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服饰文化] 中国纹样史,田自秉,吴淑生,田青 ,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 15: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纹样史,田自秉,吴淑生,田青 ,PDF。彩色版。2003.
- f& j' \+ [' [0 c4 G 中国纹样史,田自秉,吴淑生,田青 ,PDF.jpg
7 b" t: S6 a; C* \- ]! l内容提要5 q5 A/ o  s( \, H. }3 Z. t, O5 i$ \
本书系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自秉先生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吴淑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主任田青教授共同撰写而成的关于中国历代纹样发展源流的著作。全书分总论、原始时代的纹样、夏商的纹样、西周的纹样、春秋战国的纹样、秦汉的纹样、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纹样、隋唐的纹样、宋代的纹样、元代的纹样、明代的纹样和清代的纹样,共12章。主要按时代流行纹样、主要传承纹样、一般纹样、典籍反映的纹样对我国历代的装饰纹样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细致深人的整理研究,运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校勘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对我国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种纹样作了缜密的考索,立论持正,文字润雅,言简意赅,是目前对中国历代纹样进行较深入研究的专著,填补同类研究之阙如。/ }" m' N2 K: j2 _1 {9 j! c. I
  文中征引文献典籍达500种之多,对每一纹样均引经据典,详考其产生、发展、衍变之具体历史脉络,有的纹样甚至引证多种典籍,谨细考辨其历史源流,繁而不乱,笃实谨严。另外,作者还从其多年搜集的近万张纹样中,斟选出596幅珍贵的图片,随文编排,给人以明晰的直觉感受,这些均赋予《中国纹样史(精装)》以较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3 H; u# @& g! c; a6 x. Q  《中国纹样史(精装)》虽为一本学术著作,但其适用范围却极广泛,除作专门人士案头架上之必备工具书外,还可作为美术院校研究生和部分美术专业本科生、大专生的教学用书。从事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人士也可选用。广大热好中国工艺美术,特别是纹样艺术的社会读者,亦可购之宝赏。0 [$ p  v* b7 t0 C$ G
目录5 V% I1 y5 ^* G7 q% D3 {
第一章 总论5 _0 h' |1 h' D0 j
  第一节 纹样的本质
8 T# M( g% m& W# R; M  一、功能基础
- `* e' B3 Q1 F6 R  二、符号意义" |  v' s3 M+ I6 ?2 J3 u
  三、审美价值
0 t% h# n% r% z+ c. }/ @5 y9 R0 M  第二节 纹样的演变6 q3 Y' x0 N0 P& L2 L
  一、题材, B$ O1 J) k8 p, a" i  ~/ V' _3 c
  二、类型. s& R1 Q/ y0 W/ T; w3 O- D5 j
  第三节 纹样的审美- W/ b: S) p/ o' Q" u4 ^
  一、形式元素' E8 C: u' A7 e* l" q  E5 P9 @: P
  二、基本形
% i2 p2 ?8 w% Z  h9 b, K2 T7 _  三、形式法则
+ O6 h, i" I. x. I) H( o  第四节 纹样的技法9 g0 m" S# V4 j( F3 {) l9 e
  一、陶瓷9 \+ n4 M* ^" c. h9 ]5 v
  二、染织/ r' N. x3 ^& r& m3 N" [
  三、金工
: S. k7 _1 N5 w, z  四、漆器; e  @1 k+ j% e5 z
  五、木工
  f! a1 n0 q$ x* c( \  六、编织
+ Q: C  R: N8 W  第二章 原始时代的纹样(前1700000-前4000)
, M( p1 J3 r" r$ i  第一节 概说
: T; M# e$ f: i: C% E  一、生存手段——工具与火
' ?2 m( t* U, v! o; |* x' l, u) ?  二、物质生活——食、衣、住、行4 A$ [3 v7 z+ U$ u1 l- d% A. g' ~
  三、精神文化——装饰与宗教; T4 s. X- x4 _" Z2 i, R# G% i
  第二节 各文化类型的纹样
1 v. Q6 `* u* i6 U  一、磁山文化的纹样, \8 V" L1 X/ ~  \
  二、仰韶文化的纹样
0 r$ \* _6 k9 J  半坡鱼纹、庙底沟鸟纹、秦王寨(大河村)鹳衔鱼纹、后冈龙虎蚌饰纹3 {- A! ^; o. R" ^& {" C- u
  三、马家窑文化的纹样4 A6 K" G: v8 o8 I  P
  马家窑螺旋纹、半山联涡纹、马厂人形纹
- K, L7 a3 ^. _. x  四、河姆渡文化的纹样
# Y9 l, x3 A* }+ x4 J5 ~& ]" H% Q  稻穗纹、叶纹、鸟纹、猪纹、羊纹、狗纹、鱼纹、蚕纹、几何纹
4 _# Q7 V0 g6 n9 S; \  五、屈家岭文化的纹样太极形纹( }) ~% H/ B0 w4 j' W8 T+ Z
  六、红山文化的纹样
" p6 U3 I2 X- q$ h  弧形三角纹、龙纹、动物纹
" N2 s& H3 t5 _* K. Q  七、大汶口文化的纹样0 ?# ~5 _0 [0 t. |
  八、良渚文化的纹样
2 a; f$ V/ C+ f5 J: ?1 I% Q  神人纹3 c' z3 D# l/ K; I9 f2 H3 ?
