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明朝时鼎盛的棉织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7 19: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v/ @9 y/ S5 ?* m3 Y
明朝时鼎盛的棉织业

4 k# K+ X5 w" S- G! R$ y* M
0 f6 i$ q- S4 q2 ?( g. s5 f
中国历代没有一个时期比明朝更重视棉织业的。
明代统治者对植棉业十分重视,除了以政令继续推广棉花种植和棉纺织生产外,还定有奖励办法。朱元璋立国之初即诏令天下“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为差。有司亲临督勤惰,不如令者有罚。不种桑,使出绢一匹。不种麻及木绵,使出麻布绵布各一匹”(《明史·食货志》)。洪武元年(公元1368)又颁布实物租税:“中书省奏,桑麻科征之额,麻亩科八两,木棉亩四两。”前项命令,不分地域,要求农民原则上都要种棉纳棉,如果自然条件不适于植棉也要纳布。迫使不种棉的农民只能买进棉布来完税。后项命令要求每亩的纳税额,种麻者比种棉者高出一倍。种棉比种麻税低一半的政策自然引导了更多的农户种植棉花。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又令各地农民“若有余力开地植棉,率蠲〔juan捐〕其税”(《洪武实录》)。所谓棉田免税的例子,就是这次开创出来的。一直到清中叶,江苏太仓的棉田还曾援引赋役全书上棉田免税的先例,得以蠲缓田赋。这些奖励植棉的政策,为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料,推动了棉纺织生产的发展。

, c2 o6 p0 R: `6 T+ a& E: N+ c* x
明政府征收棉花、棉布实物贡赋的地区,据《万历会计录》记载,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广、四川、江西各布政司及南北直隶各府。而各府所辖大部分州都缴纳棉花或棉布,如西安府所辖36个州县,征纳棉布的有30个;重庆府所辖27个州县,征纳棉花或棉布的有17个。征收棉布的数量,据《明实录》载: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6)每年征收60万匹,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增至90万匹,最高达一百七八十万匹。短短几十年,征收量就增加了数倍,说明到明代中叶时棉织业的生产已遍及全国,出现了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所说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的盛况。
0 x2 o& j6 G0 t" y! `
明代棉纺织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在江浙一带,特别是包括上海、青浦、华亭等县的松江区域,当时有“织造尚松江,染色尚芜湖”、“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在嘉善县)”之说。松江出产的棉织物品种很多,比较著名的有产自三林塘的标布,产自松江西郊的龙墩布,产自邑城的丁娘子布,产自青龙的药斑布等。销路最远最畅的则是三梭布,这种布织造时是仿制织秋罗的织法,在布机上加装软综,每三梭踏起软综一次,使经纱纠转,形成稀路小孔。三梭布由于采用罗组织的结构,特别适于贴身服用,据传明朝的皇帝都是用松江产的三梭布做内衣内裤。
明代还有不少棉织品是仿照丝织品经过提花加工的。如北京历史博物馆所藏明朱恩墓出土的松江布头巾,上面即隐现着织成的本色花纹。再如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用红、黄、蓝各种色线织成的条花和方格纹花布,配色简单明快,织法虽不十分复杂,但整齐有规律的几何形图案布局,充分表现出民间工艺质朴淳厚的气息。! R! E. N* O$ |7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1:1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