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组织与织物] 经二重组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0 21: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二重组织(warpbackedweave)由两个系统经纱,即表经和里经与一个系统纬纱交织而成。其表经与纬纱交织构成织物正面,称作表面组织,里经与同一纬纱交织构成织物反面,称作反面组织,反面组织的里面在织物内部称里组织(有的书籍称“里组织”为“里组织的反面组织”,它的里组织本书中称作反面组织。)。经二重组织多数用以织制较厚的高级精梳毛织物,有时用以织制经起花织物。
6 v) \4 h$ `; n' U; A; v1 M1.设计经二重组织时,主要需掌握下列原则
+ F4 L- \* D1 n' X" Y- A(1)表面组织与里组织的选择:经二重组织织物正反两面均显经面效应,其基础组织可相同或不相同,但表面组织多数是经面组织,反面组织也是经面组织,因此,里组织必是纬面组织。) v9 l1 ^1 D! z; [0 e) d0 y% `
(2)为了在织物正反两面具有良好的经面效应,表经的经组织点必须将里经的经组织点遮盖住,这必须使里经的短浮线配置在相邻表经两浮长线之间。此外,每一根纬纱要和两种经纱相交织,应使纬纱的屈曲均匀且尽可能小。这可以通过经纬向截面图观察其配置是否合理。
1 n# K- A0 F: R! Y: R& O0 S(3)表里经纱排列比,根据织物质量及使用目的而确定。一般常用的排列比为1∶1或2∶1。
! V  K3 C# `" t; v当表里经纱线密度与密度相同时,可采用1∶1的排列比,若仅仅为了增加织物厚度与质量,则可采用原料较差、线密度较高的里经纱线,此时可采用2∶1的排列比。& o4 J! u: Z' v2 a
(4)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确定:当表里经的排列比为m∶n,表面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为Rm,里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为Rn时,则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Rj可按下式计算:0 s/ S5 r3 O/ B' N7 z1 r
Rj= {(Rm 与m的最小公倍数/m )与( Rn与n的最小公倍数 /n)} 的最小公倍数×(m+n)
: D: g8 o" V5 |& {7 [# q, v  C例如,某经二重组织,表里经纱排列比为2∶2,Rm =3,Rn=4,则:
* ]: {2 Q; L8 z( B% ~2 xRj = {(3与2的最小公倍数/2 与( 4与2的最小公倍数/ 2) }的最小公倍数×(2+2)= (6/2与 4/2 )的最小公倍数×4=24
& z! _7 \' W. C! {6 q经二重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Rw等于表里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的最小公倍数。  _  k9 y% W1 o3 a8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1: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1 V8 L- y$ n: ?, ~1 @& t2.绘制经二重组织的方法 
2 t, g% @9 w4 e1 k& \' H, X! E# X在绘制复杂组织时,不可能同时绘出织物表里两系统纱线的交织情况,因此假设表里经纱位于同一平面上。
7 Y  W% S' P" U+ M; x2 |( L绘图步骤为:, n9 a; a2 s* A8 p, O( ?3 H
(1)确定表组织和里组织。设织物的表组织为3/1/(右斜),如图(a)所示;反面组织为3/1\(左斜),则里组织为1/3/(右斜),如图(b)所示。表、里经纱为1:1排列。
  U5 N+ n1 }$ g8 V! i8 d1 Z(2)根据表组织确定里组织的起点。为了使织物的正面和反面都不显露出另一系统经纱的短经浮点,可以借助表组织确定里组织的起点。在表组织上用箭头标出里组织经纱的位置,如图(c)所示。根据“里经的短浮线要配置在相邻表经两浮长线之间”的原则,并结合里组织的规律重新确定起始点,如图(d)所示,图中符号·代表里组织的经组织点,得到新的里组织如图(e)所示。6 Q4 }; `9 l* g8 X! p