  第三节 结语
7 w6 A  M  O. }" I4 g' W# X: [  第三章 夏商的纹样(前2100一前1100)
$ Q  X  _3 G) `: z! X  第一节 概说/ g) H1 F9 o8 A" V  e) Z+ a$ {
  第二节 夏代的纹样6 ~6 [+ l, |' q# R
  “河图洛书”、九鼎
6 M; V( [2 \  `) s  第三节 商代的纹样
( t' r) s! s* p. ^- Z4 W2 c" r0 O  一、时代流行纹样7 H5 k  D/ E! w
  饕餮纹、夔纹、云雷纹2 O5 e  h4 n) {( X
  二、主要传承纹样
- |, ^9 I7 C0 K0 Y  龙纹、凤纹3 K1 X* m, {  q* L9 o
  三、一般纹样
' _% S/ R. t5 _$ _  动物纹、其他纹样
- I+ q# P) [3 H- b% b  第四节 “司母戊大方鼎”纹样
6 |/ p2 s3 T% P7 x1 C7 I' g  第五节 结语
2 O1 C9 h) h# G* O. u0 a  第四章 西周的纹样(前1100-前771)
1 e8 N, L2 x8 Q, d- O  第一节 概说
. \1 _) j& _7 M2 ?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 ?- @2 j. x0 z* I: m- `/ p' t  窃曲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凤纹; F( g" F' ^5 }( P2 K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 l/ v" ?9 R* M! u( v  a  饕餮纹、龙纹
$ e( i, E* M/ ^: _3 }; |  第四节 其他纹样
( b/ Q$ Q, P: ^! U4 w& z  十二章7 N( T# C) f, b2 G. ~
  第五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 \4 p! k: Q+ X" Y7 h# ~
  一、《诗经》
. d5 C" b7 _2 h5 b- g  二、历史人物
6 A- R6 f8 ?+ }1 E0 n  孟母断织、姜太公  c# j; Z9 O' r- E$ b$ J4 R. z
  第六节 结语8 a5 G3 o/ }& b& Z0 _: k; Y$ b, {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纹样(前770一前221)  T5 B# k# K, x4 v/ u5 E. B* ~
  第一节 概说. @1 ]# N" S1 ]2 {% W# I9 L, T! B6 m  u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5 @7 ?' D( Z" M5 N  蟠螭纹、攻战纹、渔猎纹、宴乐纹
8 U% _1 m$ F& _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i! k$ k, E  e1 W/ W
  龙纹、凤纹、虎纹# w0 E: i% l9 x: B9 I
  第四节 一般纹样9 `* C+ e* d0 [1 y- k& D; f$ I
  一、动物纹
5 V( ^; D/ u3 j) |8 j3 |" U) Y  E  鹿纹
0 R: ]( Y. ~, S3 W6 X% y  二、植物纹
( _# i  |! d! `- ]+ f3 G; Y  三、人物纹+ K/ ~6 z+ J; u" S8 E
  四、天象纹* \, G4 C) r* F! q  x7 k/ m+ n
  二十八宿
4 N3 t/ @% E+ f  五、几何纹2 L$ S3 o( f+ P. ?! c
  六、历史人物( v; y1 X. G: Z1 T- ~
  鲁班、将相和、孟姜女、西施
9 x) R, ]$ U+ J$ Y* b- s  第五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
; s$ u+ N+ J' I% X1 A  一、《考工记》
% C, E# w; p( s, f' w  二、《山海经》
* A, [. ?: {/ m, c+ p2 T  第六节 结语
% r5 O2 {2 F+ |' Q# }- m9 Q* p; o  第六章 秦汉的纹样(前221-220)- j/ R# |9 G& A
  第一节 概说
( ?! m5 A$ V1 Y8 [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 X+ Y( I* @5 P4 h6 q  云气纹、四神纹、茱萸纹、! M. O9 ?  m( R  q( V: J- t1 y, P
  车马纹、铺首纹、规矩纹
4 M9 g+ y4 i, {6 \1 x  C4 J/ s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2 _4 g( n& n  d0 x6 j- L: Q
  龙纹、凤纹、鱼纹
