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V2 D4 C7 w( O2 r, ^, Q- g0 C
(2)分梳作用区隔距的选择。- _! b. {5 q: o8 G; O, `
①松解混料的任务主要在分梳作用区完成,此处采用较小隔距,有利于加强分梳作用,并可达到降低毛粒含量的目的。但是,必须同时兼顾纤维的损伤情况,既要充分发挥松解分梳的能力,又要使纤维的损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 J8 w, V# y! C- y+ f9 ~ I②混料团块在机内由大到小直至松解为单根纤维状态,因此预梳部分以及主体梳理机上排列的多只工作辊与锡林之间的隔距,也应按照由松到紧的配置,以适应混料梳理状态的变化。0 q3 Y5 ~ z4 \; h
③预梳胸锡林与上喂毛罗拉针齿间的作用,是混料喂入后经历的第一个分梳作用区,此处毛层厚、毛块大,此间的隔距最大,并以此为起点依次设置整机隔距。隔距过大,混料开松不够;隔距过小,纤维损伤严重。因此,该隔距应根据混料中纤维的长度、松散度及喂入量等因素合理选定。
& Q0 i) P; c3 ]# d8 k# d0 e④锡林和道夫之间的隔距应小于最接近的那只工作辊与锡林间的隔距,以加强分梳作用,并提高纤维由锡林向道夫的转移率。. ?; Q7 m. @ G2 @#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