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横机机械与控制技术》,朱文俊,电脑横机系列丛书。1 ^2 h1 l* d' }1 j
内容提要
( i* o" `2 q5 Z/ n: O4 H0 a$ ]《电脑横机机械与控制技术》针对电脑横机机械与控制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电脑横机各机构工作时的控制技术,电脑横机的给纱过程控制,电脑横机机头三角工作过程的控制技术,电脑横机摇床控制技术、罗拉以及起底板控制技术,以及电脑横机各系统协同工作的分析。同时,《电脑横机机械与控制技术》就LOGICA系统操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配有相应的图表,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
1 l) {) s& h7 X" B《电脑横机机械与控制技术》可供电脑横机使用企业的各类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电脑横机制造企业的有关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t9 m) I; j% X/ w9 x9 U目录) r3 p! s6 E) o& O: Z0 u& U* U
第一章概述
% Z3 r# m! ?+ _$ e' x1 U第一节电脑横机的发展现状
" D5 N$ G; y( v [一、国外新型电脑横机
! k- f; O) e1 W二、国产新型电脑横机 + C; G9 d$ H0 A( l+ p
第二节电脑横机技术进展
" N" d3 {9 l' U7 V一、电脑横机编织系统 ) D/ f, n: {- a {, D1 _' j
二、电脑横机的给纱技术
5 _; |( m0 S- `三、牵拉机构
( P* n8 ~8 h; [$ E% z5 g四、电脑横机的电控技术 0 [$ i! t2 R9 p4 q. Z. ^; j
五、打板软件
' K% q0 s' I* ~2 }" n4 h) v第二章电脑横机给纱机构与纱线张力控制
' _' X4 b9 B( S0 @第一节电脑横机给纱机构的作用与要求
4 I/ l' Y8 g7 t1 \2 d一、电脑横机给纱机构的作用
! U3 C7 }4 t- l二、电脑横机给纱机构的要求
7 Q3 P( c3 ?$ G8 K& M- T第二节纬编针织机给纱形式的分类 / {" E. J4 b$ K/ ?
一、消极式给纱
- ?) A/ q3 q4 w- x+ ?8 b0 ]二、储存消极式给纱
3 \7 ~1 Z# j9 K" d, s三、积极式给纱
4 x8 P3 g% S8 B! N" E! i4 D* e四、其他给纱形式
a* |6 F) o& t) l6 b; d第三节天线台控制纱线的过程
* L! K$ I# V; k; \' t& w一、纱线张力控制
4 G) y( ?& e# j! B* u& O3 h二、纱线粗节的检测与控制
. B6 `' D5 b, R. V9 N$ b& P第四节储纱器控制原理 - S. Z: D( s6 Z- R& |. D
一、储纱器控制原理 % q0 Z; l5 n5 S* h$ Z- Y) E6 K
二、储纱器的结构 : S: a& W5 c- @! R) {9 Q
第五节边纱架结构与作用 . ]$ n/ G$ x! }/ o9 @- D4 ^. x
一、电脑横机边纱架的作用 * P5 j2 o, y$ M- N7 `& m6 |. `
二、边纱架控制纱线的过程 : _- \+ J& T- C1 j, r: j6 N
第六节摩擦辊送纱
3 h' T" j E) l一、电脑横机摩擦辊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 t' t9 E* W! ^: y( D1 R4 U$ K
二、积极喂纱轮的穿纱及喂纱量调节 4 e& h' x: O0 J$ Y/ w* R7 o
三、积极喂纱轮传动带和摩擦辊的更换
, P( J$ U# f# D" l4 T1 [6 p& I; i- t第七节弹力纱的喂人与检测