/ b, w0 Y- R4 ]7 g' e& e  第四节 一般纹样
  H9 m% u1 M/ B" J6 U! f  一、生产劳动
3 ]; s* T% j" H4 m  C4 }) b: d5 ?2 l  牛耕、冶铁、煮盐、酿酒、纺织
$ r! C0 K8 z( ^' C  二、社会生活
; J4 N! p( ~! K# T: I% v  ^  宴饮、谒见、讲学、狩猎
7 Q3 t  F6 n$ O8 M" F3 U  三、舞乐百戏
! P/ ~, z7 x) f! \  舞乐、百戏、杂技# t* L9 A2 ^7 Q" \+ v% s" H% c+ ^3 ?' f
  四、历史故事. j7 W) ^% W% h& l
  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荆轲刺秦王、泗水捞鼎、二桃杀三士、鸿门宴、苏武牧羊、
8 i( [2 O  b. _9 O0 M2 Y4 j) }! @  昭君出塞、文姬归汉
+ ~" Q3 v5 J: d& {3 n) s  五、神话传说8 V6 q( Z* I: U0 G8 i# l- {
  伏羲女娲、西王母、嫦娥奔月、! F4 J3 B$ K, G2 y
  牛郎织女
# W; c. R( e  K: b: `( R  六、其他
3 C. c! g3 h) A% [5 U9 _& e  第五节 “狩猎纹金银错铜车饰”纹样: N& X( P% c4 ]/ d' T
  第六节 结语
- v* Z6 G4 `2 P' u: m& K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纹样(220—589)' R' \! k+ }9 x3 D& v) e" z
  第一节 概说
& X' y! w& k$ y4 f/ N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 o% M$ |+ A; Z  莲花纹、忍冬纹、神佛纹4 k8 x6 w8 z( G) L% p8 r1 u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 t. z# c( p; c  l  龙凤纹
! }3 _+ H3 ?1 T) ]: j' P# L- `# Z  第四节 一般纹样# W" c* ^8 d, q' u
  一、动物纹3 P& H- O- t. w9 H0 K: Y7 l
  牛纹、熊纹、兔纹
" t. Y" p$ E+ T" n$ |) d/ |  O  二、植物纹8 I/ l. J+ ]0 `4 a; \
  树纹
, l+ G; r9 \* v  三、人物故事' L" z5 J3 K* u$ p* T4 w
  竹林七贤、孝子图/ g6 R8 H) B& y8 C% ]
  四、其他
1 r9 p) O9 E  W% j  辟邪、十二生肖9 g) q/ S7 e% ~. V, J, @
  第五节 “谷仓罐”纹样
' i; U& C1 B+ v  o  第六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7 R9 _6 l$ _$ W$ ]4 D! E1 [
  木兰从军、孔雀东南飞
3 X4 Q& h; x' E5 O  第七节 结语" q& ^& t  t7 [' G
  第八章 隋唐的纹样(581-907)
( e7 m: Z& `( S# H& ]  第一节 概说0 W: D3 Z  I+ t0 Y. P- c3 K- c6 ^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 j- i+ y5 T; }; Z! i) n# Z, y  联珠纹、牡丹纹、宝相花、卷草纹、海兽葡萄纹、鸟衔绶带、鸟踏花枝、陵阳公样
4 ^' {* P* t# l1 v; n- V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x0 p  E8 s0 [# |7 f% L- x- c
  云龙纹、龙鱼纹、舞凤纹、朵云纹
. I& x7 x1 J0 |( `  第四节 一般纹样7 i0 G: q- t$ m& Z! p
  一、植物纹' w! Z( L0 H. \+ S( l3 {  p9 o
  小簇花、石榴纹、嘉禾
* s* x+ C; K, r6 u8 f- I' I' V  二、动物纹; Z. ~! l3 p  o" G2 G7 c( l
  鹦鹉纹、孔雀纹、鸳鸯纹、鸿雁纹、狮子纹、鹿纹、马纹、骆驼纹、羊纹、龟纹、蝴蝶纹
1 u# v3 h# }9 \* X% `# B  三、情爱题材
. C2 \0 o! Y0 B( v+ C  连理枝、并蒂莲、比翼鸟、同心结& p# r/ W! U1 c
  四、歌舞杂技
+ r% D3 K5 u4 g4 X. |0 C* |! D. ]. u6 y  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马舞、马球2 R/ z4 ?! c7 j
  五、历史传说
" E' {3 \2 H0 S1 z" _7 n4 K  伯牙鼓琴、真子飞霜、钟馗. J$ ^) P9 x( \0 N4 j" Y# p
  六、其他) b) O9 z4 t5 y. h3 ~) g
