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坐落在苏州甪直文化园内,2006年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p8 H& ]/ ?( ~0 C5 b该博物馆分为主展区和互动区。主展区分别展示水乡服饰的地理分布、基本构成以及各年龄段的水乡女性服饰,并通过幻影成像、微缩沙盘等全景展示少女成人礼、新娘出嫁等特色民俗。
/ W: e( m- v% G5 @* h/ \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以互动设计与现场表演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水乡妇女服饰独特的神韵,并用文字、图片、实物等分门别类系统介绍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有双色相间“包头”,别致的大襟纽襻“拼接衫”,飘逸洒脱的“绣裥襡裙”。9 ^! B+ l( s3 v5 x! f7 J! ^! h
. c. |) X1 H4 o, O$ y: J) o
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八大件:
9 }9 l* _9 `! q+ A/ E( R7 T c( V# D7 ?/ k
1. 双色相间、棱角分明的三角包头:用一块底角为30度的等腰梯形布做成。棱角分明,呈三角状,故称三角包头。一般用双色相间的布料做成。因年龄档次差异,有多种颜色:姑娘爱戴花布包头,或用青底白角、蓝底白角包头;中年人则戴黑底青角或蓝角的包头;中年以上者一般戴全黑包头。包头主要用来遮阳避露、挡虫、保洁,同时还起着别具一格的装饰效果。包头的戴法有讲究,根据年龄、脸型的不同,因人而异。据传,甪直水乡妇女的包头起源于春秋吴王阖闾时代,当时姑苏一带遍植莲荷,盛夏季节,吴王漫步离宫荷塘堤岸,看见采莲姑娘头戴荷叶折成的船形凉帽,颇感新奇,回宫后,令宫女用布仿制跳舞唱歌,以助雅兴。后历经修改,逐渐演变成三角包头。戴在头上,状如卷曲待展的荷叶。三角包头靠缝在中间的一条绒线编织的带子,扎在脑后发髻(鬏鬅头,亦称鬅鬅头)上固定位置。而带子的两端系有姹紫嫣红的流苏。头动流苏飘,犹如彩蝶飞舞,委实迷人。% \2 D% q& c9 X* Q& ?2 t" G
! k6 p0 B5 V8 D9 X( b
2. 古朴简洁、遮胸露背的布肚兜:用尺许布料裁成菱形,将上角内折,左右端系上半圆形的环带,套在脖子上,左右两角系上带子,在背后打结,便成了肚兜。肚兜遮前不遮后,是最简单的内衣。古朴简洁,经济实用。4 N: Z) A9 U1 c
! ?3 ^; K3 y9 y8 V! e. q
3. 大襟窄袖、掼肩接袖的拼接衣衫:上衣为大襟、小袖管、纽攀,紧身适体。其特色在于掼肩和接袖。衣服的本身和肩部以及袖部,用三种不同颜色和花纹的新布拼接而成。这种衣服艳而不妖,俗中见雅,非常耐看。衣长过臀,下田干活能挡风保暖,田野解便时可以遮羞。考究的上衣的领、襟、袖口绣上浅色镶边。
4 z* G5 z# `! s! w# _* h- H7 Q
0 k5 c/ L* [, [2 x4 ~6 j: B: L 4. 拼裆高管、色感和谐的外裤:外裤衩裆拼接,宽松而裤管较短。高管原来到膝下,现在一般到小腿,布料青色、蓝色或黑色,也有人用花布,与拼接上衣成对比,色感和谐悦目。
! `, _# q) j% b8 O4 D: `/ O" Q1 D+ X, Z: M7 ^
5. 腰绣百裥、飘逸洒脱的短襡裙:由两幅布前后叠制,长尺许,蓝白相间,裙腰绣百裥,由前向后系在衣外,裙的长带多大红、金红作绳状、带形,或穗状,在腰部挽结,垂下成装饰,与包头上的流苏上下呼应。褶裙前方正中间缝有方形口袋一只,并以小束腰遮盖袋口,美观大方、飘逸洒脱。7 ~6 K9 Y3 c% F
8 m0 }) I j+ E6 _1 m4 Q* K5 C
6 .瑰丽多彩、船形布底的百衲绣花鞋:是水乡妇女赶集上街、走亲访友时穿的出客礼鞋。船形、布底、手工粗线扎底。鞋帮上绣有几何图案,鞋头面上绣有花卉,鞋后封上外加一块半寸见方的绣花小布块,以利穿鞋拔跟。; y6 _8 P- e2 c4 H, h! z3 B
0 Z D- p& L; t 7. 图案精美、五彩斑斓的束腰带:宽约三寸,叠层、锦绣,五彩斑斓,用纽扣与腰头相连的腰饰品。束在腰间,既亮丽,又凸现了自身的曲线美。
# P0 V& D) x, _: s. K u# M
. l' s, E- Y b( O 8 .裹紧小腿、经济实惠的御寒卷膀:冷天在小腿部紧裹青黑色的卷膀御寒,经济实惠。现在除了少数老年妇女存用外,中青年妇女中已不多见。整套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个有机的组合,是因水乡农村妇女千百年来生活习惯和生产劳动的需要,不断改革,日臻完善。多少世纪以来,这种服饰不受洋装异服的影响而代代相传,足见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文化价值。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宝贵的非物质遗产。现在,随着时代的变革,人们经济的富裕,生活质量的提高,整套服饰穿在一个人身上,已很难寻觅,但集一两件于一身者,还屡见不鲜。究其缘由有三:其一,服饰是文化,水乡妇女服饰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其二,水乡妇女服饰与水乡人的审美心理相一致;其三,水乡妇女服饰适应水乡妇女生活习惯和农村劳动的环境。甪直中年以上妇女爱梳发髻,头上插银钗玉簪和色彩鲜艳的花朵,耳上挂环,手腕上戴银镯。+ {9 y# i' R, d& K" r
$ I0 Z0 t8 L4 a) N! d- q
2006年5月20日,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并予公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千百年来吴地水乡稻作农业时期的产物,我国汉民族服饰的杰出代表,包括拼接衫、包头、襡裙、束腰、拼裆裤、绣花鞋、肚兜、卷膀等构件。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文化内涵深厚,顺应了稻作农业的需要,创造了拼接拆卸技艺,显现出吴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以“显”、“俏”和“巧”为主要特点,通过“白色”的巧妙运用,使服饰色彩深中有淡、淡里有俏、俏中有艳,再加上拼接、滚边、纽绊、带饰和绣花等工艺的应用,堪称一绝。9 U9 P- {1 @; h* p4 I0 {
. q6 s$ G& [+ Q
7 r6 [" i R( k. v# o- B( R! ^$ e*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