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综合] 纺织概论,蒋耀兴,冯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9 21: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纺织概论》蒋耀兴,冯岺,ceb、PDF。纺织高等教育“十五”部委级规划教材,电子目录,高清,3.3M
$ H! ^  ]* J; T7 f' A
纺织概论,蒋耀兴,冯岺.jpg
内容提要0 X; T8 }8 T. e/ G: m, _6 p! L
《纺织概论》涵盖了纺织原料、纺纱工艺、机织工艺、针织工艺、非织造工艺等内容。全书共分为6篇,重点介绍纺织工程的纤维原料、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和设备等基础知识及现代纺织科技的最新进展情况。: l' T+ |% o1 j. W
《纺织概论》可供纺织高等院校的轻化工程、服装工程、服装设计、染织设计等本专科学生用作教材,或是跨专业共选课教材;也可供纺织生产、纺织贸易、纺织科技专业人员参考。
( v" A. L8 w; A( O9 z7 T0 Y' e( C本教材由蒋耀兴主编,冯岺副主编。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一、二、三、四、五、八章)由蒋耀兴编写,第三篇(第六、七章)由石小丽编写,第四篇由冯岺编写,第五篇由傅菊芬编写,第六篇由王国和编写,全书由蒋耀兴、冯岺统稿。
/ q: T* j& F' S. k" S& @目录
$ _/ j. B2 ]+ Z5 L8 H第一篇 绪论1
) J6 }. @- `# Z一、课程的主要任务2/ ]3 e9 L2 |  R8 J* z# s9 R* T
二、纺织基本原理体系2
9 R8 K* @) D  V1 b三、现代纺织技术的最新发展58 s' x+ ^( ^) N+ {* ^
* N$ S/ {  r) B5 x
第二篇 纺织原料93 P* B% F# @& A+ O7 G/ c
第一章 纺织纤维及其分类10
1 {' ?3 p0 E' C
第一节 天然纤维11
+ z* h4 [) E( k第二节 化学纤维173 @- l( C$ I$ `6 W  Q
第二章 纺织纤维基本性能24
+ e& P3 G# L4 S# T/ `: S5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长度和线密度24& i7 W6 O$ u' E" x, X. |9 Y: b
第二节 纺织纤维的力学性能27
2 b4 P5 v- o* K5 W7 @* n$ O6 L第三节 纺织纤维的吸湿性30
3 C+ j) \( O3 k0 Q, t% I- y( ^6 w- y第四节 纺织纤维的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能33" L$ n; y8 U: K- V
第三章 新型纺织纤维39
( n% e$ D% s, d: X' N第一节 绿色环保型纺织纤维39
! x4 S( t0 ^& w  x6 A第二节 仿真型差别化纤维45
+ t* `8 q3 P, `3 J/ }9 n, a第三节 功能性纤维49! ^% A1 E; D" H% d
) A% g: }( [( Z8 n  y$ r3 f
第三篇 纺纱工艺53# Y3 A* D0 f/ A0 |$ o3 R
第一章 纺织原料的初步加工54

- c8 K( Y0 L" @& j' ^8 S第一节 轧棉54
1 ~6 U( D8 f1 ?/ M; t第二节 选毛、洗毛和炭化56) g2 @2 Y4 N; V; n+ D2 ~
第三节 苎麻纤维脱胶58+ ]! @- c. @1 r. H: n, x) i$ ]: G
第四节 蚕丝精练60' `2 C3 a# h( H1 }; I9 ]
第二章 开松与除杂64
  f0 s1 c& U  E9 ^' {第一节 开松64
5 h1 T" }  `" t5 |$ f) _7 k  t: Q第二节 除杂73
5 m% i; h% k  A% ?* T第三章 梳理与成条79+ V7 O) f) \+ Z/ a: I2 n9 o
第一节 概述79
0 O) W3 ~% C. b- \/ }" w: K第二节 两针面梳理的基本原理81, n; d( h* h8 z* @- q# x3 ^$ c
第三节 针布86
5 N' D/ ]. U$ G5 z: b: A: a  h第四节 梳理机作用区的工作分析90
/ |4 M' m  y4 o' A: r2 T第五节 梳理机的混和与均匀作用98+ z+ C4 ~, W/ P$ |! f, Z7 Y! ^
第六节 剥取与成条99
$ x" E  C2 H: N4 Y1 ?# A第四章 精梳104, o) [9 D$ f) g
第一节 概述104, p, b$ a# |  V
第二节 精梳机的运动周期107$ u  A" e* @+ ?8 L: B9 R; w
第三节 精梳机喂给作用及工艺分析109: o4 J& z# v- S& [$ b
第四节 精梳机梳理工艺分析116
, n8 D% G6 P) E$ l第五节 精梳机分离(拔取)接合工艺119
# [/ S' c; Y1 a. T/ |, c第五章 牵伸、并合1244 S! C; H% a; }/ _1 x
第一节 牵伸基本原理124
9 C! b  v  f8 U第二节 牵伸装置作用分析1359 F* f( \/ r; `7 w; ]0 u7 l- g
第六章 纺纱工程前纺工艺142
5 v+ n7 S" x. X) x5 \4 Y) v7 d; N( ^+ X第一节 纺纱工程前纺工艺流程142) y# `3 E% }& d! M, I( v: ?3 f4 W# K5 |! {
第二节 粗纱144
- B- E$ ~8 m& }8 i1 s. a: C第七章 加捻与成纱156
, |0 c: n  b& m& P; c第一节 加捻的目的和作用1562 L  x9 q/ O+ _1 \  H$ e
第二节 加捻方法157
4 K; C# n/ @% ~& u9 f( J: F# K8 g第三节 卷绕成形159
, k9 [" ]) I* K4 f. H+ a! Y, Q第四节 纺纱张力和细纱断头1617 r; k8 Z, P: r1 B5 S
第八章 新型纺纱169: r+ u, r. g! o
第一节 概述169! x$ v0 t8 a; Y5 j; ?6 g
第二节 转杯纺纱171( P! _; |4 h! ?( f
第三节 摩擦纺纱1753 R( D6 w3 z0 t; ^/ j3 N: y
第四节 喷气纺纱180
( L7 D9 F# C; t) B6 z3 w7 ~0 [2 P" q8 {( E; f0 s* Z
第四篇 机织工艺185' C$ u$ {; v5 }7 N
第一章 织前准备187