(3)计算组织循环纱线数。根据表、里组织和表里经纱排列比确定。
$ \" i0 b, }7 e+ J" o/ J5 m/ C组织循环经纱数Rj=4×2=8
) l$ l5 [9 G4 ~组织循环纬纱数Rw =4/ S/ L% s# t  y; v- Z" x4 U% V2 O
(4)在一组织循环范围内,按表里经纱排列比划分表里区,并用数字分别标出。阿拉伯数字1,2,3……为表经纱,罗马数字Ⅰ,Ⅱ,Ⅲ……为里经纱。如图(f)所示。/ M. U4 |5 \4 h% @1 |2 x/ ]$ `
(5)表经与纬纱相交处填入表面组织,里经与纬纱相交处填入里组织,所得组织图如图(g)所示。
9 N  Z7 r4 M: ?) @, G(6)图(h)为纵向截面图,图(i)为横向截面图,用以检查组织的配置情况。
' k$ o& s6 H, q/ K2 M/ Q
经二重组织.jpg
经二重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 B/ K0 l% o; H3 N
3.经二重组织的上机要点 
1 K3 y4 Y5 R1 Q" b8 |3 d上图(g)所示为上机图。0 N' ~" H1 l3 g8 L
(1)当经二重织物表里经纱不同或考虑张力差异较大,则采用分区穿法。所用综页数等于基础组织循环纱线数之和,因为表经的提综次数较多,故表经宜穿入前区综页内,而里经则穿入后区内。如经纱相同,且表里组织较简单,可采用顺穿法。
/ m/ @) w4 M+ j5 i$ K0 k* V3 h  v" e6 `(2)因为经二重组织经密较大,为了使织物表面不显露接结痕迹,一组表里经纱必须穿入同一筘齿内,以便表里经纱相互重叠。当表里经纱排列比为1∶1时,按经密可2根(1表1里)、4根(2表2里)或6根(3表3里)穿入一筘齿中;当表里经纱排列比为2∶1时,可3根(2表1里)或6根(4表2里)穿入一筘齿中。
; a( j, E/ N1 p) n(3)一般经二重织物采用单轴织造,但当表里经纱在原料、强度、缩率等方面显著不同时,可采用双织轴织造。
! K+ M( b3 l# ?; K& Z下图所示为某异面经二重织物的上机图。其表组织为2/2方平组织,如下图(a)所示;里组织为1/3破斜纹,如下图(b)所示,表、里经纱的排列比为2∶1。
: C7 O. x4 Y$ X% w" Z织制异面经二重组织织物,可采用廉价的里经,以达到既增厚又降低成本的目的。
8 T7 Y2 ^+ I5 n7 J$ S
异面经二重组织上机图.jpg
异面经二重组织上机图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3 u8 }& @+ P2 H
4.(特)经起花组织 0 V: \& v* H' e# N0 R! D
局部采用经二重组织的经起花组织(warp?figuredweave),起花部分的组织是按照花纹要求在起花部位由两个系统经纱(即花经和地经)与一个系统纬纱交织。起花时,花经与纬纱交织使花经浮在织物表面,利用花经浮长变化构成花纹;不起花时,该花经与纬纱交织形成纬浮点,即花经沉于织物反面。起花以外部分为简单组织,仍由地经与纬纱交织而成。这种局部起花的经起花织物大都呈现条子或点子花纹。此外,尚有起花部位遍及全幅的经起花织物,其花经分布在全幅形成满地花。! H+ ?/ {; ?0 }5 F, |
设计经起花组织时,主要应掌握下列原则。& g- O! K0 u7 e- F  A- ?2 [4 o' ]( z0 T, @
(1)起花组织与地组织的选择。
; g2 j4 ~2 i1 x' B, Y7 T' x/ {①经起花部位的织物由经组织点构成。根据花型要求,一般织物经纱浮长线的组织点数,少至一个,多达五个,甚至更多。当经起花部位经向间隔距离较长,即花经在织物反面浮线较长时,则容易磨断而使织物不牢固,故需间隔一定距离加一经组织点,即与纬纱交织一次,这种组织点称接结点。8 G" B* R4 s0 l; j
②地组织的选择可按照织物品种、花型要求而确定。当织物品种要求厚实时,则地组织往往采用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有些薄织物如府绸、细纺采用经起花组织,其地组织多数采用平纹。0 h6 g  |7 \# j9 B( L& o
