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手册(第3版),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棉纺手册》(第三版)编委会编PDF。现代纺织工程13。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棉纺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包括新型纺纱)及后加工各工序设备的技术特征、传动计算、工艺质量、新技术、新工艺、辅助设备和专用器材等内容;此外,还有产品品种、质量检验、空调、除尘、生产经济核算、棉纺企业信息化等内容。 本书可供棉纺织厂技术人员日常查阅,也可供纺织院校师生参考。
5 |8 q5 ~/ L4 @, b* g0 Z * A: {. x( I/ F8 ~8 l* e& w; y- p
目录 d! m! n7 j" t7 h6 v
第一篇 棉纺纱线的名称、计量和原料 58' |, L; h' d" o! q+ p; O1 \
第一章 棉纺纱线的名称与计量 58& v8 p h- I5 u9 }6 |
一、棉纺纱线产品的分类和名称 58
0 ~) I& C% U3 g" s5 p+ E4 B 二、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纱线产品的名称 587 x/ M& X: i( ]) w: ^9 \
三、常用纱线产品的代号 59
# u: a y3 o ?- o& ]8 ~& h 四、纤维和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60 ^ f- a4 E! d: f
(一)中国纺织材料的公定回潮率 60& O6 S) P0 w3 m7 F: x
(二)部分国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60
9 J, \" |9 Z: m) e: v! ]6 K (三)常用混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60: e" c3 I3 N" I9 _
(四)回潮率和含水率的计算公式和换算 62
1 Z: K$ a. Q$ c! Z7 s# X 五、纤维及纱线细度的计量和换算 63
7 g; k# O/ F# C6 z" F e( @ (一)定长制与定重制计算公式 63- M, x% e" v# Y- D
(二)常用细度单位的换算 63" N# W. {! u9 j
(三)纱线线密度、公制支数、旦数与毛、麻英制支数的换算 648 X6 U3 s7 \3 Z7 I$ @1 b3 O
(四)纯棉纱线密度、英制支数、公制支数、旦数换算对照 643 F4 ^7 C, a/ R
(五)常用纤维细度计量公制支数、线密度(dtex)、旦数、马克隆值换算对照 66
* ~8 d9 q1 A$ E# S (六)公定回潮率不同时的英制支数与线密度换算 67" H6 V6 C8 B+ u" `8 Z
(七)股线线密度与支数的计算公式 67% ^3 r( B" K& g3 s; Z, n
(八)花式线和花色线线密度及支数表示方法 68
" h4 u4 H8 q4 A7 x: V (九)线密度与定量的换算 68
; G E" P3 x* X 六、纱线的捻度与捻系数 68
; `3 \- `$ l$ C9 n5 b! Q* c1 p (一)纱线的捻度 68
0 w+ I; D. h0 z% k (二)纱线的捻向 68
8 n* W. p* F0 m (三)纱线的捻系数 68
0 d/ r6 u8 c2 \% i (四)线密度制与公制、英制捻度的换算 694 r' k4 \( X( u) c
七、纱线直径的计算 70
9 x0 x7 W q" U! J) @& K# }! t (一)棉纱直径的理论计算公式 70
7 q( C( |7 B6 u9 F) I (二)棉纱直径的常用计算公式 71+ Z/ V( Z- V# W% Q- b" u+ Y
(三)棉双股线直径的常用计算公式 72+ ?; }8 G$ k( o, L2 m2 ~
(四)混纺纱及化纤纱直径的常用计算公式 722 h! O+ a0 O. [. e% y
第二章 棉纺原料 73
5 s+ Y( c+ R. O5 K7 v% Z& `. ^ 第一节 纺织纤维的分类、基本性能及常用测试仪器 73) \) h X& [* k- A3 g5 o
一、天然纤维分类 73 U0 U* T' e/ H. m l
二、化学纤维分类 73& X5 G$ U8 a/ c) r ?
