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概论,陈铭如、张瑞林、左葆齐、俞加林,PDF。高等纺织院校教材,19M。
P$ q. P/ B0 S5 G" y% `7 q; x$ z1 f+ g内容提要( Y$ Y1 G% S8 k2 I
本书叙述了丝织原料的性能,丝织准备工程的工艺过程、主要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和工艺计算,丝织机的主要运动、机构、工作原理以及织物组织、提花装造基础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有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 X6 J; |, K8 }9 X; k' p6 B本书用作丝绸院校非丝绸专业的丝织概论教材,也可供丝织厂技术人员参考。- _; J# W6 n% @2 J
目录% H4 c+ {( ?% x7 E9 I9 k
" g0 J$ k- F+ ]9 A& R* S
绪论(1)
6 Q8 `8 I- s. A' [* H( U$ ~第一章丝织准备工程概述(3) : y7 ~5 F y2 d& |/ m
第二章丝织原料(8) 第一节丝织原料分类及其性能(8)
; ~8 n; g% f/ Y. d; b: S6 \第二节天然丝(22)
* r: U: z2 u" `% H0 Y第三节人造纤维(27)7 g$ Q! ~2 o( G; Q7 O
第四节合成纤维(30)
4 n) p' I3 J# n第五节其他纤维(34)
; t* w" `2 A3 u+ `1 z第六节丝织原料的检验和使用(35 )1 H, s$ g" n& y" k
5 [, g f7 N+ O$ b
第三章浸渍(40) 第一节浸渍助剂(41)
v& e; i' }9 L! C& U' S第二节浸渍工艺与设备(46). J1 L: I; D* Z& O/ z
第三节着色、脱水、抖松和干燥(50)
6 ]$ O z; ^$ ]1 {8 P1 c$ _# o0 w# z! ~/ @3 U
第四章络丝(52) 第一节络丝机(52)
& r4 L% N) _, D& t7 a$ f第二节卷绕原理(67)
& i9 H( s5 X4 g' I1 y# Z& J9 F) M, b第三节络丝工艺与调节(71)
3 R. p0 \5 x3 Z5 @5 q$ w. B第四节络丝病疵及分析(74)
8 T, R- ~% O) _: q1 h" u( y/ e4 F7 z* B8 o4 X5 P, s& P+ ^, x
第五章并丝和捻丝 (76) 第一节并丝机 (76)
, m% H: k: X' o% ?" e) A. h第二节并丝工艺与调节 (88)
9 W- a$ N/ ~4 V' Q d第三节加捻原理(91)
2 E; H$ M. X4 v9 v第四节捻丝机 (94)
8 R. v! M* Y. _; t* A第五节捻丝工艺与调节 (106)
3 k# Q# Z& l* I! Y8 i' K" E+ h! j第六节并丝和捻丝病疵及分析 (111)
- U- k; @! I e! W* N+ w/ V Z- J5 c) K4 a
第六章定形、成绞和再络(113) 第一节定形 (113)
. \% u: [' [5 E, V第二节成绞和再络(117)
: _, B) @+ E7 ?, a: } Q+ E0 K6 m
第七章整经(120) 第一节整经机 (121)( s% _6 p* y% Q7 Q' N" o2 N
第二节整经工艺与调节 (134)7 M% S' {8 W0 v, Y) I Z
第三节整经病疵及分析(141)
& ~& v ?: o* r$ S$ N! s8 t) o+ x* ~2 t, k
第八章桨丝(143) 第一节浆料 (144)4 y1 g/ p9 Y+ P/ V; A
第二节浆丝机 (153) P" t n( P% |/ Y9 u8 q0 g) a
第三节无捻合纤上浆(162), n4 q8 p, L/ X* D0 L/ v+ N
第四节浆丝工艺 (164)+ M$ I9 `2 ]$ Y- T+ h, k( J
第五节浆丝病疵及分析(17)