  p6 d/ I+ _" y# K+ r6 N第一节 络筒187
8 o+ K3 _# H* X1 _1 S第二节 整经196
; F% F2 A: Y/ f1 k$ v& y第三节 浆纱205& v. |. S$ Z7 Y& c, s2 S
第四节 穿结经216
2 d6 `5 D" }! a+ c; J" c第五节 纬纱准备219
5 e; x1 r( ~7 |# m8 j第二章 织物织造2247 d1 a) Z7 ?: h! m
第一节 织机概述224. j, V9 M9 o0 ]/ @' B0 s/ X% I
第二节 开口225
/ v6 `, K( o- j0 R3 g0 Z2 n第三节 引纬231! e( X! Y: t; q* [( S" _
第四节 打纬236. m% p/ @+ ~+ o* a! _0 h8 H* I
第五节 卷取与送经238
: X6 P" M5 E5 H第六节 辅助机构和织机的机电一体化2416 Q- M! q$ @1 W1 a1 j4 v5 u( J
第三章 织物2442 s2 f: M% C5 ?" f: _* _
第一节 织物的基本知识244* ~8 N  H" a: d9 Y. X
第二节 织物组织与设计246' A7 {6 V: a3 w. X

6 y; ?) d7 x9 K6 q: H: W: m第五篇 针织工艺253+ b2 Z0 ^; J* K! }) h* U( a0 x
第一章 针织基础254

, W; n" ~- }' K) {' n7 ^, w) q第一节 概述2546 i" T" }5 v5 t
第二节 针织的基本概念255
6 S8 z' k+ m- O8 m5 E4 B& s第三节 针织物基本结构参数和性能特点2565 |" S: O. h0 t; i
第四节 针织机259
5 H8 G4 B9 K. B! e- x* F8 o* g第二章 纬编260
6 q( @& N( D3 t) f5 O1 y; z+ b$ h; l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的形成260& o) P0 Q) ^" \
第二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266( q' N3 K2 U. S/ `
第三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267
. M( ~) |- W8 u* C7 `7 \第四节 纬编生产工艺与设备274
5 ~5 k! X- F. D1 U第三章 经编2800 n! M1 v- b; g% ~
第一节 经编针织物的形成280$ H  S5 L% E: B2 P4 B+ E
第二节 经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288
/ a) V* z. s4 B9 o  Y第三节 经编针织物组织290
" \* S8 Z/ f7 j1 E1 F( H; S第四节 经编生产工艺297
! |& B) v9 [$ q0 C% U& P第四章 针织成形产品的编织303
! l# q- u/ ~' k3 q& o4 r第一节 毛衫的编织303
% S$ j* `8 O$ u4 o9 `- s第二节 袜子的编织3075 l7 U9 R) r  `
第五章 新型针织313. f: \$ h3 F* v' ], ^
第一节 新型结构的针织机3139 @. f! p4 v: m" ~2 N# {! {+ P: |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在针织机械上的应用315
& Q0 Y; H5 o% R* w: a- R
: q' q. _: h% |3 |  u3 u, E7 b第六篇 非织造工艺321& {2 I2 G9 e5 k1 h5 R. u, O
第一章 概述322
) Y: I2 o9 j, e9 z第二章 非织造布的原料330

# H& R6 N& J0 u" Z  F, r, Z第一节 非织造用纤维330# _, \0 c8 D- K
第二节 非织造用粘合剂335* H% H5 ^; c% }0 Z" e9 H
第三章 非织造成网技术3411 u- |' w! V" g9 D9 V+ E
第一节 纤网341
% a& `+ R& t, y8 Q/ B6 v第二节 干法成网技术3422 |! m8 L7 }' ]
第三节 湿法成网技术348
6 i' \0 v; y8 h第四节 聚合物挤压法成网技术352
* f+ I, \# c# b第四章 非织造加固技术358
, y7 e, c9 n; d( C3 K# u/ H第一节 机械加固技术358# Z9 ~% z( k8 i* _8 J
第二节 化学粘合技术364/ ?# w" u8 e9 ]: x* Z1 }! u
第三节 热粘合技术367, Q& l9 B& U% v$ D/ f; m6 ?; M
第五章 非织造布后整理技术372
3 W3 X8 W% z5 \( K* ^" x: E& P- x0 n/ o第一节 机械后整理技术372
1 v0 i% l5 p/ k" }6 \  W第二节 化学与功能后整理技术374% w% q0 `9 d# T- c# T0 D
第三节 层压与复合整理技术377
. d, I  W8 ^9 M/ p' h7 b第四节 非织造材料及其应用381# N. T- `1 ^" g0 o
参考文献386
! `* K# N8 g1 \% D% }: F
: v; w8 `- c" k7 U* R- s: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7-5 12:3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