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其他] 学者研究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近400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4 22: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2 ]: j9 \  a2 b# }; E
  中新社合肥12月24日电 (记者 吴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4日消息,该校学者研究发现8500年前丝织品的生物学证据,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4 X# B0 d7 H; _9 V6 ~
  这一成果由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近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上。# d7 b9 }; j; {- L2 K/ G. {
  据悉,通过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两处墓葬人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掌握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0 P( x7 s) n2 m$ C  A. Z* E
  龚德才介绍说,古代的生产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纺织技术更是如此。新石器时期,一系列纺织工具,如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常有发现。然而,在遗址中却很难发现丝织品存在的直接证据。, g, R# L' X! P& m6 c
他介绍,印度学者通过显微形态对比的方法,证明了哈拉帕和昌胡-达罗遗址(公元前2450-2000年)出土的铜器表面残留有蚕丝纤维,提出了印度在4000年前已经开始使用蚕丝的证据。奥地利学者通过分析古埃及木乃伊卷发中的纤维疑似物,确定其为蚕丝纤维,从而推断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已经开始使用蚕丝。4 P! Q3 D1 x$ x, b/ y6 S. D
  据介绍,在中国的一些遗址中,也有与丝绸相关的文物出土。如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约4000年前的茧壳,河南荥阳青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4500年前的丝麻织物残片,浙江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约4200年前的一批丝线、丝带和没有炭化的绢片。此外,还有一些更早的间接证据,包括纺织工具以及与蚕和蚕丝相关的符号、图案和装饰品等。
" ^" O* R/ ?3 c3 j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原地区(今河南西平县,紧邻贾湖)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
: ?4 Q9 H; y+ z& ~( f  龚德才说,此次贾湖遗址蚕丝蛋白残留物的发现,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近4000年,证实了中国是首个发明蚕丝和利用蚕丝的国家,对于丝绸发展史的研究起到关键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完)+ P- Z! Q5 E- ~3 d0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1:1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