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9 }& O6 w- L- c6 [9 O/ D服装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 a. r9 n3 G ~; C+ D6 { & ?: d1 T6 v9 {, T$ p
服装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 w3 z' P0 \5 w) T- p: c8 y一、六道检验把关制度
) ~+ `+ U5 ^# I8 N' q7 @3 H严格六道检验把关制度,是服装工业生产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手段之一。六道检验把关必须从原辅材料开始,至产品出厂告终,实行全过程的检验把关,而不是只把精力放在最终检验上。 ( }& M. h) H7 u, }5 |+ S
1.不合格原辅材料不进仓
8 W6 Q, ?0 i0 D% d9 t9 ~对原辅材料设专职人员进行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在查看原辅材料数量的同时要查看原辅材料的颜色、幅宽、色差、色档、纬斜、疵点等是否合格,应及时与质检科、技术科联系,以确保采用合格的原辅材料,为产品质量把好第一关。 7 i$ }& c; I; f
2.不合格的原料不裁剪
2 ^" ^& s2 @' Y. ~裁剪车间领料后,首先要了解原料检查和测试情况。在铺料时,也要注意原料的色差、色档、疵点、纬斜、污迹等,如遇质量问题,应停止铺料开裁,及时与质检科和技术科联系,以明职责,有利于确保裁片质量,如在缝纫车间发现面料质量问题,裁剪车间应负一定的责任。 + m4 G% u# W, G! M& X7 q
3.不合格的裁剪不发片 z/ w$ c& y1 C& v5 ?
裁剪车间设专职检验员,对每道工序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严格把关,确保以质量合格的裁片交给缝纫车间生产。裁剪过程中,主要把好以下三个环节: ( p; _0 }1 n7 o4 v- l# p* l
(1)划样。划样后经检验合格才同意铺料。要根据技术科要求进行划样,做到划样正确,排料紧密。检查划样块数、划样规格、划样丝缕、组合部位色差、划样线条是否清晰、套排是否合理、倒顺毛是否一致、倒顺花是否合理以及检查对条对格、团花对花和原料利用率等。
; V* Z& h( F4 U(2)铺料。铺料后要检查平服、松紧、整齐,由检验员检查后,认为符合技术标准规定并签字同意才能开裁。 2 W" e! Y/ S# e N5 L2 \: X& b8 c5 o0 m
(3)不合格的裁片不缝制。开刀后的裁片,由检验员检查核对,符合质量要求,经检验员同意签名后才能打包编号,送缝纫车间。
s$ F' V$ U% `1 U+ b4.不合格的在制品不往下流
Y7 ~ }: u. Z2 \(1)由质检科专人负责,与技术科、车间辅导员一起对车间班组的在制品、半成品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质量隐患消灭在流水线之中。 / a3 [5 E5 ^5 q- U' ^% U$ o- l' U# V
(2)在质检科督促,车间班组组织对半成品、在制品进行自查、互查、倒查、专查,贯彻以防为主,消灭质量事故。
% ~" S, U/ j% t自查———由操作者按工艺文件规定,对本人操作的在制品进行自查,确保不合格的在制品不往下流。
2 Q, h- X$ P2 m( t互查———同工序个人之间,同产品班组之间,在质检科的组织下,定期对口互查,对查出的质量问题,做好记录,作为班组质量考核的依据。 / i3 j5 S- T& d5 @1 g! |
倒查———由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则应退回上道工序返修,若对上道工序的质量问题视而不见者,则根据个人质量考核评分细则规定扣分。 " j/ W7 c* O( n& R4 k
专查———每组设检验员一名,对小组半成品逐件检验,严格把关,符合工艺、规格和质量要求的半成品,检验后加盖检验员工号方可进行。 & A2 F$ w: d r1 z1 A: V( g9 ~
5.不合格的成品不包装
' ^0 x$ g4 S, y+ ^% p N r车间成品检验员对产品按程序进行全面检查,做到不让一件废、次品流入包装车间。
1 a" D6 O- C% z) C5 d, `8 }( d质监科长或专职检验组长要对每个环节检验过的产品进行复查,如发现有质量问题,则退回返修,且做好记录,考核其漏验率与奖金挂钩。 9 Z0 |/ Z5 p3 V- r0 g0 h
6.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产品包装打箱后,由质检科或厂检对产品开箱抽验(抽查方法见检验规则),查看成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核对规格搭配、包装及箱号唛头是否符合要求,全部符合要求后,才可签名盖章,同意出厂或报商检、外贸检验。经商检或其他验收单位检查发现质量问题而退货、索赔,应追究质检科和厂检责任。
0 n" p+ X0 U8 K 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