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筒过程中,清除纱疵、处理纱线断头和换管等都需要对纱线进行接头。在少数普通络筒机上,接头工作由手工或手工辅助打结器完成打结动作,进行接头;在自动络筒机上,上下吸嘴之间的纱线接头工作由捻接器自动完成,实现无结接头,加工的纱线称为无结纱。纱线打结之后形成了结头,对应于不同纤维材料的加工,结头有多种形式。由于络筒结头在后道加工中会脱结或重新断头,严重影响后道加工工序的生产效率,并且机织物、针织物正面的结头使成品外观质量下降,于是络筒工序的打结频率(长度为105m纱线中结头个数)受到限制,进而络筒的清纱除疵作用就很难得到加强,阻碍了布面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随着捻接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这一矛盾得到解决。捻接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清纱去疵工作的实质:以一个程度不严重的“纱疵”(结头)代替一个程度严重的纱疵。捻接后接头处的纱线直径为原纱直径的1.1~1.3倍,接头后断裂强力为原纱断裂强力的80%~100%。捻接器的使用克服了由结头引起的诸多缺点,从而使清纱去疵工作有条件得以加强,可以采用高灵敏度的电子清纱器,积极有效地切除纱线上的疵点,使纱线质量提高、后工序断头减少,对提高后工序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显著效果。, }/ ^( B1 F) O8 O# B
纱线打结对机织物和针织物布面外观的影响很大。布面上纱线结头明显可见,而纱线捻接处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差异难辨。7 l8 S* i. K# [ v; ^2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