工作中,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努力配合。”蔡志忠感激地说。 对于纺织产业的未来发展,蔡志忠也充满着信心。他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在的纺织产业在不断升级,传统的纺织企业也在不断转型,这都需要人才的支撑,所以,纺织行业正是施展拳脚的大好舞台。 “企业的舞台就在那里,只要你敢想敢干、肯干巧干,特别是要能耐得住成功前的寂寞,总能打拼出一片天地。”蔡志忠说。
, a; X9 k& g. Q& A7 L 黑牡丹经验: 1 为加快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内部评聘技师和主管工程师工作的实施办法。每两年举行一次评聘工作,甄选出各操作岗位的能手人才,并为未来基层优秀干部选拔建立人才库。 2 通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员工职业晋升通道。在员工培养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公司在实施接班人培养计划中,大胆培养和起用年轻干部,目前公司最年轻的高管为80后。 3 积极推崇“员工至上”的企业文化,着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除了倡导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公司力求将感情留人、文化育人打造为留住优秀人才的“魔方”。(纺织服装周刊) 6 c4 n* P3 ^, c# ?0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