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接双层织物组织的两边缘处即成管状织物的组织。4 x# z9 R$ z- B$ A& r
管状组织可用以织制水龙带、造纸毛毯、圆筒形的过滤布和无缝袋子及人造血管的管坯等织物。! V& K% r+ M' y0 e& @. c( E, | }
1.管状织物的设计要点
# o6 G# U6 \/ `(1)管状织物应选用同一组织作为表、反面的基础组织,里组织为反面组织的反面组织。
! W, _6 B I7 ^2 F0 N# z% n# e+ G. ~在满足织物要求的前提下,为了简化上机工作基础组织应尽可能选用简单的组织。管状织物的基础组织可按以下两种情况确定。
* w+ k) w/ t; A5 S, }6 G' g J: I①要求管状织物折幅处组织连续,则应采用纬向飞数Sw为常数的组织作为基础组织,如平纹、纬重平、斜纹、正则缎纹等均可。5 n& i$ S/ A* D" M% I5 ?" d3 Y {
②如果对管状织物折幅处组织连续的要求不严格时,则可采用2/2方平,2/2破斜纹,1/3破斜纹等作为基础组织。
: |% G3 R1 J% }: k+ k0 o4 Z2 \(2)管状组织表、里层经纱的排列比通常为1∶1,表、里纬投纬比应为1∶1。# E0 m* E7 |; z5 Q+ }" s
(3)管状织物的总经根数的确定:总经根数的确定影响到管状织物的表层和里层相连处组织的连续性。
( K2 Q4 J8 t) @" o①根据管状织物的用途和要求确定管状织物的半径r,再根据半径计算管幅W,假如管状织物的单层经密为Pj,那么管状织物的总经根数Mj可通过计算得到。
- D5 S' R5 d" i: t# @3 B4 LW=2πr/2 =πr
8 G& a, g0 z( V7 s l0 ]3 |- WMj=2WPj1 B; J& K" r) T0 g# s# {
②为确保织物折幅处连续,其总经根数需要进行修正。; r* O, B e' Y, L9 \
Mj=RjZ±Sw
v* a e. f) m9 p- J式中:Mj———总经根数;1 P+ c6 {6 r' z: }% |( W0 ?
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经纱数;
* g) h3 u, [* {7 q7 U7 k' S8 HZ———表、里层基础组织的个数;5 J/ C+ m" c* @5 d, E* V% n* ~
Sw———基础组织的纬向飞数。$ [& S! w3 D4 b, s' F
例如,用平纹组织作为管状织物的基础组织,其总经根数按上式计算应当是奇数。又如当基础组织为2/2纬重平,以Sw=2计算。如是5/3纬面缎纹,则以Sw=3来计算。
# z V( b [+ h4 g从左向右投第一纬时,Sw取(-)号;从右向左投第一纬时Sw取(+)号。7 C# { b7 k: g& L( }
(4)管状组织表组织与里组织的配合:当表层组织已经选定,且经纱的总根数也已算出,其里组织可按所选定的表层基础组织和总经纱数,从管状织物的横截面图中加以确定。" G8 J( S! T1 j' o! s0 T" M' {
如图1所示是以平纹组织为基础组织的亚麻水龙带管状组织的上机图。; c7 B1 L1 C" C
图1(a)为管状织物表层的纬纱与表层的经纱相交织的组织图。
6 H1 `) i" p" [( k3 P% Q图1(b)为管状组织里层的纬纱与里层的经纱相交织的组织图。" u3 X3 L3 N X1 N7 \1 h4 `: k
图1(c)为管状织物的上机图。& R; o, G4 m% `5 t1 v
图1(d)为管状织物Mj=7的横向截面图。其总经根数Mj=Rj×Z-Sw=2×4-1=72 D' {% n7 X% R" D. W% @; u5 ~+ H
根(为了绘出管状织物的横向截面图,设Z=4)。
图1 管状组织上机图
I* o `5 ~% L( B1 n; d: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