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高等教育深度融合,11月21日,第九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以“锦绣天府·非遗新生”为主题,着力研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现代时尚设计、高等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性融合,聚焦现代设计价值转化与市场应用,重点传播高校非遗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在巴蜀大地上共同叩响纺织非遗通向未来的宏伟篇章,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本届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联非遗办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承办。 文化部人事司原司长、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原副会长孙淮滨,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非遗办公室主任华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级干部王群,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纪晓峰,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翠竹,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孙锐,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江婴等领导嘉宾出席本次大会。大会由成都纺专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刘莉主持。 原文化部人事司司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雅芳以《保护传承非遗 推动纺织业发展》为题,介绍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情况,并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有政策制度保障、全民参与非遗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宝贵经验。她指出,近年来,非遗保护使许多纺织非遗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纺织非遗实现了从“抢救性保护”到“活化传承”转变。针对今后纺织非遗传承和保护,她建议要深入挖掘和研究传统纺织技艺、开阔思路勇于创新、让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提高打造品牌的能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教育赋能非遗传承,人才驱动创新发展》主题讲话中表示,国潮从山间清泉汇成江河奔涌,非遗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时代前沿,成为纺织行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新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初步构建起多层次、一体化的非遗教育传承体系,全国100多所高校设立非遗保护相关专业;纺织非遗已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合良性生态,237项相关非遗列入国家级非遗,通过“非遗+设计”等路径激活产业价值。面向“十五五”时期,要将深化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科技”“非遗+时尚”融合、拓展全球化叙事,让东方美学成为全球时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德芝以《非遗遇上AI——蜀绣跨界新途》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与分享。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孙锐结合成都纺专在纺织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具体实践与创新探索进行了推介。 专题对话:人才培育与织锦振兴的创新路径 本次大会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探讨,汇聚行业、教育、科技与市场多方力量,明晰了纺织非遗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未来,纺织非遗的发展将以教育夯实传承根基,以科技激发创新活力,以产业拓宽发展路径,让千年纺织文明在当代社会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1-25 19:5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