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综合] 纤维材料的热力学状态:黏流态、玻璃态、高弹态和脆折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6 22: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线型高聚物,材料非晶相的黏流转变温度和结晶区的熔点常互相重合,很难区分,所以测量纤维的热力学性质时首先表现出来的变化是非晶相的变化,其典型曲线如下图所示。
! d# F( x/ ]$ y: L下图是在恒应力条件下纤维的变形能力(实线)和拉伸模量(虚线)随温度变化的过程,其转折点分别为脆折转变温度(brit?tletransitiontemperature)Tb、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transitiontemperature)Tg 和黏流转变温度(viscousflowtransitiontemperature)Tf,且转变温度都有一个区段,这是非晶态高聚物所特有的力学三态特征。其中,多数合成纤维的力学三态特征比较明显,而天然纤维(棉、麻、毛、丝)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在某些升温速率下(高温时)不呈现比较明显的黏流态特征,而直接分解、炭化。
! _" e' p' }  _
纤维材料的典型热力学曲线.jpg
纤维材料的典型热力学曲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2: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2 e! k4 F. R8 x/ j/ ~1.玻璃态(glassstate)1 h( h  j, ]) F. A
在低温状态时,纤维内部大分子热运动的能量比较低,运动单元只有侧基、链节、短支链等短小单元,链段处于被“冻结”状态,运动方式主要为局部振动和键长、键角的变化。因此,纤维的拉伸模量很高,强力高,变形能力很小,且外力去除后,变形很快消失,纤维硬脆,表现出类似玻璃的力学性质,故称玻璃态(或硬玻璃态)。当温度进一步升高,运动单元尺寸增加,纤维大分子链段有了一定的回转能力,纤维表现出一定的柔曲性、坚韧性,作用力大的情况下可见塑性变形,这个状态常被称为软玻璃态(或称为强迫高弹态),绝大多数纤维在室温条件下处于此状态。
4 M7 }0 z% B, Z4 |  o纺织纤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都高于室温,所以在室温条件下,衣服能保持一定抗拉伸能力和硬挺度,如氨纶的玻璃化温度在-40℃以下(聚醚型为-70~-50℃),在常温环境下具有优良的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3: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 G0 x, Q) P( }2.高弹态(high-elasticstate,rubberstate)
/ N1 Y" q* h2 L9 ?当温度继续升高超过某一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后,纤维的拉伸模量突然下降,纤维受较小的力的作用就发生很大变形,而且当外力解除后,变形快速恢复。在“温度—变形”或“温度—模量”曲线上出现一个平台区,这个区间的力学行为类似于橡胶的力学特征,纤维的这种力学状态就称为高弹态或称橡胶态。从分子运动机理看,在此温度下纤维内部的大分子链段已经“解冻”,链段可以绕主链轴做旋转运动,使大分子卷缩、伸直变形比较容易,且产生的变形也易于通过链段的热运动恢复原来的形态。这是高聚物特有的力学状态,高弹形变的实质是链段运动使大分子发生伸展—卷曲运动的宏观表现。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3: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 @- c* K; Y: ?) V7 Y( b) a  S1 N
3.黏流态(viscousflowstate)
7 w- S7 J* v1 I3 q1 v* ~当温度再继续上升达到某一温度(黏流转变温度Tf)后,大分子的热运动克服了分子间的作用力,运动单元从链段扩展至大分子链,大分子之间可以出现相对滑移,变形能力显著增大且不可逆。纺织纤维呈现出一种具有黏滞性、可流动的液体状态,纤维的这种力学状态就称为黏流态。当大分子的聚合度极高,分子间作用力极大,大分子间的缠结严重时,分子间的相对滑移极困难,不会出现黏流态。
6 V- H/ V4 G& ]; x; I8 s; L5 U" I! W上述从分子运动学观点描述了热力学三态,从相态角度看,玻璃态、高弹态和黏流态均属非结晶相,即大分子间的排列状态呈无规(无序、非晶)状态。
& c4 {& F* ]6 d- F4.脆折态(brittlestate)
& @# A0 C4 |7 M* B, d当链节、链段、主链旋转及侧基均被冻结固定时称为脆折态。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10:3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