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B, W/ L$ H$ G" d# ]3.前隔距
! |, B1 o3 B( tCZ型系列并条机械中的前隔距使用范围一般为11~16mm,在机构上可达到的最小前隔距在8~10mm。从一道并条到末道并条,前隔距可逐渐减小,前隔距具体根据纺纱特数、纤维长度而定。DJ型设备,喂入定量较大,前隔距采用较大,一般在25mm以上。* R9 o. ^# d8 A6 S6 g2 i
4.植针密度 2 l7 [6 L) [" \/ z- c8 V+ ^9 X
植针密度影响纤维在针隙间的挤压程度、摩擦力界的强弱及纤维的受梳程度。从一道并条到末道并条,针密应逐渐增加。如CZ型设备的常用针密为55枚/100mm、60枚/100mm和65枚/100mm;DJ304型为27.6枚/100mm、D423型为39.4枚/100mm、DJ432型为51.2枚/100mm、DJ442型为63枚/100mm。
, ~7 D+ h7 g4 F5 C+ u5.前、后罗拉的加压
; A; m! S& [3 {9 u$ J前、后罗拉的加压较小,一般都用自重加压;前罗拉的加压对牵伸过程影响较大,应有足够大的加压。从一道并条到末道并条,罗拉加压应由大到小,如通常并条机加压约为735~980N,DJ型针梳机加压为2450~3136N,后罗拉的加压一般为49~98N。
, a8 r! d( t8 W, ~4 ^7 F2 h/ _-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