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u) I0 I: L6 N9 J @+ `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QC小组的管理成果:降低80支棉涤混纺色织纱棉结疵点 % _8 E! f7 M: u. W
& b1 M a% F% O0 m% Q" W9 x; o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支混纺精品色织纱线主导产品是80支精梳棉涤紧密纺混纺纱,于2013年3月开始试生产,由于应用了超细旦涤纶、长绒棉、紧密纺工艺、新型针布等大量新原料﹑新工艺、新器材,技术经验不成熟,十万米纱疵中棉结疵点居高不下,稳定性差,经统计发现,当棉结疵点数高于100个/105m时,成纱质量显著恶化,络筒剪切次数上升,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此情况,公司飞龙QC小组开展质量攻关,降低80支棉涤混纺色织纱棉结疵点。 0 }8 B6 W3 J& }& y. m* U& [
◆设定目标:据统计,2013年3月~9月公司80支精梳棉涤纱棉结疵点数平均达97个/105m,超出90个/105m的指标要求。小组对影响成纱棉结纱疵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初步排查,发现生条棉结多和细纱起球是影响80支棉涤色织纱棉结纱疵数的主要原因,应优先解决。经统计,纺棉生条棉结达80个/g以上,纺细旦化纤生条棉结达4个/5g以上,均超出内控标准。小组决定从减少生条棉结和细纱起球入手,将80支棉涤混纺色织纱棉结疵点降低至70/105m。 3 {5 F% S( ~, a) n2 n" L2 U! o! a
◆可行性分析:据小组统计,2013年7月份精梳棉涤80支纱棉结纱疵数曾经达到68个/105m,小于设定目标值。同时小组成员攻关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卓越,多次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有实力完成设定目标。 & K# m7 k9 h. B$ { W
◆要因分析: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生条棉结多”、“细纱起球”的原因,总结出新工操作技能未达标、锡林道夫速度及夕林盖板隔距配置不当、原棉成熟度未按标准配棉、工艺上车检查不到位、纺细旦化纤锡林针布配套不合理、细纱锭速高、网格圈保养周期不当、细纱三同心不到位、钢丝圈选型不当等多项末端因素。
' _4 F: w R: q; }/ G1 N 经逐一确认,小组最终确认锡林、道夫速度及锡林盖板隔距配置不当、纺化纤锡林针布配套不合理、细纱锭速高、网格圈保养周期不当、钢丝圈选型不当是造成生条棉结多、细纱起球的主要原因。 8 j" r; i" l# }' K& B' S. `
◆对策实施: 针对各项要因,小组对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从有效性、操作性、经济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各因素的实施方案。
. ^) Q4 v1 S3 j( L4 _) P8 g3 l, M4 C 针对锡林、道夫速度及锡林盖板隔距配置不当,小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锡林速度360rpm,道夫速度20rpm,锡林与盖板隔距8×7×6×6×7(英丝)为最佳工艺。
* n4 y0 ?1 Q. t 针对纺化纤锡林针布配套不合理,小组通过半个月的跟踪测试,70°工作角锡林针布纺化纤生条棉结平均为0.9个/5g,棉网清晰度达一类,效果显著。 8 F- e* V0 `( W: Y% G4 L3 F
此外,小组采用调节细纱锭速变频曲线,缩短网格圈保养周期,选择合适产地的BS型型钢丝圈等一系列实施措施成功将棉结数降至62个/105m,实现公关目标。
& u8 H# d) x7 i0 ^ ◆产生效益: 活动后,产品质量改进明显,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活动后附加值提高800元/吨,以每月产60吨纱线计算,每月累计效益4.8万元。 0 B ?* V& i! S( ~
同时,活动后细纱中纱阶段锭速度提高,自动络筒生产效率提高,每天产量比原来提高1.8%,每月累计增加效益2.9万元。 ' \' l' @+ ~/ j" Q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