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 c5 a! E b7 e. y0 S( Y: Q
纺织品艺术设计,崔唯,PDF。21M。
9 k l i9 X5 o. p$ u" r目录 ( I1 U/ I& Q. p* ?5 U
第一章 数码印花纺织品设计 10
1 }7 X* i% m8 h# d. S7 X, j: t 第一节 概论 10 , T& _+ z# C/ U& L3 ]8 a& s
一、数码纺织概念 10 4 N' s( E$ k( d8 X3 r; ]
二、数码印花的概念和特点 11 " @3 R' Q% [ W
三、数码印花纺织品的工艺方式 12 5 r/ W& ~, C& Z2 K7 c
第二节 数码印花纺织图案设计 13
0 k! n( f7 g; D) o7 L* O& V. l 一、数码印花纺织图案设计的特点 13
& P9 `9 w" I$ F* \0 {) D1 b 二、应用软件的特点 13 ) c9 M& T2 |% m- _& N" U
三、数码纺织图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4 ( ^( i& [& v3 p# v3 m6 j
四、数码印花系统 17
- p* z) w( e2 n* L6 @8 X2 F9 \% {- j 五、数码印花技术展望 17
; c2 w( ~$ ~6 @3 z1 z2 Q第二章 旅游纺织品设计 19 5 Q T+ R; m" E
第一节 概论 19
8 a- B0 S- ], m 一、旅游纺织品的发展机遇 19
& F; t n7 e8 y) C. G9 s2 b 二、我国旅游纺织品的现状 19 / V6 @3 Z+ c/ B; Z
第二节 旅游纺织品的设计定位 20
- q8 h- y1 s7 p: {1 i 一、具有纺织材料与工艺特征 20
( u+ A2 E _" {9 [$ A. F3 X 二、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 20 4 b& {2 K: a6 r/ W, h6 z# H$ h
三、具有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的人文或标志形象特征 20
- T& D8 V. S* x 第三节 旅游纺织品的设计类别及制作工艺 26 , q O9 H+ c" @6 ^- N; q
一、服装服饰类 26
5 U" [6 G" K7 @7 f1 _/ X$ G 二、家用装饰类 30
: U( T" H: l) g) K4 G% V# c3 m 三、旅游纺织品的展望 33 & r; V) \$ j, P
第三章 创意织物设计 35
7 k7 q4 C; b; S7 V+ h 第一节 概论 35 $ l+ Y2 y" n8 p1 q% C# D; W4 ]
一、织物、织品、创意织物的概念 35 3 D' q$ z' w: Y, Q7 Z( ~9 @
二、创意织物设计的意义与背景 35 - y* o4 O8 _* w E. \+ b w# E/ [5 X
三、创意织物设计的影响要素 39
' j& C3 m5 w0 {% c, M: Q 第二节 织物基本结构的构成形式 40
4 s0 A' ^9 x" {& |8 Y5 k 一、织物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 40
) e& {9 A, {/ V' J; i5 u' ^ 二、织物设计中的基本术语 41 : f. t% R! Q& X' K! n1 B
三、织物组织结构的造型特点 41
5 E& k) \1 j: x$ ? 四、织物设计的基本造型要素 43 G. u# j4 }& t) f5 j/ O$ q
第三节 创意织物的设计过程 46 # d/ A. {% i4 o! @6 d4 _
一、信息采集过程 46
( t, {! p: s& q7 _& | 二、概念发展、主题形成过程 46 , E; o, V0 D9 {- f( F7 d* U: f. m
三、创作阶段 46
3 U' B g7 `5 l( {" q 第四节 创意织物的工艺制作方法 50 5 u3 O Q4 @2 w# w: X0 } @
第四章 地毯艺术设计 55
2 K* L7 w7 f- K9 B O+ h n 第一节 概论 55 0 {3 ?+ t% ^. U& o- V; t2 F' A2 N
一、基本概念、类型划分及产区 55
' I( H1 M, y' R" W& C/ o 二、历史演变 56
) b W5 Q6 n5 X5 m 第二节 艺术造型类别 58
) U3 }! R8 c1 \9 [( l7 f 一、中国地毯的造型风格 58
. F/ T, M4 P0 {. s3 y 二、波斯地毯的造型风格 61
: p; K$ f- C. b1 z( D N 三、现代地毯的造型风格 63
& `8 D4 v# ]) D) L; F x5 O- u8 H 第三节 地毯的工艺制作方法 63 0 p2 I( Q) T( z; c& `1 z
一、材质特点 64 $ n5 J# a" ?1 _9 z3 ]- z. a
二、工艺方式 64 9 ^7 z8 P1 n/ k$ {* s$ Y5 d/ A
