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难题难在哪儿? □ 评论员 王育楠
2 e6 G' f& J! \7 g/ s9 e# D( \ 招工难、用工贵是近几年一直困扰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毛病,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难题。“用工荒”问题最突出的春季,恰恰是全国两会召开之时,因此这个问题近几年屡屡被众多两会代表委员提及。! d) n6 P1 L, d$ [6 w5 r A
尚普咨询轻工行业分析师指出,在整个纺织产业链条上,“用工难”呈现的情况不太一样。" M% e" b+ |( C4 h( U' ]; t
在纺织业上游,总体上是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下游的服装加工业,主要是工人的工资成本上升得比较快,因为服装企业的设备替代性没有那么强,劳动生产率不像上游可以快速提升,工人工资和企业效益上涨之间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但是整体而言,都受到用工荒的制约。
8 r5 y$ P3 m5 M$ h3 S& x 那么,“用工荒”难题难在哪儿?主要有两点:一是用工本地化难;二是职工市民化难。9 p& p+ c' ]3 b1 @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化,让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市民享有同样的公共服务。
% M0 A! ?, K. Q/ c# c" L6 v2 G 所谓职工市民化,就是要从根本上盘点一下外来务工者的需求。当前,外来务工者对企业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期待的不是简单地拿钱回家,而是希望企业能为自己提供职业成长的空间,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和市民待遇。因此相关部门要主动为外来工入户、就业、子女教育、社保、法律援助、住房保障等提供帮助,主动协调劳动关系和劳资纠纷,有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 l4 d) e5 C" C. g4 D& s
就拿广东来说吧!在10多年前南下广东工作创业是香饽饽,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变化,生活原因逐渐凸显,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
8 R! ?' E" m0 S) A. R- ^ 高昂的入校择费让一般的外来员工承受不起,制度性的门槛让许多来到珠三角打工的人员无法平等享受当地的教育制度和待遇。其次,工资低物价高开始让部分人员勉强承担基本生活,微薄的一份工资让他们感觉和老家没有突出的可比性,渐渐也就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需求,这时也萌生出了离开广东,或回家或转变区域寻觅工作的念头。
! |" f0 M0 B* h) n) Z* E, p 而用工本地化则是解决“用工荒”难题的重中之重。民营力量活跃的福建,农民工为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春节后,一些大型民企频频出招,其中部分企业的用工本土化被证明行之有效。 : r/ I3 l( X2 S
总部在福州的福建宏盛未雨绸缪,去年年底前大量招进福州当地人员,并将工资上涨一成,节后实现了工厂开机率100%。厦门的大型民企银鹭集团一直是以当地人员为招工对象,该公司表示,节后缺工现象不严重。
' M) b1 _- q! C" ` \2 `; R s 无论是用工本土化,还是支持家庭化生活的新移民策略,都能支撑时尚制造的和谐未来。
3 V% V" D" j& m0 B. o% E2 ~ + R9 _! e# @. ? j4 N, q5 x
# T4 a4 [% Q/ E$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