三、常用纺纱纤维基本性能 74
6 e% A: T' M" p& V6 C5 ` 四、棉纺纤维常用测试仪器名称和用途 80* D g! C7 ?' L/ e5 F4 K
第二节 原棉 82$ N) h7 m5 @: t+ Y) P. r
一、棉花分类、性能和用途 82" t/ j9 n! {2 y! [- Z2 o
(一)棉花分类和性状 82
7 y- \% t0 }% ?" I2 z (二)棉纤维的形态、构造和组成 83% i K( x6 S; x
(三)棉纤维的化学性质 85
3 o- A) S0 _( p" N9 y8 V! i n8 ^, t (四)棉纤维(细绒棉)的物理性质 85
$ w! [7 x! E$ Z3 C (五)棉花的一般用途 86
9 d- O* Q$ X# o, Y4 \# P) p 二、我国棉花品种、品质、标准和检验 86
% s/ @7 t0 b- a+ Y" H& T1 K6 F$ v- | (一)我国主要产棉区分布 86
& b0 P( y1 z% `3 X, P. H$ _% R (二)我国棉花品种和品质 87
5 R" R$ t& u2 W2 ]0 c8 @$ ~ P. R 1.细绒棉主要推广品种和品质(30) 2.新疆长绒棉主要推广品种和品质(31) 3.我国天然彩色棉花品种和品质(32)+ I) q ], M f8 H% F
(三)我国棉花标准和检验 89
: {& ?4 e$ v% r- L3 L 1.细绒棉标准和检验(32) 2 .新疆长绒棉标准和检验(36) `2 Y5 f4 O4 ?3 t7 y0 S/ B
三、世界主要产棉国的棉花品种、品质、标准和检验 962 w: p* t( y2 J
(一)美国 96
$ Z* F6 G1 N5 g7 G 1.美国主要棉区分布(39) 2 .美国棉花品种和品质(39) 3 .美国棉花标准(41) 4 .美国棉花检验(44)% ^! c6 m0 |- C: A
(二)印度 103
- ~% s/ |, ^3 w1 J 1.印度主要棉区分布(46) 2 .印度棉花分类和主要品种(46) 3 .印度棉花标准和检验(46)2 g: ^( \: @, ^) r5 v5 D
(三)巴基斯坦 104/ ]7 m" `* s- S; z
(四)澳大利亚 105
9 B6 @+ H; L" T9 Y$ O (五)埃及 105
' ~7 p$ u9 {( h; _# O4 E4 T (六)苏丹 106& e8 ^) T1 a! P# |) D8 W
(七)秘鲁 108 p( y" z; [5 F3 Q, b4 D
四、棉纤维物理性能测试 108
+ X9 W4 O0 B5 c c- P (一)常规仪器测试棉纤维的物理指标 108
2 Z7 g) ~, w( t3 \$ M6 i (二)快速仪器测试棉纤维的物理指标 118
2 T! u. h; u2 g4 L2 g d: \1 r 五、配棉与混棉 1234 Q/ @: B2 W( E X3 J
(一)常规产品的配棉参考指标 123! J0 f% v* ]( y3 s+ ~
(二)配棉分类和排队 125
- M4 C/ r! Z7 i! B( r4 j3 w* x (三)配棉工作注意事项 1265 w) R& ?0 I; g' f9 a9 `' A: t
(四)纺纱线密度和纺纱工艺、用途对原棉质量的要求 127; z' \9 m, v( y& F
(五)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1284 v. l3 K) ?- R
(六)混棉方法 129# X$ {( L X+ i0 `6 A
(七)低级棉性能和使用 1313 E' r6 I5 A: \
(八)回花、再用棉、下脚的性质和使用 132* H7 E/ f, ^$ o: w1 N' Q
(九)棉花中异性纤维的抽检和处理 133
6 E( u/ Z2 s+ W (十)原棉的仓储、检验和守关 134; l1 F3 ^' X+ W0 l4 f$ t0 U
第三节 化学纤维 136
( w. h' ^3 q2 O2 w, C+ T" a 一、常用化学纤维的分类、名称 1361 M- f m" R4 Z0 {9 {
(一)常用化学纤维的分类 136$ C8 B0 n: P; H8 |( d
(二)国内外常用化学纤维的商品名称 1377 E& r+ v& Q5 s# |
二、常用化学纤维的特性 139
9 o" f4 v$ V: B% r: h3 @7 \/ [9 u (一)常用化学纤维的拉伸特性 139
% I" C# n2 l# |2 V; ]$ v F8 S (二)温湿度、回潮率对化纤强度和形变的影响 140
+ G# q! ]% a; v1 K (三)几种化学纤维的耐磨性能 143
. z( l H5 [# Y/ q3 E (四)几种化学纤维的弹性回复率 143' {& w" g2 `4 F5 V) n$ P
(五)常用纺织纤维的密度 1437 U @7 I8 n: `! s6 H% m
(六)几种纤维的摩擦系数 144
& p9 t% c( W; Z5 I( u' X2 h' ~2 n (七)几种纤维的静电特性 1445 Z! C) t$ F+ I" I- H s, r( z
(八)常用纤维的质量比电阻 145
; u5 U S1 Z% Z% s (九)几种纤维的日晒时间与强度损失 1461 Q% V, ~) g0 `$ L* S( t" C
(十)常用纤维的燃烧性质 1463 _4 d) }1 \$ l6 Q @3 Z
(十一)几种纤维的水中膨胀率 1468 q$ i! d- M6 G# K
(十二)纤维吸湿对纺织染加工和使用性能的影响 1475 m% X2 [! n! D
三、化学短纤维的标准 147+ g; V9 B1 F% z+ q
(一)粘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47! N3 H# t% k+ T$ i% F6 P
(二)涤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496 f' ]7 \/ ^( _4 m3 Q1 ^
(三)腈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51
% c' ~* I" O3 T: x8 l (四)锦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52
