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纺纱技术》杨锁廷,ceb、PDF。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2004,高清、电子目录,2M。6 y" Q; k1 y$ c6 p/ l# I
内容提要% ^+ Z" E+ G: j: B' R9 l
《现代纺纱技术》是天津市高校“十五”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及“十五”规划目标;新型纤维性能及其加工技术、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技术、纺纱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关键纺纱器材的发展等。书中吸取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较系统地论述了原料的多元化、纱线的多元化、加工方法的多元化以及产品的多元化加工技术,对促进我国纺织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j# Z% ? U- O2 x1 E- S
《现代纺纱技术》为高等纺织院校纺织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纺织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阅读。& d9 i, j, q& ?* w5 z! K) x! q+ K
目录
5 g6 l! Z& c+ B3 {- H3 q第一章 绪论1
. H4 F. B5 ]- T第一节 纺织工业技术进步2! m1 |! S5 r4 X4 C3 `9 U6 @
一、纤维原料2$ D" N$ Y$ x8 V. W+ Q0 V
二、技术发展趋势3; ?2 Q0 w2 S4 N. d
第二节 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趋势与目标52 } E5 Y. I) w7 r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综合优势5
3 {- w' m% u" B" ~5 @- a. T二、竞争力要素的比较72 ^& t; j( _9 H4 S, N
三、国际纺织品市场发展趋势8
7 O- |( {- Y8 T4 h4 `3 ?四、目标9) ^# k; _* l$ U0 w! `
主要参考文献10
+ s+ N, t3 P; |2 x第二章 新型纺织纤维及其加工技术11# ]% y# r1 Z3 Q J3 e4 c
第一节 新型纺织纤维的研究进展119 l1 S5 }" \- C9 O% w# |1 m
一、新型天然纤维12) K) c2 F1 x$ b+ v" r2 U# Q
二、新型化学纤维158 z) d4 h5 I, M' q: f- E
第二节 天然彩色棉及其加工技术26
8 J2 Q% S& ? Q5 f8 Q( S) C一、概述26
) E% V" K: |! Z7 S二、天然彩色棉的纤维特性31! g6 R6 P2 N+ C+ i5 `9 M7 D
三、天然彩色棉的结构与品质32) l% M4 G& u; C
四、天然彩色棉的纺纱加工34
, y8 J/ ^! ~+ C3 J" F: N# l0 K5 m7 l1五、生态整理38+ Q* P. n0 f* @9 `
六、产品开发的方向41
+ `& s. J" v. [& r第三节 羊毛拉伸细化加工技术43/ p( H. O/ o6 ^9 N M( |) m# h
一、概述43( v- ?$ H% b0 j X3 X2 R+ q
二、羊毛纤维的结构特征44- I( s+ ~# ?( ~% r5 I. S1 j
三、羊毛拉伸细化加工技术45
4 l" L% C; x# |, o0 X# \0 J第四节 罗布麻纤维及其加工技术55
- M- g2 b$ ]0 ]一、概述55$ q! b! D1 n8 P* H# e9 p. Q. r
二、罗布麻纤维的性能56
, o% j) p0 j. C% n' U三、罗布麻纤维的天然医疗保健功能58* z# _+ I+ Z1 [6 D
四、罗布麻的应用与开发60
