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P; E/ ?" D$ V(2)后梁受力检测方式。与后梁位置检测方式相比,后梁受力检测方式的经纱张力采集系统工作原理有了明显改进。7 i, }% c! F2 C- P" l
①一种较简单的、利用应变片传感器对经纱张力进行采集的结构如图(a)所示,经纱8绕过后梁1,经纱张力的大小通过后梁摆杆2、杠杆3、拉杆4,施加到应变片传感器5上。这里采用了非电量电测方法,通过应变片微弱的应变来采集经纱张力变化的全部信息,相对于通过后梁系统的位置(位移)来感受经纱张力变化,它的优点是可以十分及时地反映经纱张力的变化。曲柄6、连杆7、后梁摆杆2组成了平纹织物织造的经纱张力补偿装置,对经纱开口过程中经纱张力的变化进行补偿调节。改变曲柄长度,可以调节张力补偿量的大小。5 s1 O0 a* Y: M0 X8 g! J/ a) @' }
②图(b)为一种结构稍复杂的利用应变片工作的经纱张力信号采集系统。经纱张力通过后梁1、后梁摆杆2、弹簧12、弹簧杆10,施加到应变片传感器5上,其电测原理与前一种方式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不必通过后梁系统的运动来反映经纱张力数值变化,从而避免了后梁系统运动惯性对经纱张力采集的频率响应影响,保证送经机构能对经纱张力的变动做出及时、准确的调节。这有利于对经纱张力要求较高的稀薄织物加工。
% Q! k- l* |. s6 y6 `! X在经纱张力快速变化的条件下,阻尼器11对后梁摆杆起握持作用,阻止后梁上下跳动,使后梁处于“固定”的位置上。但是,当经纱张力发生意外的较大幅度的慢速变化时,后梁摆杆通过弹簧12的柔性连接可以对此作出反应。弹簧会发生压缩或变形恢复,后梁摆杆会适当上下摆动,对经纱长度进行补偿,避免了经纱的过度松弛和过度张紧。
0 x% O0 I, e, t# C8 y# \应变片方式经纱张力采集系统
; ~" ?* l% y7 W$ d: o1—后梁 2—后梁摆杆 3—杠杆 4—拉杆 5—应变片传感器 6—曲柄 7—连杆" k( ~# b$ @" X' b$ ?. n9 ]2 e1 R, a
8—经纱 9—固定后梁 10—弹簧杆 11—阻尼器 12—弹簧 13—双臂杆 2 b s* z! U" j5 O. \! g! b
) C V! F* O' @) D$ b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