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 b* V' D& I8 k. K- F
方法三 改进生头杆 避免丝条逃逸 我厂3台Barmag FK6-12 V型机一直存在丝条跳出止捻轮的现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运行的振动增大,丝条逃逸的现象愈来愈严重。丝条跳出止捻轮后操作工往往难以发现,因而继续完成生头动作,最后关热箱门。这样产生两种后果:一是丝条被热箱门关断,引起断头,断的丝头因未被止捻轮夹持住,极易带断相邻锭位的丝条;二是丝条未断,被门夹住继续生产。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除加强操作工的规范化管理外,还要求操作工每生完一个头,就到维修平台上检查并及时将丝条拨进止捻轮,另外,将止捻轮从其底座拨出约1毫米。这样调整后效果明显,却使得丝条的运行轨迹改变,在止捻轮夹持点对丝条施加了额外的横向推力,因而对丝条的强伸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止捻轮轴承未推到位,止捻轮在转动过程中可能飞出来。 经过分析,只要将导丝瓷件内侧隔离片取掉,利用一M5螺栓重新固定,使导丝瓷件紧靠支座外侧。生头杆经改造后,3台V型机不再出现生头不进止捻轮的现象,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大大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 ■ 长沙锦纶厂李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