7 N% N! K* f# Y% ]五、罗布麻纤维纺纱61; H6 X" M8 x1 v3 k
第五节 大麻纤维及其加工技术64
, s6 k( c8 D" _$ A* ~5 W- I- M( F一、概述64
8 d( W3 G) N) d1 d( p% j, L. |( u- F二、大麻纤维加工技术65
( r2 L/ @) k5 q' w2 R4 J! f三、产品开发趋势686 {' T5 D: H" |& y7 c S* ]
第六节 大豆蛋白纤维及其加工技术69# x7 n- H5 }& G/ g& x) i4 F+ p
一、概述69
. b- j1 O1 U4 K' l8 l' ]* R二、大豆蛋白纤维的纯纺731 X; F( g1 J) a' E C% z ~+ }
三、大豆蛋白纤维与涤纶(白色、有色)纤维混纺78' t2 k7 O8 \7 e) Q9 f+ y
四、大豆蛋白纤维与棉纤维混纺79: V1 `4 _& ~+ V$ x
五、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804 z) g" l4 K- v7 U% i x! C* ^0 M
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84
+ l8 G( O5 u% N+ U! W, f第七节 动物蛋白改性纤维85
; M$ x- i5 J" I) e* p) y; w3 z一、概述85
1 H' Y; s! d* f0 ?* D3 z1 Q* x- a二、牛奶蛋白纤维85
; a: p0 G( i0 h# n三、蜘蛛丝纤维899 Z$ {* a" Z# X/ }' T' ?, `
四、蛹蛋白丝91) l) B- Y* j$ a; ]) ]8 j& d
第八节 甲壳素纤维及其纺纱加工技术94
' W* g U1 j2 p* g$ s0 F7 @" G一、概述94& c6 J, X! D+ J# f4 i7 q! b
二、甲壳素与壳聚糖纤维的性能和质量指标96
8 t b ?4 s* }% m0 f$ }' r/ m三、甲壳素纤维纺纱97
) n- B2 w& L. D: w- R9 Q% E: K9 d四、甲壳素纤维的应用106
$ j8 N( W3 w4 I: x; b+ q. Z五、甲壳素纤维的鉴别106. a9 T$ D8 O" A; J5 \1 z
第九节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107
7 k) Q* d" i2 U% B一、概述107
1 r. r+ D: d4 N; {二、再生竹纤维素纤维与绢丝混纺纱的生产110
. }; I, h' c9 w. V$ n$ o4 G第十节 Lyocell纤维的特性及纺纱工艺114
# `0 q! D5 j2 H# n* T' d一、Lyocell纤维的性能114
( O; ~3 x# Z S. Z6 Q6 J二、Lyocell纤维的纯纺115
+ E5 F7 Q& C$ e8 G( s! Y三、Lyocell纤维的混纺118
8 L2 ~6 E: G- p7 j+ R主要参考文献121
- C6 \; g) Z0 Y; m0 R- C' J3 t第三章 新型纺纱设备及高新技术在纺纱设备上的应用1259 }. D! K- O1 y: F$ H4 f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125
$ R# a5 j( g5 A% F6 E/ Y/ X) J8 x一、机电一体化的五大要素和五大功能125
# s2 C& F/ ?, i4 M4 d# ?) h9 b二、五大要素分析1269 x. C/ v& ]- g/ c! Y6 a
三、机电一体化在纺纱工程中的地位133& _& R$ {1 {6 j% P6 s
第二节 清梳联135
" y1 H2 X5 C& Z7 {. T0 s一、概述135' P9 Y9 Z/ D) n: ^
二、有关清梳联技术问题的讨论137
$ a: a% \2 u+ ~0 ?& }; u! s三、清梳联技术展望152: X! f4 `5 M. m
第三节 梳并联和细络联154
4 c0 ]5 X) \7 R; T一、梳并联的研究进展154" t" J/ O" B% ?( x: D
3二、细络联技术156
; c; o2 F0 H- P3 a2 q第四节 新型梳棉机1575 O5 o5 H& H G4 E% e
