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j' D- M& S# e. M5 [: b& N1 o印染CAD/CAM,宋秀芬、梁菊红、曹修平,PDF。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电子目录,15M。
- l+ d& G6 T. I; Y3 r. j6 x内容提要
( `; i! M: M. }) ]$ V% K D$ m3 w本书是对染色(印花)CAD/CAM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2AD/CAM概论,颜色数字化的过程与理论,颜色的数字化表示、计算及测量,同色异谱颜色成立的条件及评价,孟塞尔立体表色与标准色度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应用,颜色数字化理论与纺织染色(印花)CAD/CAM系统应用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论述;并系统介绍了染色(印花)CAD/CAM系统的组成、工艺流程、功能特点及使用操作等知识,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
$ X4 N* W" `2 ]5 c0 q0 i7 M( y0 y: E本书可作为高等专科及高等职业院校染整技术专业的教科书,亦可供印染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 M d, t# d0 v本书由刘仰华编写第一章;杨娜编写第二章第一、二、三节;梁菊红编写第二章第四、五节;郭长青编写第二章第六节的一至三(一);于子建编写第二章第六节的三(二);顾乐华编写第二章第七、八节;宋秀芬编写第二章第九节,第三章,第四章。由宋秀芬任主编,梁菊红、曹修平任副主编
8 C* p! [3 @% C1 ~1 ]目录
* E% B% |3 z3 _第一章 CAD/CAM概论 12 * G. E2 C( E$ v/ s
第一节 CAD与CAM的基本概念 12
* f; A1 ?9 e8 f. r 一、CAD的含义 12 6 ]' h. P4 F9 A. q& D
二、CAM的含义 13 . V' O) p5 B. N% B
第二节 CAD与CAM系统的组成 13 p( Z( Z* p6 T
一、CAD系统的组成 13 : \9 e7 P& ]9 p9 D' X- @0 h/ W7 v
二、CAM系统的组成 15 ( T- W' c" }. f' C) c
第三节 CAD与CAM系统的集成 16 7 h* l; S# P. C; x+ {! P* x
复习指导 16 " g4 M; R" r3 a
思考题 16 $ ]. J5 G( X6 S
第二章 颜色数字化基础 17 . B S( v8 z2 y+ h4 k
第一节 影响颜色的相关因素 17 * {0 t4 C# S$ b3 E
一、光 17 # _# d& y3 X T+ U
二、物体的吸收特性 19
7 [# l9 \2 R+ I 三、人的眼睛 22
- C M$ x' N8 S6 p O, @; ` 四、光源 24 9 h' t k# l. \: W$ Z5 f+ e. G: W6 _
五、人的心理与环境的影响 26 " Z* Q4 _# z7 C$ s
第二节 色的基本特征 27 2 F1 ?/ e, `) h( a/ y. x
一、颜色的分类 27
& q8 Q* o& @5 J' `. u2 A% O6 R 二、色的基本特征 27 6 ^! L4 L( z( E
三、色的立体 28 9 Y7 B, w4 J' l* O
四、人眼的灵敏度 29
7 N/ A5 M G& M& R- G" b 五、颜色的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 29
( I, K/ g6 l% a/ ^0 g8 W 第三节 加法混色和减法混色 29
% V, b) Z# ~7 I* M) q% q# o* A3 t 一、加法混色 29
! t7 h% H; N- A" u) j 二、减法混色 32 8 x# {4 U. V+ b5 v4 ^$ E5 y/ J! A
第四节 色的表示方法 33
. w4 M- n) h' s7 R1 t 一、分光光度曲线表示法 33 ; O+ |' j2 e7 ]
二、三刺激值表色方法 38 5 \9 p \* m" L# F: A: y. @
第五节 三刺激值的计算和色差 55 ! X% [: J* P5 l& V8 y6 R) b
一、三刺激值的计算 55
9 }2 ~( S; F8 w' M5 L 二、颜色的相加计算 60
9 u6 ]4 F& B% a5 O* W 三、色差 61 ; s2 U/ l" N4 i+ H; @3 j/ K
第六节 颜色的测量 68 0 z( N& C5 f. T2 H7 _( m) s
一、测色的参照标准 68 : x+ P3 o8 |( s g