第四节 地毯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关系 65 6 z6 M$ ~' d4 Q) Z
第五章 家用纺织品造型设计 71 ( Y* E _/ L+ m+ p
第一节 概论 71
3 M, K% I. H x% l* ` 第二节 种类与功能 71
9 v$ O7 g3 k: a# `$ s- E& b* x 一、窗帘类 72
6 C* X* g) O: f: S4 U 二、蒙罩类 72
+ t: Q4 D( r0 _ 三、床上用品类 73 ! }5 V7 h8 u& H) E
四、地面铺设类 74 5 L& M1 X9 z2 V' Z, {, q
五、墙面装饰类 74 & w( Y. W( T; ?8 C
六、浴室用品类 75
* x) s' l$ G* A4 _ 七、室内陈设类 75
' E/ \8 |$ D$ p( V& R+ c6 c 第三节 设计方法 76 " w2 g5 x N' c
一、确立整体风格 76
, P: m/ ^. V( P# c. G6 P 二、明确设计思路 79 ) r1 p4 f9 @# }
三、绘制设计图纸 79 0 T& q4 v# B, y
四、完成工艺制作 79 g1 w. G" \; J( p3 d) G
第六章 室内纺织品配套设计 81 9 K9 }$ g# h6 Y
第一节 概论 81
% @4 Z8 R* f5 g5 X) W1 t- v 第二节 设计素质 82 7 j: L! P: W7 p" j: H
一、注重生产知识和工艺知识,强调空间概念 82
- _9 s, W, Y7 R2 \3 Z6 t3 o9 q 二、强化市场意识,研究消费心理 82
8 _* W0 Q; r4 f( n 三、注重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体验 82 - F4 O; g! d3 Q
四、设计理念、设计技能及审美意识 83 7 g3 }$ P& x% ?) Y+ d8 p3 P
第三节 室内纺织品整体配套的形式法则 83
1 f& H3 e' K" s& t5 a' e& \. c 一、以原材料配套的形式法则 83
2 `# p/ f t# J; p2 u) C& u 二、以工艺种类配套的形式法则 84
& f' n, \5 w' Y! n4 S% S, u 三、以色彩配套的形式法则 84
A# e2 h# S' G4 W 四、以形式风格配套的形式法则 85 ' m0 i1 e4 |) j, H; r& _
第七章 纤维艺术设计 89
( I. s' k2 ~" L 第一节 概论 89 ! f9 ~! u; e M& O( T3 ]
一、基本概念 89 2 |1 p. X1 M F) c/ u( d* P
二、艺术特性 89
: s/ {! n3 u: h5 h; I 第二节 历史演变 92
; g0 o5 I0 F& W7 p/ }: _& d 一、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以前至15世纪) 92
) K, P( Q+ E$ \) N 二、近代时期(15~19世纪) 93 6 m: |4 ]5 }3 q+ u; @8 k
三、现代时期(1900年至今) 94
* J& s9 k$ V: ^/ T9 O6 m. Y6 ^ 第三节 艺术造型形式 105 # z$ H' N+ {0 [6 h x
一、平面性纤维艺术 105 - ~$ `# h5 f4 x6 m( ]4 l: `' g' l
二、立体性纤维艺术 107 \6 n+ L2 s$ l& _- Y1 Q
第四节 艺术造型风格 112 0 P" @' [. ?) P# R
一、具象风格 112
. F V$ H9 t7 ^8 X3 A+ a 二、抽象风格 113
* v5 ~/ O0 ]7 Y0 t8 R! y 三、意象风格 115 ; ]' }5 _6 J7 D- R' _
第五节 色彩设计 117
/ `' `; Y' K) O8 ?/ [+ ]' V/ Q 一、色调概念 117
& {+ N" V! k: |. Y* O 二、色调分类 117 5 O9 B0 b0 E0 M7 l9 Q
第六节 创作方法 120
% J: \3 X N+ C1 f9 u& S, j: n A 一、创作步骤 120 d9 ^$ h9 ]/ Q0 {& P
二、创意者素质要求 121 8 i! K! e1 O2 Z$ E/ d. K
三、企划报告 121
# a c2 z$ J! v$ H( b' v* e 第七节 纤维艺术创作与环境的关系 123 $ W( C. [# _" U, `4 c) F
一、与使用功能的关系 124
' m( a- h8 j9 f0 |1 Y& U: u# V 二、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124 8 m: l; `8 w6 J
三、与环境色彩的关系 125
2 J2 c* p' R7 k0 E) ~. e$ ]0 g 四、与使用者的关系 126 . R( q6 [" @5 `: S5 V$ O% h- _
作品欣赏 128
9 P% ]0 I- m* \: q2 \后记 165 版权页 166
8 ~0 z1 u/ f+ g4 S2 S;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