一、新型针布157
0 _) K, T8 z. M% o8 O3 O+ S二、刺辊分梳板1602 w6 F, q. }' r x
三、锡林前后固定盖板1618 A! f% l# }4 X9 Y: w8 A
四、自动监控水平的提高1628 j6 X- m. A, D1 l/ [
五、传动技术的发展163( n+ B& E4 g( C6 S: U/ O
六、负压吸尘技术的发展164
3 f9 \5 W& h r' }( V七、安全保证体系164% A6 B$ P, H' ~& i7 z
第五节 并条机165: E# s, ~5 E! V5 B, S- n
一、牵伸机构1657 [" h A8 Z' e% @0 o3 z
二、加压机构168+ \/ K8 c5 p& h8 `; {" y
三、自动清洁系统169" _9 T2 O2 s( A6 p9 G
四、传动设计169* o7 f9 X( B( Z+ ?) Q' R$ l
五、自调匀整装置1703 X% o$ c& _& q* P) M6 q0 A" m0 S% Q6 X
六、并条机微机控制系统170' V0 ]! A6 c& K) k- b$ }* ^
七、并条机罗拉隔距的在线控制171' P- C1 q6 u% Z" F
第六节 精梳机174
5 l, S% m) I# N( U( @: V* {一、精梳机发展现状175/ u" ]2 `1 E' A
二、国外精梳机的主要技术特点1768 I3 Z% i/ \6 u# @& M |
三、精梳机的发展趋势1782 ], x) L$ `! u8 Y6 S8 J' p9 k
第七节 粗纱机181
4 U8 j" N5 }% ^/ _ Q7 r' ?" Y* B一、粗纱机传动系统的基本特点182& I+ j9 o6 Y( p8 R
二、粗纱机机电一体化技术183
+ d$ c8 i2 S9 z0 z7 W& N& Q8 g" z9 \三、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87- S8 n: C+ z) {& g# k; J
第八节 环锭细纱机189+ W4 m, L5 B4 V0 ^5 V. Y
一、环锭细纱机的主要进步189
/ B+ ~( |" v) E6 y. i! ^& v: }1 ~二、国产环锭细纱机的机电一体化193 I( p" c0 S, [: H3 ^
第九节 自调匀整新技术196) z0 Y& \% O5 p+ L
一、自调匀整的分类197
, |! j2 u c9 Y: `二、自调匀整新技术的应用199
8 e: E2 j# a' U% ?) d三、自调匀整装置的控制指标206
0 \; s: ?" J% X/ l/ C$ h四、应注意的问题207
; K* \9 W2 [7 d第十节 等离子体等新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2084 Q0 M# P! D% i# X
一、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2082 s/ {' Z- x- Y
二、生物酶在纺织上的应用2165 N h( w9 s2 }5 X. j6 d
三、光电子技术在纺纱加工中的应用219
: T& G+ _3 z0 M0 H# K9 Y2 y主要参考文献223
% O$ Q1 l* o# u6 j, q* B+ i+ L第四章 新型纺纱及其发展226: _8 _/ s" Y- F T! D, I* N
第一节 概述226! R: ~4 l$ R, `8 a9 u
一、新型纺纱与传统纺纱226
% e! T9 u9 P4 s0 Z二、环锭纺纱的局限性227: F9 ~7 S8 x" t" C
三、新型纺纱的分类229: a! y& v& \' r% `; I: c
四、新型纺纱的发展历程230( |3 O/ E5 |* z1 o1 ~
五、新型纺纱的特点231
- I$ u U3 d$ v; s第二节 自由端成纱新型纺纱232
+ e3 b w0 @0 X9 B8 R" P1 z; l一、自由端成纱机理232
M9 U% |' q0 B) H二、转杯纺纱235- e# {) k( D, r
三、摩擦纺纱243' x) \/ m# E) b! j& V# ~
四、涡流纺纱257# L9 F. H% x5 c$ d/ R+ l: ?
