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梭织机] 外侧式机械式调节送经机构的原理、送经量计算和张力调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1 21: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强纺织 于 2015-7-31 22:09 编辑
; x. R4 d/ s6 D/ Z( k% g' ]8 g1 g* `" d2 H) D" T+ @8 O
调节式送经机构以控制经纱张力均匀为目标,根据织造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经纱张力来调节经纱送出量。调节式送经机构又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类,从作用原理讲,它们都是由经纱放送传动部分和送经量自动调节部分组成。# K6 X7 \1 d1 r3 e1 [( D2 O3 T
外侧式送经机构常用于有梭织机。在有梭织机的技术改造中,出现了多种外侧式送经机构,这些送经机构的共同特征是:通过两个感应元件分别对经纱张力和织轴直径的检测进行送经量调节,从而经纱张力控制更加合理,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更为均匀。! O2 [7 }6 a. r; i
同时,送经机构被移到织机外侧,维修保养比较方便。典型的外侧式送经机构如图所示。# K$ B* t# F2 [, J( H& B% {5 ~7 m8 S
外侧式机械式调节送经机构.jpg
外侧式机械式调节送经机构5 z7 ~! \, h; [9 q
1—偏心盘 2—外壳 3—摆杆 4—拉杆 5—挡圈 6—挡块 7—三臂杆 8—小拉杆 9—双臂撑杆 10—棘轮
# [! `6 ~4 D/ \% t  O& v11—蜗杆 12—蜗轮 13—齿轮 14—织轴边盘齿轮 15—转臂 16—转子 17—双曲线凸轮板
  Y$ ]! |! E1 o8 B4 y; C18—调节转臂 19—连杆 20—经纱 21—活动后梁 22—固定后梁 23—调节杆 24—挡圈
9 L2 k; p; d2 s# R* `9 r25—挡块 26—扇形张力杆 27—制动器 28—制动杆 29—开放凸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21: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f- M3 z( u& i+ `# ?, a
1.经纱放送传动部分2 B, ^  j* {: V6 m3 N( x5 m% P
在经纱20的张力作用下,织轴始终保持着放出经纱的趋势,但蜗杆11和蜗轮12的自锁作用阻止了织轴边盘齿轮14带动齿轮13转动,阻止了经纱的自行放出,使经纱保持必需的上机张力。) U2 V+ g, j' R  N5 P
安装在织机主轴上的偏心盘1回转时,带动外壳2作往复运动,然后通过摆杆3拉动拉杆4,使拉杆上的挡圈5产生往复动程L。挡圈5向左移动时,在走完一段空程Lc之后才与挡块6接触,推动着挡块共同移动了Lx动程(Lx=L-Lc),使三臂杆7的一条臂拉动小拉杆8上升。
( b+ M. ?% V( I& u小拉杆的上升经双臂撑杆9、棘爪、棘轮10驱动蜗杆11,对蜗轮12、齿轮13、织轴边盘齿轮14解锁,使织轴在经纱张力作用下作逆时针转动,放出经纱。挡圈5向右移动时,依靠三臂杆7上扭簧的作用,让三臂杆和双臂撑杆9复位。
2 B( ~; l( _* p5 b, B在高经纱张力或一般经纱张力织造时,经纱完全依靠自身的张力从织轴上放出,送经机构仅起着控制经纱放出量的作用。只有在较低张力织造时,才有可能是经纱张力和送经机构的驱动力共同发生作用,即以推拉结合的方式送出经纱。! p7 U8 O3 k! M, @4 E- P2 u5 D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22: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 j! N3 R2 K5 i/ J& t: T1 o
2.送经量计算
, `& _3 }" J2 \3 W+ m在主轴回转一周,织入一根纬纱的过程中,送经机构送出的经纱量Lj为:( \* q6 @- @; y* n, @
Lj=mZ2Z4πD/( Z1Z3Z5)( r6 P& K$ m6 h: i# q+ S" L8 N* v
式中:Lj———每纬送经量,mm;. c8 \* u, @. M; R- o
m———主轴回转一周过程中棘轮10转过的齿数;3 e5 a2 q% K' [+ u
Z1、Z2、Z3、Z4、Z5———分别为棘轮10、蜗杆11、蜗轮12、齿轮13齿数和织轴边盘齿轮14的齿数或头数;
0 H, d" g* @, \( B( |* F# pD———织轴直径,mm。