  绶带纹、流苏纹、缨络纹、结纹、太极图、八卦
$ Y: I3 S% |+ P  第五节 “大智禅师碑”花纹6 B$ c5 c! l& c
  第六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 Y/ ^$ e# b/ ~! O2 ]
  《酉阳杂俎》& ]) J2 m5 s' D8 ~. }
  第七节 结语$ K) J- G' L$ D4 m
  第九章 宋代的纹样(960-1279)
/ P0 s6 }7 u- `# ?  第一节 概说4 ~; c! Q7 X# ]+ ~. h- V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 B- \5 n5 p0 ]- s! d+ ~6 Q4 s  一年景、天下乐、航海纹、8 h% J4 U7 X6 R5 ^; d3 [
  婴戏纹、花中有花、小品纹、生色花
* L! [6 n& H# ^6 p1 s6 v9 c0 v! e! X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 ?; `% R6 K- E8 D& |9 P8 K% |  龙凤纹
7 d5 y! ?1 N8 _$ k/ J  第四节 一般纹样- D$ d8 x; {; l, X* c6 o! b  B& T
  一、几何纹
% v8 ?5 D) z' m) J: v  八达晕、曲水纹、字流水、毡路、
- x2 _: g* |# y% P# D7 E: f: F  锁子、七巧、回纹、方形纹、
# B: n5 K1 A7 N3 d0 j  文字纹% p" G# K8 ]( M9 M; }+ r
  二、植物纹
* Q( ?7 @8 V" F9 A  芝兰纹、桃花纹6 J# F9 Y' M4 d$ J
  三、动物纹/ b4 q( }. D5 y. g7 C
  紫鸾鹊谱、鹊纹、鸭纹
- K5 ]9 I) R, h5 Q  四、人物故事$ `$ |) Q1 x5 K: c
  仕女纹、蹴鞠纹、许由巢父纹
4 g. u. B. P  f. y( x4 e$ L# p  五、其他
4 F; c6 S0 S8 [0 u  兔毫纹、百圾碎、木叶纹、& B, e( Z1 Y: h$ n7 w  O. `6 ]( F/ |
  剪纸漏花
8 B9 M- a9 k6 u% b( q5 V  第五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 ]1 T: R5 u/ O, {( j6 A
  一、《营造法式》
" N; W" J" c. `; h# Y  二、《蜀锦谱》3 _9 X4 R- t2 A" J# t# A
  三、《梦粱录》
5 B9 z0 h2 P3 s. y7 I4 E! k  四、历史人物; @3 ]. G& p' Q; M3 |- p
  岳飞、文天祥0 F6 M. @" p" o6 y/ Z% Y2 V, l
  第六节 结语7 R. S! k; _( N' h5 z
  第十章 元代的纹样(1206-1368), N- u' j& O: r' S9 {, b5 @" C
  第一节 概说  _& T. J" T1 `, s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l3 q. X' ]# Y7 s- `1 V1 `
  岁寒三友、八大码、满池娇、“八思巴”纹' H$ ~0 F) b: J/ _  Y$ E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0 f) e" o; Y- M6 e, B1 n  龙纹、凤纹5 A% Q5 d  Q* y2 T
  第四节 一般纹样
3 L1 M+ ]  C# ?) A* u( b# X( i  一、历史故事( c/ A, R$ @) P) l
  三顾茅庐、萧何追韩信、
9 w: C7 E, D% ]: a  e& m  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
* y: A( m  k' ?/ D3 C  二、神话传说. z/ K; k5 ?! r; w2 j8 {
  八仙、暗八仙、八吉祥) w* m5 J) o+ m1 l! t+ r5 `$ b
  三、其他
* D3 O$ X2 A( R/ e. O0 `9 G  如意云、“泰山石敢当”% f/ T0 V) m$ n: j( e9 L* K
  第五节 “永乐宫”壁画反映的纹样7 A. K5 [( C7 L. E) P4 @/ ~" Q
  第六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 ~) d/ P6 f2 S' R
  《辍耕录》
1 d& v* d2 h" u+ h  第七节 结语
! ?" C! p  _9 C3 N- j  I  第十一章 明代的纹样(1368—1644)2 ~% a& s2 H7 S! ?$ n- y+ C
  第一节 概说; W. _% l' w( Z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 V) H& |7 {6 |7 _0 L. E$ G9 T