五、静电纺纱262- C/ d& Y5 b' l
六、管道纺纱263% t& k( I1 t' s, Q G
第三节 非自由端成纱新型纺纱264
+ ^3 X) |" m8 R' H一、概述2641 y$ x, g+ i* E$ F; e
二、喷气纺纱265
9 U4 k: D( h' q2 ?8 |三、平行纺纱275
6 P6 E. Q8 E: n四、自捻纺纱282
! _% A5 q9 B0 o( ]# _1 E0 y主要参考文献286* X% N9 W h: l
第五章 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技术2881 s6 \5 d" a1 {6 R2 c$ a
第一节 高支纱线的生产技术288
- o$ {5 p2 e$ v6 T/ J一、概述288/ I% v, L1 V8 l6 y2 B3 S4 [% {
二、棉高支纱线的纺纱工艺291
: @0 [" P* \6 v6 O$ | [- A/ A* C三、精纺高支羊绒纱加工技术299
5 i7 A0 f Q( B$ y四、棉纺设备加工细特绒色纱304) r; g5 T) C& C6 j
第二节 复合纱加工技术309
" I+ o3 V' q B) L& D一、概述309
* L# n/ R' K9 B* `: v; H' f1 e- @二、涤粘赛络纺纱(AB纱)产品314( j6 i& {, ^; {; O: f# T
三、赛罗菲尔纺320- \( \; t6 W8 ]% w! {4 F
四、索罗纺纱与赛络纺纱的比较320: |% D! L8 I* u5 u- R
五、包芯纱的成纱技术3233 ^" A: k- j# A N8 _( R9 x6 ^
六、空芯纱的加工技术328
/ J k% X$ w- M Y6 o9 C七、弹力纱的加工技术329
4 A# Y, c6 N M* R第三节 棉色纺纱加工技术333& k9 p# N2 Z. i& ]7 x
一、原棉染色及混色纺纱333
0 g% ^& s# R# t6 O二、色涤/棉色纱的加工336
! H ~5 ?5 A! v; J; |! e三、中空纤维、黑色涤纶与棉混纺色纱加工340
) Q5 B6 }3 A8 Z第四节 竹节纱的纺制加工343
1 D4 g$ L& l( z5 ]4 G一、原理343
4 z& |# h; A: s; o' ~0 x二、PLC和电磁离合器结合的竹节纱装置344% ?! o: Y$ B4 P3 i m9 n" x
三、单片机控制步进电动机纺竹节纱的装置348! a+ g% Z, p% `9 f0 V
第五节 紧密纺纺纱349! Z! V: H: t8 Y; B& H! \
一、纱线毛羽的成因及危害349
; Z! G* X: H' }* K二、紧密纺环锭纺纱技术351/ x; D4 t7 m9 K4 H5 a& S' d) q
三、改进后的效果356+ u" u" q! U6 G- l; c
第六节 无捻纱359! k: y. M& `. E5 k7 a: i
一、无捻纱的生产方法359
8 Q; g7 [0 a) ^. m( f; I二、无捻纱织物的特性360: N, o; ?) j: p5 M& H
三、无捻纱的开发360; B# S/ W, O C- W
主要参考文献363
: s I4 k- o2 @' {$ G第六章 纺纱关键零部件365
" H! O$ U! P) A% R" H2 h( g第一节 牵伸机构零部件365$ D; X+ w! ?' \* z4 a
一、罗拉365
3 B+ y( f- R, r3 M+ ~7 @二、胶辊3670 [1 c2 u1 }+ k' Z; K
三、摇架386
, k0 @. t1 p9 w. G1 u- F四、上销、下销390
, R8 o1 ?) k0 v' @9 ^9 c! _五、胶圈392
: i4 @. ~. \/ A. h第二节 加捻机构零部件393
0 u/ B8 L$ P1 _% w- n一、高速锭子393* a) ?7 \: m0 H0 @
二、高速捻线锭子磁力联轴器整体充磁、退磁系统402
2 n+ |7 L1 @) p: X# O( `三、钢领、钢丝圈403
9 J- O1 P( E5 c! E/ @. B$ h4 G* M四、锭带408$ }) H4 V- O1 G
主要参考文献414
) @/ U) |5 }# H. R
6 O, U# M' D& [7 S( `& {- y7 G2 W
; x( h+ _9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