' k2 `9 {( g) Z+ J1 _如将Z1=60、Z2=3(蜗杆头数有1、2、3三种,现以3为例),Z3=20、Z4=23、Z5=116代入上式,则得:$ D  H: i/ P6 P6 G4 l% G$ j
Lj=0.00156mD . ~/ v4 y9 a) i
空轴的织轴直径Dmin=115mm,满轴的织轴直径Dmax=595mm。在织轴从满轴到空轴的变化过程中,为保持每纬送经量Lj不变,主轴回转一周时间内棘轮转过的齿数m应逐渐增加,由上式知,m与D之间应成双曲线关系。6 R% O6 G3 t3 c/ C0 k
该送经机构(当Z2=3)能满足织物所要求的最大每纬送经量L′jmax和最小每纬送经量L′jmin
. x8 v+ ]3 n, b' H2 |/ L分别为:* f0 I: s  F* E$ M  {
L′jmax=Lj=0.00156×mmax×Dmin=1.794(mm)
, r: `% M. v5 U- s, b! j% QL′jmin=Lj=0.00156×mmin×Dmax=0.186(mm)
7 M; z" B( K: h$ {. q% v/ [3 u进而,由上两式可以计算该送经机构(Z2=3)的可织纬密范围为(为使计算最大纬密值留有余地,一般高密织物取aj为7%,低密织物aj为2%):2 J) }3 `* j: V/ Y
Pwmin= 100/{L′jmax(1-aj)}= 100/{1.794×(1-0.02)}=57(根/10cm)
: ^9 D+ t' x  l1 t/ j' U) ZPwmax= 100/{L′jmin(1-aj)}= 100/{0.186×(1-0.07)}=578(根/10cm)5 f3 @$ j. E# [) I$ i
在实际使用中,可改变蜗杆11头数,以适应不同的织物纬密。
, N! s9 ]' ], Q2 \Z2=3,粗档纬密:57~157根/10cm;1 n. i8 {  R7 ?: n- A7 B% }8 g+ U
Z2=2,中档纬密:157~315根/10cm;* O  s0 b/ y* B- ?* F0 X
Z2=1,细档纬密:315~787根/10cm。
- _0 D2 b, p5 z: I0 g9 r7 Y5 U由此可见,外侧式送经机构具有比较宽的纬密覆盖面。
; |( Z1 E0 h: {' d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22: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 D$ h5 ]8 q  H( ?0 f# q
3.送经量自动调节部分
8 I" |& ]) M: ~, c1 [当经纱张力因某种原因而增加时,上图中经纱20施加在活动后梁21上的力增加,使扇形张力杆26绕O4轴上抬,调节杆23上升,固定在调节杆上的挡圈24也随之上升,允许三臂杆7在扭簧作用下绕O3轴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在新的非正常的位置上达到力的平衡。于是,挡块6与挡圈5的空程距离Lc缩小。由于L不变,因此动程Lx增大,织轴送出经纱量增多,使经纱张力下降,趋向正常数值,扇形张力杆和三臂杆也回复到正常位置。当经纱张力因某种原因而减小时,情况相反,使织轴送出经纱量减少,让经纱张力朝着正常数值方向增长,张力调节机构也逐渐恢复正常位置。
+ A3 P9 H1 r. W经纱张力调节装置满足了织轴由满轴到空轴送经量一致的要求,使经纱张力均匀稳定,让扇形张力杆自始至终处在一个正常位置上,或由于其他随机的张力波动原因,在这个正常位置附近作小量的上下偏移,对张力波动做出补偿。# X7 l: N' o3 p# u5 _: r
为适应不同纬密的织物加工,调节转臂18的作用半径要做相应调整,这通过改变连杆19与调节转臂铰链点E的位置来实现。由计算可知作用半径越大,A点的移动距离A′A″越大,可加工的织物纬密就越小。
* h# k6 j4 }3 |# e; c; c下图为外侧式送经机构的经纱动态张力测定结果,三条曲线表明:在织轴直径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中,经纱张力是比较均匀的,其差异在2% ~8%之间。* F1 |  a/ `9 w- C2 T6 a& C- @
当活动后梁处于正常位置时,静态综平时刻的经纱张力被定义为工艺设计规定的织机上机张力。可以通过改变张力重锤的重量、数量及其重力作用的力臂长度,调节经纱的上机张力,达到工艺设计规定的数值。
! {+ }' ?* }. V7 p
外侧式送经机构的经纱动态张力变化曲线.jpg
外侧式送经机构的经纱动态张力变化曲线  b" B/ C; o3 o& W* i
1—打纬时刻经纱动态张力 2—梭口满开时刻经纱动态张力   3—综平时刻经纱动态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3 17:2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