为了花型突出,要求地布平整,地组织的浮线不干扰花经的长短浮线。花经的接结点要视花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经组织点相同时,即均为经组织点,则接结点可不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一侧与地组织的组织点相同时,则接结点轻微显露;当花经接结点与两侧地组织的组织点均不相同时,即两侧地经均为纬组织点,则接结点会暴露出来。但也有不少织物就利用接结点的显露,给予合理配置,构成花型的一部分,如构成一种衬托的隐条纹,增加花型的层次和立体感。这在经起花织物上是常见的。% W0 f: o9 q% ^4 d
经起花织物地组织多数采用平纹组织,因为平纹组织交织点多,地布易平整,且平纹均为单独组织点,无论花型大小,易于使花经的浮线与接结点配合。  d" Z* a5 E/ o2 b0 L
③花经与地经排列比,可根据花型要求、织物品种而确定。常用的排列比为1∶1、1∶2、2∶2、1∶3等,根据花型要求也可采用一种以上的排列比。$ i  w- B. _3 x  @
④花型配置的大小及稀密,应考虑美观、坚牢与织造条件等。如起花经浮线过长,则会影响织物的坚牢度。
+ s0 ]! X- ~8 M; y* V- L如某棉型织物,其花型为纵向两个散点排列。下图(a)是部分组织图,仅为织物花型的一部分,该组织要求接结点不显露于织物表面。
* s1 l% H7 o  o, y  v图(a)中符号■表示起花组织,其起花经纱浮长为4,由三根花经构成,与地经相间排列,符号·表示花经的接结点,符号x表示地组织,为凸条组织(如图中标出的8根经纱)。. L5 D: b6 s0 P1 L
该地组织将花经接结点遮盖住。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起花经纱两侧的地组织经浮较长,故影响花经排列,使起花效果不如平纹地组织。) ^" B% n. [$ {& a* r* Q
又如某织物,花型为经向散点排列,地组织为平纹,起花组织花经纱接结点要求细小地散布于点子之间,组成花型的一部分,其织物的部分组织图如图(b)所示。5 h5 F9 {! d% j; O+ f
图(b)中符号同前例,起花组织经纱浮长为3,地组织为平纹,花经接结点仅一侧与地组织相同,故微显露于织物表面组成花型的一部分。4 g* O8 F! a6 J9 x, k5 e+ _* o* x
经起花织物组织.jpg
经起花织物组织
质地薄爽的织物多数采用平纹地组织,起花组织根据花型要求而定,不少织物不仅利用花经纱浮线长短不一构成各种花纹,而且还合理配置接结点组成花型的一部分。如下图(a)为平纹地组织、满地花型的经起花色织府绸的组织图和穿综图。也有些织物,花经采用平纹地组织起花,将花经配以色经、粗经来突出起花效果。如下图(b)为某色织涤/棉织物上机图,其地组织为平纹,花经采用比地经粗的色纱,利用平纹接结点构成花型。
平纹地组织.jpg
平纹地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21: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z9 S3 k! c, I(2)经起花组织的上机
* E) L8 o# `- _  b  `2 ]①穿综采用分区穿法。一般地经纱穿在前区,使开口清晰,起花组织经纱穿入后区,其中花纹相同的经纱穿入同一区内。
( H' }6 b, G* |) G' s( n7 |0 P# I②穿筘时,一般将花经夹在地经中间,如经起花织物组织图(b)中穿筘图所示,并穿入同一筘齿中;或使花经穿入数为地经穿入数的1倍,如此穿法都便于花经浮起。
4 L5 M& O/ ?3 H( _0 S2 [( y9 S③经起花组织经纱张力的处理。当起花组织与地组织的交织点数相差很大时,则花经与地经的张力就不一样。花经张力小易造成织造困难,如果采用双轴织造,则花经与地经可分别卷在两个织轴上,张力可分别处理,这样,能使花型清晰,织造顺利,但织轴的卷绕长度较难控制,而且布机操作也麻烦。如两种组织的平均浮长差异不大时,则可采用单织轴织造,只要在准备、织造工序中采取适当措施,如整经时对花经加大张力,进行预伸,以减少花经在织造过程中因受力而伸长。当绘制织物组织时,尽量使花组织与地组织的交织次数接近,酌情采用预伸等措施,这样,仍可采用单织轴织造,减少设备改装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31 13:4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