二、CIE标准照明和观测条件 69 & [; g7 L+ W+ T, v. f! p3 ~
三、光谱光度测色仪器 72
- u& W2 P' N5 e" _& t9 F 第七节 同色异谱颜色 82
& t- t2 t; b" k+ `. i# j 一、颜色的同色异谱概念 82 + M1 s; b" S$ q: ?0 W* V6 l/ M. \
二、同色异谱颜色的分析 83
! Q6 m7 |4 m5 j' ] 三、颜色的同色异谱差异与修正 87 8 ]$ s1 s( p7 K! @" @& r
四、颜色的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88
: f/ Q& E! Z7 _" o5 f" i, @% W 第八节 孟塞尔颜色系统 90 6 w7 r5 G5 b8 i# Q5 T$ `" L
一、孟塞尔颜色系统 90 9 E5 a1 I) O& ]4 o+ j
二、孟塞尔颜色系统与标准色度系统之间的关系 95 5 I' Y8 L8 ^$ L: A9 H* x) R- t1 p
三、孟塞尔颜色图册的应用 95
! e7 ]( Y0 t. k! S 第九节 配色 97
- g& y( f E! ]" r5 p 一、染色物可测参数与浓度的关系 98
* O# m2 n( ]& } 二、建立数据库与参数的修正 102 - s) E T; [! ^/ ^( w0 ~* H7 |3 {
三、计算机自动配色的简单流程 105 ( P+ ~1 N3 h1 R, o6 w9 l) M
复习指导 106 6 w9 p; a0 c) q( K
思考题 106 " m6 P2 Z+ w5 f7 j
参考文献 107 ( U7 q) |: K$ y2 X m9 K, B( T7 A x
第三章 染色CAD/CAM系统 109 5 u" D" y3 w/ x c# O
第一节 染色CAD系统工艺流程及组成 110
3 i3 F" d% y; j2 a1 W1 ` 一、染色CAD系统工艺流程 110 3 g( d1 z* f H) K/ m
二、染色CAD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10 5 M# u# C9 F" z1 Y
三、人工与计算机测色配色工作程序 111 7 Q. M0 n p! l6 a1 s. m
第二节 染色CAD系统的使用操作 111 1 S* u$ U- u# E
一、应用步骤 111 ! Q' o* h. ~ O" V7 \% u
二、染色工艺要求 123 : O: R. i4 C5 U0 r+ G: P C
三、配色误差的分析 123
; `! ~9 k0 @* N+ p& h# c0 \ 第三节 染色CAM系统 124
0 D2 o" D& ~; ~( r4 n: m5 d" l 一、实验室自动配液(CAM)系统 124 " S5 {2 }. I V
二、用于生产的CAM系统 126
1 x0 c: H( E7 X! z0 ? 三、在线测量 132
8 o. I; E6 |+ W+ g: t 四、意大利色浆回用系统(SUPERECO) 135 $ _' K2 l; W* l" V4 `! B1 ^
五、一体化染色生产线 135 / L# M5 K- h7 {8 V
六、CIMS系统 137 # Y- ]. }, `$ O9 A6 u. F
复习指导 137 6 g4 m6 m+ i* z. A
思考题 137
8 U C& `0 `% U- m 参考文献 137 2 A* S0 ?: X0 m7 L6 ^6 h
第四章 印花CAD/CAM系统 138
/ T$ X* k+ k8 r) R# E0 S 第一节 印花CAD系统的组成 138
, y9 b4 c1 f/ R0 K# _3 m 一、印花CAD系统的硬件配置及功能 139
/ V9 Y( t% f. u/ I* e+ |, v 二、印花CAD系统的软件配置 141
% s& L3 P* S5 T. O q$ j 第二节 印花CAD系统工艺流程 142 + D- P& w5 E* a" M2 Z* ~5 ^
第三节 印花CAD系统的使用操作 142 ) H3 F; C" J4 |. s; C; z5 w1 Y) {
一、印花CAD系统的应用步骤 142
9 A \9 J1 s- P9 V1 C; T 二、系统操作 160 2 f3 A* m; R3 |2 g! e' H: n6 H3 l
第四节 印花CAM系统 160 z& \) f' ]5 P8 i# W
一、激光成像机(CAM)激光成像及后处理 160
$ d5 {* f. c) {' o 二、雕刻制网技术 165
. E) M0 b3 }. O 三、数码喷射印花系统 172
0 l. V( `0 L$ p6 T2 X3 x! q 复习指导 176 6 e4 Y$ |' m5 k. J
思考题 176 参考文献 177
: }& I& A8 u& A7 G,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