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珙县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 f3 D' X% l6 a( \" x
; I5 s/ o* g& d8 ~% ], R
项目序号:375
& F4 m7 ^9 q5 }; c, N( I5 n项目编号:Ⅷ-25
' Y( \8 w" g4 E# K; ]; o公布时间:2011(第三批)6 C# J: J+ x$ p d4 i0 s! }! ?2 r7 b
类别:传统技艺
& e, _+ b) ~) J6 F3 S所属地区:四川省 Y+ R) B/ Q* @4 p% L
类型:扩展项目
9 \9 n3 ?9 j1 m8 j3 I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珙县
& U! `$ y# e7 d保护单位:珙县文物管理所(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T7 u. W4 h1 p. e- A, y" B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珙县
) R9 y' i5 J4 o9 s! M3 j# f: u
3 ^! e8 a) u* n; Q5 y2 L! f2 a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之一,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珙县苗族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清光绪《珙县志》记载:罗渡苗民取蜡熔而绘于布,染后煮布洗蜡,成蜡染 裙。+ {1 i! I0 J( S1 | |, L: @* G
, R& t( d- _6 P# m4 W0 v
珙县苗族蜡染以蓝白两色为主调,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色调丰富,层次分明,既朴实也艳丽。图纹中自然纹与几何纹居多,有的继承于传统,有的源自于生活,往往一纹多义。蜡染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对称均衡,注重图纹组合和视觉顺序的总体效果。主题一般居中,着重突出图纹的完整性、和谐性,简洁明快,密不觉繁复,简不觉单薄。即使在长达丈余的百褶裙上连锁式的构图,由于点线穿插,曲直并存,疏密交错也不觉板俗,富有韵律变化和节奏感。图案精美,线条流畅,清新如淡云蓝空的互托,明快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珙县地区的苗族同胞常将蜡染成品做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间手工艺。) z6 p7 |9 Y1 p% V; ~( T0 Y& d
2 C, N5 ^0 D9 F) _2006年,罗渡苗族乡以苗族蜡染为特色,创建了“四川省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珙县罗渡苗族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 g% c, |: t- y5 j) e" @" L3 D* F;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