8 B; k/ e" K+ G4 x k (五)维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52$ a2 M( A/ |) W( t) K5 R+ C
(六)丙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53' F" m- X+ ] J8 T9 Z5 Q* a
(七)氟纶短纤维标准技术要求 153
+ L r- Y0 r. X9 D X 四、化学短纤维的常规检验 155
. R0 }& ~& _& p1 G8 v) Y (一)试样准备和试验条件 155
' l: O% v. |8 p- x (二)长度检验 155# w1 e" @% U4 k: p6 R1 e
(三)线密度检验 157
% p( N& Y2 Z! Z0 Q3 b' u (四)断裂强度、伸长率和初始模量检验 157# u& @& C" _8 A$ z
(五)疵点检验 1592 I5 P: ^. w4 ]% \+ C6 R; ?. V4 M
(六)回潮率检验 159
2 q. T5 ~% ^2 Q: J9 U' Y# B7 ` (七)含油率检验 160
5 P6 o: I$ v, j7 x" b& ^4 m5 [ (八)纤维比电阻检验 1601 r8 e: l% i7 G+ T
(九)卷曲弹性检验 161
7 B# C4 E0 }/ V( m9 v( ] (十)摩擦系数检验 161
4 ]- M2 g) J- q' h. Q3 t$ X5 q6 ~ (十一)染色性检验 161
8 U7 Q7 v& _. M" G 五、常用纺织纤维的定性鉴别方法 1627 J' L/ j. A7 V) I) c5 Y0 ]; Q
(一)燃烧试验法 162
( }- g- |8 c- i6 {. \) H* i/ q (二)显微镜观察法 163% i+ e/ O0 l9 |; N) H
(三)溶解法 164
5 _" c. l6 d& ?6 X, h (四)着色试验法 165 ], q! k2 e6 h5 W% M; _- P
(五)荧光法 166
. o% l5 E* p+ R7 | 六、化学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66
5 g0 I) g* D! i+ \/ z( {" C1 w (一)粘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66
! N( `% u* W7 G& t( B3 ~* X (二)涤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67# g% i5 _5 v0 O
(三)腈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697 X8 g2 A* j# y! h2 Y
(四)锦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70; r; K8 C( j: Y, s- B* Y. S
(五)维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711 h. I4 t7 ?; T3 a+ q
(六)丙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722 g* G1 |% w0 o5 ]# ^5 [' b
(七)氯纶短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72& w" ]8 } q& H' F
(八)中长纤维的选配和使用 1736 O& a8 J# t& Z/ C8 D1 U+ B
(九)纤维性状对其在纱线中混和的影响 173
* f/ k! C! W& S/ }! ^9 F/ \4 y0 \. l (十)化纤原料单唛使用和混唛使用的比较 174
% K5 U: _: U0 ]+ z; ^ 第四节 新型纤维 174
2 v/ X5 f1 h% g 一、新型植物纤维 175
9 J% \7 Z+ ~+ x& z( p c 二、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175- _6 b7 I3 Q# b6 L
三、差别化纤维 176/ p1 d5 Y7 D3 q9 B
(一)异形纤维 176
) r3 n/ C; Q. _" Z+ I S \2 y (二)复合纤维 178, U' q" \4 {3 L
(三)超细纤维 1790 t2 U6 U" t K4 m
(四)改性纤维 180 h( W, s! h$ E" {% B
四、高性能纤维 183+ n8 k/ ]. B0 x* F
(一)碳纤维 183; Q* r7 m* W( ^4 G
(二)芳族聚酰胺纤维 183
& g3 }% O7 ]9 `1 n4 @ (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184
) }7 f: |$ g0 T( C (四)聚苯硫醚纤维 184
' C: T3 [ [5 a; o5 |7 [ L (五)聚苯并双噁唑(PBO)纤维 185# v. R7 K& ?- ?) e' s
(六)聚苯并咪唑(PBI)纤维 185
- b3 b0 T, f! a (七)陶瓷纤维 185: ~6 t7 B$ V7 r: H) h
(八)聚四氟乙烯纤维 186/ y5 M7 ~8 o3 N5 T( r+ r5 g% {
五、功能性纤维 186
6 [! b- A m8 G$ o' h+ e (一)高弹性功能纤维 1863 j" c; c L/ _* b
(二)保暖性功能纤维 187, C! S" Q& F% Z6 n
(三)抗菌、防臭纤维 188
) t0 X/ { M: c# ~/ S7 s+ [7 z& h (四)吸湿透气功能性纤维 188
* B( @3 n; d; J$ w. n, t (五)芳香纤维 189. a! Y7 D: n+ {: q
(六)导电纤维 189$ C5 _( R- R0 H0 e. @% U- ~) e
(七)防辐射纤维 190
8 M; A* z/ m- s0 L* m" s) f 六、部分新型纤维商品名称及生产企业 190
9 `, U1 X$ a' \, T 第五节 其他非棉类棉纺纤维 193 参考文献 195
5 ~& B, G8 E8 f3 v. r* R-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