! y7 o( r2 a' K; Y7 n
1 q- R o0 n; T" x" q第九章穿经和结经(173) 第一节穿经 (173)
# h7 n9 U% ~2 l) `' Z7 V& V. h第二节结经 (178)
' z$ ]& `, s% ?: _' E
/ R9 q5 G2 B5 c2 J% n$ `1 A第十章卷纬 (183) 第一节卷纬机 (183)9 F/ S" E# ]( ~! G8 ~" g8 `4 w; M
第二节卷纬工艺与调节(190)
; ?/ A4 X- F& X# Z) _第三节纬丝的给湿与保燥 (196)
# ^& b& {8 o, p }: ^- ~第四节卷纬病疵及分析(197)
( R+ k0 {5 ]4 c& o! G- m' t; T9 x* C( q7 I0 v
第十一章丝织织造工程概述(198)
2 m0 I7 \9 W* Q第十二章开口运动(201) 第一节梭口 (201)/ t. C1 g! |& Q: b4 w% O6 G& M
第二节开口过程中经丝的伸长与张力(206)+ N7 u. v' y" [+ n
第三节开口机构 (209)
1 d+ D2 _1 w4 ]1 ^$ [, \" B* z1 y4 a. V. E, o# J
; \+ Y" @2 N [ e" O) o第十三章投梭运动(221): }- J8 W: W4 r6 ] ]3 b! A
第一节投梭机构 (221)
. l# {! u" ]/ S. i1 n, Y4 s第二节梭子运动分析 (225)
* \. C' J! D9 m第三节击梭与制梭 (229)
/ l, d( E z# b/ ~( A! o2 `! k5 W
+ x0 T5 b4 i0 h5 b第十四章打纬运动(237) 第一节打纬机构及其作用(237)
4 _& o1 M C& y+ v0 P% p第二节四连杆打纬机构的箱座运动分析 (243)
8 J" O; P; G" k Z第三节打纬与织物的形成 (245)3 Z/ r/ B$ v. X* `, q0 r
6 x. W: u# r+ b# J
第十五章送经运动与卷取运动(250) 第一节送经机构及分析(25的, f5 ?) E2 P) G0 |; M' T: e
第二节卷取机构 (256)* {& ^; o9 n9 ?
; ~$ Y' J7 h: v2 J9 q
第十六章多梭箱装置(263) 第一节升降式多梭箱装置(263)% _0 u% i# J& b3 c; |, \
第二节多梭箱装置的梭子分段(268)
: \$ i0 G* n; r G9 |* b( r) B& n- J" ~7 U, h
第十七章辅助装置(275) 第一节起动与制动装置 (275)
4 r5 u9 ~% m7 _9 N5 f; C第二节自动换梭装置(278)% v+ F: B) b; d
第三节其它辅助装置 (279)1 e& p. x4 s3 z- T0 _# z
1 P3 i0 F* R+ ?
第十八章织造工艺参变数(284) 第一节织造工艺参变数(284)9 p9 v2 l M7 N
第二节织机各部分运动时间的配合(290)
& r4 c% C! O, b$ y% \; p; O% K& h7 t2 q' l9 ^
第十九章无梭织机 (291) 第一节喷射织机 (291)5 }) Q X o. O
第二韦剑杆织机 (297)
3 E7 n1 s( i5 h- T第三节片梭织机(300)" M# U4 W8 U, U, _
- c- B. [+ C( D+ C" D: X' W& [
第二十章织物组织与纹织(304) 第一节丝织物分类 (305)
0 B) A3 x: e" Z8 C# s( S第二节原组织(309)* B6 E6 R2 r, S; R
第三节变化组织 (317)
3 R4 {' J: C& z! b u7 G第四节联合组织与复杂组织(323)8 o$ z% s& E! y, s+ M7 ^; R+ u: ^ k& F
第五节提花机装造 (327)
5 t" g. c Z7 H6 [2 k附录 (344)
, B$ Y+ \9 P+ E- l# D) ~5 W1 f% j1 Z) g'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