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纺织服饰文化]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赵宏,曹明福,PDF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5 13: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赵宏,曹明福,PDF。电子目录,5M
/ r) S$ Z4 R3 c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赵宏,曹明福,PDF.png
内容提要
4 u0 {9 d6 e9 o& S* K: Y1 m7 G
本书是我国高校中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的第一本教材,也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拓荒之作。本书对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围绕着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问题,从总体状况、项目申报、文化符号、民族文化、保护机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有代表性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附录的形式做了简要介绍。! e+ x4 Q0 _; }$ C$ x
本书全面客观,图文结合,雅俗共赏,信息丰富,有利于广大爱好者、工作者系统了解和深入学习,同时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 ?+ t  G8 ]% ~: z- t* Z/ \1 N
目录
2 _! j1 t" d( Q' \1 }, i) [3 v+ M2 u第一章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6! f2 J8 j6 e  H6 s5 i0 |1 ~
第一节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8& _# k0 q8 U9 x# u; \! ?) k- u1 m+ ]3 c& i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8/ v  P% Z+ z# A) Y  k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5
' n) E& @4 W2 k3 S# Z( K5 d0 s3 f  三、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341 X; W) E, [+ E- T7 N) U
第二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38) B  L4 G/ f5 e; {2 o/ D
  一、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意义 39+ d8 H3 j8 y( y, e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治意义 39
- g) Z5 X% t5 V" w2 c, g  三、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意义 409 V( M6 b/ v5 l( p. X
  四、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意义 40
8 H+ m6 ~3 W$ @' y# H  五、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承意义 40
+ f6 L/ z& J" Q第二章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 44+ a8 p& m8 R9 t: _' F' n
第一节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461 c- T5 a3 t& ?! V8 W
  一、申报的意义 46
# W) a6 y9 ?! r" f! Z9 m9 V5 `  二、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列入标准 47
- A0 K) ?* H) Q* }5 M$ K9 x  三、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 48. E$ E( j9 A0 O2 d: y( ^
第二节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书编写指南 49
5 C+ e; [- c9 z5 t* m5 M: ]  一、引言 49
( r: g! M9 x+ y+ D! x' C  二、目的 49
$ Y8 C* y$ a) p, d9 l  三、定义 50
1 |0 Y, v! _% ^+ \: j( ?  四、提交申报书与评估程序 50
3 b9 w' D! ^' C0 S4 O( M# J9 Y  五、援助和后续行动 58
9 [3 E% E0 v1 Z+ |% l; T$ A* z 第三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608 _# B2 y' I# Z+ B" m- B( `
第三章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符号分析 78
* D  v8 K! C6 {! }: ?$ h 第一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符号的内涵 80
5 [$ W( O% R7 r: O: n3 p) q  l  一、文化符号的概念 81
5 V; x3 j! W6 q! A2 E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特点 83
- W, b) W! k& w- r( N7 Q& g/ Z  三、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符号的类型 86
! g' H7 p5 {0 V4 ^/ E" P8 E% j 第二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符号解析 91
; A* I! V$ J: t+ j) M" z0 h5 v" p  一、代表性文化符号的选择 91
% Z: f" T+ x- J. H( C  ]$ H9 u1 }- B9 \  二、织锦 93; l! ], y% W+ f6 p
  三、刺绣 104
* }/ k8 ^/ j! V+ O( p/ w2 c  四、缬 111* @' p: ^; U( R8 ]: ^, w
  五、服饰 115
4 i6 K! b9 o6 I  六、基于开发创新的文化符号分类 1185 q  j' P% C. @7 K: J! ]5 H7 O
第三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符号的创新与应用 1196 u9 P* E! W0 x# n. L2 d' p5 N
  一、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方向 120
* k5 _7 h1 r1 ], K6 @  二、基于文化符号的创新途径 121+ m' O! u8 z$ H# F: A3 L8 a
第四章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 134
+ k6 H; U7 m! s3 f3 |+ I4 }
第一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366 V% |% l2 w" @7 I' C' b2 i
  一、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137/ l* N! e* W4 B' d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 143
/ M0 a% k! a- C  三、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身份的标志 146
9 i" C+ K; u( @- l$ w 第二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148