2 z4 Z) i+ |9 u5 k7 c8 r1 E一、弹力纱的种类
$ F3 g' |3 {. v. Q+ b二、弹力纱输送的要求 . ~& _, ^2 L K/ ?" d
三、弹力纱送纱器的结构和控制过程 7 r) r& G9 @/ ?6 q M) V
第八节市场上常见电脑横机的穿纱路径与纱线张力的测量
0 I t, P- v6 Q% T6 w% @5 r一、STOLL电脑横机
0 \" N# f& Q2 @4 }( \: x% X二、慈星电脑横机
B& e( D% N1 Y三、电脑横机纱线张力的检测 8 o$ v, B. _7 ?& W
第三章机头及其三角的结构与控制 - S* Z0 ~& ?% ~# b6 T
第一节电脑横机机头的结构与控制
7 C+ D! I& ?* x! S. S一、电脑横机的机头形式 6 X. b' V, K9 h: R1 b+ K
二、电脑横机机头的组成
2 [* c! q4 R# ?0 R1 T三、山板及三角 / b$ e7 J2 d# S8 v$ F ], ~
四、机头的传动与控制 + P0 h6 Y/ U$ |4 M. v9 ]6 T/ F; M
第二节度目三角的结构与控制过程 ( `0 P% _3 s" H- @ ]8 m
一、度目三角的作用
4 S8 R# ^+ U0 s6 ]" c9 }; x& f/ M二、度目三角的分类 6 Z/ o; q$ G! i
三、度目三角的编织作用 ! g0 {1 ]! a/ y$ ]
四、度目三角常用的驱动方式 ) r. ?* j9 T" d6 h* o, `
第三节编织系统的结构与控制过程 , D7 A5 Y# m; B* D4 C
一、针织要实现的基本编织动作 $ k6 y: P6 l. w* P6 j
二、针板和织针
7 ?7 B0 \ ]- ~' i) J# U: d三、编织系统的组成
0 Z* m! l5 l9 H3 B四、针与三角的对应关系 ) Y. C2 I; v5 x A; h* N
五、三角对针的控制过程
" \5 o0 O$ ?1 b4 l |9 i* c( E六、联动三角 ( y% w3 \: z1 p5 N' X
第四节生克三角的控制过程 3 |6 d L. Y" s# ]1 r
一、沉降片的作用 2 A* N. U0 [4 d! S% r- B Q
二、沉降片的种类和工作过程 2 t- h% B& s1 E7 s$ x
三、沉降片加工技术 ! f, r; L5 Q4 G
四、沉降片的控制 7 J. b% T: Z/ P+ `! u6 _4 m
第四章纱嘴的工作过程
. m; n: n. u" Q7 b. \3 f第一节普通导纱器
; \ W) n' F. W' ]8 u第二节添纱导纱器 " z4 G5 D+ t; Q6 G3 i
第三节嵌花导纱器
) K& H0 l3 d6 R6 L' c, B第四节导纱器换梭原理与控制过程
# |# P+ v, g7 Y- q, A- Z8 F一、换梭器的结构
5 A5 {* ~4 \6 |0 t二、换梭过程控制
. X) r5 l0 ?9 C三、引塔夏纱嘴(嵌花纱嘴) : e$ p3 f$ N& B) W5 W
第五章选针器的结构与控制 1 z5 ?! t- E: ?8 t b b4 |% u
第一节选针器的类别与结构 ; v0 M& W" G7 @
一、压电式选针器 5 C5 J* [# B z. }( _3 ]% A2 E
二、电磁式选针器 ) H* m# i: F9 U( a% [& G3 z- @. f
三、特殊的选针驱动方式
; B. T* e; n. ]3 T' H( _四、各种选针器的比较 ; ~ ~6 s- ~7 k* I, h
第二节选针器的级数
+ Y" o6 { Q& N4 p第三节选针器的控制 $ ~/ M5 F T, p5 q! @: b( a
一、影响选针器选针效果的因素
% y$ u* s( d, W1 B二、选针器的控制基准
# z2 n. }- m7 P# d) k8 W三、选针器的控制方法 - d# V7 x, h. _$ O4 w, F
第六章电脑横机摇床机构
& i2 h N% z9 |# v第一节摇床的工艺作用和原理 1 n. d9 u7 Z' T2 A5 N- g+ T
一、摇床要求
9 a: L& s6 }+ z二、针床横移机构 ( W- o+ n* V |1 j: Y! ?
