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拉握持距为牵伸区中相邻两对罗拉握持点间须条所经过的各直线段与弧线段之和。在直线牵伸区中,罗拉握持距与罗拉中心距是相等的,但在曲线牵伸区中,罗拉握持距大于罗拉中心距。握持距的大小要适应加工纤维的长度并兼顾纤维的整齐度。为了既不损伤长纤维,又能控制绝大多数纤维的运动,并且考虑到胶辊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使实际钳口偏离钳口线向两边扩展的因素,所以罗拉握持距必须大于纤维品质长度,这是各种牵伸形式的共同原则。如下式所示:
6 Z$ Q3 ^. z+ }* D* l4 BS=LP+P
( l& s0 k) \' @/ r( y( G/ `) A式中:S———罗拉握持距;
$ z& w# c/ ^$ u5 D1 R7 dLP———纤维品质长度;% g( O8 o2 A* m, ]" b8 s
P———附加长度(根据摩擦力界及牵伸力的差异而确定的)。
) k" ~0 o0 B: |* K, e# f握持距的大小又必须适应各牵伸区内牵伸力的要求,握持距大,则牵伸力小,但牵伸力还与牵伸倍数、摩擦力界强度、须条定量、纤维性质和温湿度等有关。由于牵伸力的差异,在纤维长度一定的条件下,各牵伸区的握持距应取不同数值。即上式中的P值不同。
( ~8 U9 m/ P/ M. Y& r" X" [3 r当罗拉握持力充分,或牵伸倍数较大、纤维长度短但整齐度好、须条定量轻时,握持距可偏小掌握,即采用“紧隔距”工艺,有利于控制纤维运动,提高条子的均匀度。但握持距过小,会使牵伸力剧增,出现胶辊打滑、牵伸不开或拉断纤维等现象,破坏后续工序的产品质量。
/ B5 q t! o% Y4 `/ P: w' K4 v在压力棒牵伸中,由于压力棒起到了附加摩擦力界的作用,又由于罗拉加压量较大,而使后部摩擦力界的峰值增高,所以主牵伸区的握持距可设置为LP+(6~10)mm。生产实践表明,压力棒牵伸装置的前区握持距对条干均匀度的影响较大,在前罗拉钳口握持力充分的条件下,握持距愈小,则条干不匀率愈小;后牵伸区的罗拉握持距为LP+(11~14)mm。- }# D3 d9 ?. \) O
另外,压力棒牵伸中主牵伸区罗拉握持距的设置,还要考虑须条对压力棒的接触弧长及包围角的大小,包围弧长度太大或包围角太小,会引起牵伸力过大,使条干恶化。有些先进并条机可实行罗拉隔距的在线检测和控制。如LVDT系统可测试输出棉条条干不匀的波谱图,并反复变动隔距,将不同隔距下的波谱图进行比较,直至波谱图山形的面积最小时,设定罗拉隔距。- z8 g v0 D6 S* V9 q4 h,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