  云纹、缠枝花& }9 Q- M1 p5 U6 k$ n- u- y& E; o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  G- `2 m9 d9 V
  龙纹、凤纹、鱼纹9 |! U. C1 q7 d" {- Z
  第四节 一般纹样5 Z- r0 P( t2 U# a* p. |8 E
  一、植物纹$ O8 ~. h! k' n) Z  M9 o& a
  皮球花、茉莉头
" r7 U" B+ U. N  二、动物纹8 `, {2 A5 q, V2 f( y/ ^& X$ \
  三、人物传说. |9 p1 T2 |) f. Q
  穆桂英、武松打虎、东郭先生、0 p/ {( u; W6 Y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Z& h7 `) ]% B, _. K* t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
+ ^  ~3 f4 C: U8 j  四、其他7 k" N; T- U0 m$ H" C% _2 r+ t
  博古纹、海水江牙、数的纹样
1 K( f( C6 l$ U2 N. s  第五节 补服纹样
% i& }3 F: G& J% S5 Q3 S( b  白泽、獬豸、犀牛、鹌鹑、黄鹂、+ m! h  J% U7 f+ L0 }6 j6 D! E
  鸂鶒、鸬鹚、锦鸡、白鹇、仙鹤5 ]7 r* o# ?' @& ?4 R" D+ b$ @) k
  第六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5 Y& Q- @" [1 Y$ `0 z
  一、《天工开物》- d& q5 q" U+ J% h
  二、《天水冰山录》
( i% u7 ^4 p( ^4 d+ O& \+ s7 ]  第七节 结语
' I3 }" a! O, s" u$ B" x( d5 ^/ ?  第十二章 清代的纹样(1616-1911)
& A) m4 r' S! d/ T$ M  第一节 概说
! ?; Y3 X$ K* Q  第二节 时代流行纹样——吉祥图案
0 k& E- x4 s+ N" D! @: a# [+ O  一、表现福的
! y0 j0 b) O. U$ k& c* r3 W' [( k; G  五福、福如东海、天官赐福
8 N( p4 G8 [* g. \6 [+ A; m  二、表现寿的
8 ]* B5 c4 r+ \# h0 U. J  寿桃、蟠桃祝寿、寿比南山、猫蝶、麻姑献寿、华封三祝、嵩山百寿、海屋添筹、万寿藤、杞菊延年1 `' X/ u# i& M/ B! z0 O! s7 c
  三、表现喜的1 u7 ?+ {+ x$ |3 a0 f; D1 [' W& _3 G
  双喜、四喜、喜相逢、嬉子、喜神: t5 x" H- }; M7 h
  四、表现丰收的# p$ Y- H3 q% ~
  灯笼纹、庆丰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3 |! f/ m$ Z' C" O! P% ?2 O
  五、表现财富的) K9 [5 U5 m4 i5 E# B7 o! ^
  刘海戏金蟾、摇钱树、聚宝盆、元宝、财神
, A0 s3 ]7 [6 T+ ^! `% L  六、表现平安的
# X: }( l+ D- h4 I: \/ \4 D  马上平安、竹报平安、河清海晏" h' T* J6 w% c* H
  七、表现如意的三阳开泰、和合二神、柿、灵芝. h, E7 r9 f" `7 @" ]* x
  八、表现学而优的
% x' w+ U- E) A( v4 ~5 _0 }  独占鳌头、连中三元、鲤鱼跳龙门、黄甲传胪& a/ ?# h) a  a! K. T
  九、表现作官的! p1 o- D  l2 p" N( I# i
  青云直上、一品当朝& |0 h9 J  a! ?4 W
  十、表现子孙的
) q! p: Y: H+ c+ k5 k  瓜瓞绵绵、萱草、百子图、麒麟送子$ M, ?1 F' ]3 V( K( n. J" u+ Z
  第三节 主要传承纹样, }( e; }* m6 f- g( Y8 D2 C
  龙凤纹、龙纹、九龙、凤纹! K2 D1 l: x# M
  第四节 典籍反映的纹样题材
& G. Y" a2 ~, Z  o5 G6 J  一、《蚕桑萃编》1 L& Q4 E1 @8 o, k- f  I1 j
  二、《陶说》) v' o% b/ N8 S% c( B& `; ?$ B) O" o
  三、《红楼梦》
' O% Z: v: w7 S2 U4 ~: p- Q  黛玉葬花、晴雯补裘
. k' f# l! S! ?  第五节 结语
4 w* D- f  @8 C/ W- b. X! n  后记
; h# A2 c3 L* w& K. F. V$ i  图目# v% [4 y6 {( T( [" @+ w0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8-28 07:1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