三、现有摇床形式的分析
5 x! M9 _$ |1 l; s第二节步进电动机控制与伺服系统的比较
' L0 ^# K6 o# ^; `% i0 \一、工作原理的对比 ( E1 d& ~1 N7 {5 s( q4 ?4 @ A8 P& a
二、步进电动机与伺服电动机的区别
" \/ ]( T2 {) _7 R* q, T0 m$ Z4 i" b4 k三、步进电动机和伺服电动机的应用 7 o& ^! T7 h! c6 K& E# d4 j1 k0 T3 i
第七章牵拉控制 6 s% i; e* @( Q9 B) Q6 \8 a# y5 V( s4 I: p
第一节牵拉方式及对织物的影响 3 Q; d" }; G, s7 C2 z( k' z3 T6 m
一、牵拉机构的分类 ( I& T% [2 O( m K0 ]
二、牵拉对织物的影响 ) n7 L$ w# C, b5 ] a
第二节几种品牌电脑横机的牵拉卷取机构
# i& j6 f* [4 R+ ~- W& Z* Z5 t [, F一、STOLL电脑横机的牵拉卷取机构
( s; D7 s3 y2 o7 P0 L: s二、SHIMASEIKI电脑横机的牵拉机构 4 d0 t+ g8 K, p9 r
三、慈星电脑横机的牵拉机构
! d- ^8 V& v# n9 D第三节罗拉牵拉机构及转速调节原理 ) z5 h* ]) f2 {/ g% W6 M
一、罗拉的组成部分
, k# U5 S( i6 T' w, e二、罗拉转速调节原理 % l' a# i, E. U9 E3 f
三、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7 V: T5 J- @: A1 C第四节起底板原理与控制过程 o% r- \2 Y9 M# F( M
一、起底板机构的组成
9 H& s# B P5 z4 M# [二、起底板的安装及工作位
4 Q7 p$ b M* @3 q三、起底板的控制系统
* K! n8 D7 c0 i) z' y+ N9 n+ n& S四、起底板工作过程及控制原理 1 X1 J" s& ]3 g) q; k' F2 I, e! v
五、起底板挂布方式及摇床使能 9 y2 }; _0 R# s J+ I* P' y! D# S
六、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 o1 s6 ?( w1 t, R. i第五节压脚控制 + @+ X }9 g0 Z; t( x8 K
一、压脚牵拉原理
- Q& V% A$ b; I/ ?* C& U二、压脚装置
3 ~8 S& l, ]; g4 g- N1 }, u& S' U三、使用压脚成形编织技术 6 ?4 L# [, H3 ~2 u+ } m$ u
第六节沉降片 $ h. k& j3 Y+ Q4 E, y5 e- l7 K
一、沉降片的作用和工作特点
2 W; X% T1 v+ D二、沉降片的结构
: U b& C! q9 Y1 Z% s6 o三、沉降片的控制
# y e* e( f" t/ G. u第八章电脑横机各机构协调工作与控制
8 Z. E, X# ~% ^第一节给纱机构与编织机构的配合
+ K9 c' b1 F8 o1 L( l1 _0 {第二节牵拉机构和编织机构的配合过程分析
- @& R2 T$ v- H第三节传动机构与编织机构的运动配合
" j# U# t5 ^+ L% w. k3 }; Q4 a4 {# V第四节控制机构与编织机构的配合过程分析
v2 {, [2 `' I7 x( z4 V8 Y) @/ R一、废纱段各机构配合过程分析 / M' E! W* @( C
二、主纱编织时各机构配合过程分析 2 M* E# \8 d" m+ r
第九章LoGICA系统操作 % J* Z, ^0 n/ B& H
第一节文件读取 5 [/ J/ c$ C- Z# @$ o& A5 c9 P0 a
一、开机 4 f( }4 Q/ {9 c' {6 ^
二、文件读入机器 " i, I' d- E. U; ], x) s
三、读取花型文件 0 A( i6 i( D, ~/ P9 ]
四、花版起始针设置
4 a# i/ H6 S6 ?# k5 _3 |4 M# c: p五、机器复位 ; y( |! W" b4 q8 e5 x5 U: a
六、工作参数设置
6 ?0 S7 d+ a" k1 s# X+ k/ n七、准备运行 6 k% a& g. s* G2 n1 E9 G
第二节机器界面
0 K+ _0 J% q$ J2 W) K/ T参考文献 8 X5 v: W% X" Z* i: R! I)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