9 T& E; _1 Y2 i2 ]6 F  一、吃苦耐劳精神 149( \6 j1 M' @& G6 H- G  |$ I! D
  二、创新精神 150
2 S8 J( E1 g6 U+ X: ?' J  三、开放精神 152, q  |  |$ ~+ H; @4 p! S
第三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民族文化的弘扬 155% J& Y9 n) C# `6 r" v6 n6 I
  一、政府对纺织类非物质民族文化的弘扬 155$ ]5 G& S" m; R1 g7 a. N* Z
  二、各类纺织博物馆对纺织类非物质民族文化的弘扬 156( N4 x6 G" }! \4 W
第五章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703 B& x( E) _; X, X9 D2 j3 h: k
第一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72% F: K4 T4 A! O- f& |
  一、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172" V% e7 a: e0 R! R* z0 N/ i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73
* t' g) [* V, m) U6 i" W6 B 第二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机制 176
& p9 r" L/ S- d% I( g; _" U  一、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176  w% Z2 z3 `9 N) g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方参与机制 179
- h6 ^( N% ?: V% }9 K  三、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182/ `* o5 I7 @7 \& J( [
第三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1857 _3 c8 E' G3 B! u0 M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含义 186
( W# S7 O2 C2 j& g4 y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条件 186
& d' x% K+ v! Y$ ~9 W  三、产业化对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188
- y) M  w+ M3 {" {1 P6 E# r/ D  四、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路径选择 192
' p9 o; e% e  ^$ j  K9 v3 s  五、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金融支持 196
1 y2 b: F5 V. Y& Q 第四节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212' s. V; t5 h: N
  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含义 212
0 t4 y  O+ s$ ]$ O! l) d" R0 [  二、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212
8 ~6 J8 A: p0 F  三、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政府作用 213% o1 N) S; k1 p& i, |' g
  四、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路径 214
! N9 X" V; v$ O& v4 f9 x第六章 世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启发 222
- Y+ j$ s2 N* h9 B$ H
第一节 世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24
7 }' x# P( v1 O1 c7 N  一、世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4
. n: X, X/ |  O$ p' E  二、其他涉及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名录 229" q; U; R* U; I+ B
  三、各大洲其他代表性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31% f' N# }' Y9 g( c' h$ `) e
第二节 中外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 239; o+ e; _5 h2 G
  一、适应自然环境 239
9 D" l* _  P' j! K, h8 D  二、体现程度不同的宗教色彩 240
7 u" }# v7 \6 F& R  B  三、含有外民族的文化因子 241
# G0 K5 S# ^/ k3 C2 S6 R 第三节 国外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421 e1 N: }) `0 k
  一、保护理念 2421 @0 h/ K  ?3 h9 W
  二、投入机制 243
  M6 l4 i% |+ b3 s$ F$ E* ^& t7 I  三、保护体系 244  g$ _( z; ~+ ^. {5 @7 n/ H. v* ]
  四、法律保障 245
0 h( a/ j9 _! j& g( f2 t  五、传承教育 245& Q2 s% P# ~! Q$ J( {. }
第四节 发达国家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中国的启示 247* i4 a, F  F: \+ G
  一、不断完善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立法 2485 t9 I2 S. P/ p: f, J
  二、加强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设机制 2491 G4 F% n; ?6 @" ^& v5 O
  三、建立我国专门的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249- c$ h1 q- V& [# q3 x: y+ F
  四、促进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方式的多样化 250
  X7 {4 o' d$ Q/ X, o  五、普及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 251# F1 d; z3 D# Q: G
  六、体现服装设计中的本民族元素 2520 x8 f/ b; X' N% ?" q% }: b
参考文献 256: Y2 e' N! i* q% v8 a& i  B% c
附录一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事记 261
+ g5 I* h+ B3 E2 I0 z' s% o1 ^附录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条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68
4 D  w9 E% \" B% z! d# q3 u8 r& v附录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281! |$ J, F+ Y1 U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85
( v+ }$ v" b1 e- \  F; }' T: i8 x' `' {! l, Q,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10-20 22:5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