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纺织所用的毛,主要为绵羊毛。由于其毛绒粗短,色泽暗淡,织成工艺粗糙的毛织物,贫寒之人用以御寒。《诗经》中“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所说的“褐”,就是一种粗毛纺制的衣物。由于毛褐不见重于贵族,织制难望达到精良,所以《天工开物》说,“褐有粗无精”,历来为庶民、戍卒、奴脾所服用。 ! m2 r2 f' M$ v/ \+ v. N6 W
, y& D: y' L8 N
毡是毛的无纺织物。将毛绒入沸水中浸泡,反复搓洗,使之粘合,然后蹂轧挤压成片状,用木板固定成型为毡。毡质地紧密而厚实,具有良好的回弹、保暖等性能,古时常用做暖帽、冬衣、靴履。《周礼·天官》中有“毳毛为毡,以待邦事”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之时,统治者已注意到毛织物对国家社稷的作用。; z7 t; d A* F! a. p, L1 T: J* F
毯古时又称罽,是一种毛纺编织物,以其质地紧密,手感柔软,适宜制作暖帽、冬衣、寝衣或地衣。毡毯多出自游牧民族地区,其精细者常作为贡品进献朝廷,为皇室贵戚所享用。元代统治者以毡毯为生活必需品,在各地设置“毡局”,专门掌管毡毯制造业,使毛纺织手工业有所发展,以颜色、产地、用途命名的毡毯可达几十种之多。明清以后,内地与边夷地区生产的毡毯,除供达官显贵享用外,已开始向欧洲、中亚等地区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