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纺织705 于 2014-7-13 10:18 编辑 ! [, B- u5 c; e- {. |
+ N6 B5 J5 K/ ~) ~( L内容提要 $ Y5 X8 [# V9 z* o _
《荆楚汉绣》的作者冯泽民通过数年对汉绣所进行的民间访谈、查找文献、搜集资料等工作,对汉绣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针法技艺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荆楚汉绣》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全书包括汉绣历史沿革、文化内涵、艺术风采、工艺特色、艺人寻踪、绣品鉴赏等方面的内容。作者以科学求是的精神对汉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提出了汉绣是长江流域的四大名绣之一、是近代社会都市民俗的大众艺术、汉绣的六大审美特征等许多富有见地的观点,这将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视阈评价汉绣艺术。
$ B9 _0 j5 b$ T* B
8 y" y$ d1 Z# N# B《荆楚汉绣》图文并茂,集可读性、知识性和学术性于一体,力求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图例、生动的内容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汉绣真实的面貌。既适合于从事这一行业和相关专业的人阅读,同时也适合于关心和热爱汉绣的各界人士参考。
) K3 \; t0 O. F/ \
& v6 G$ O. Y# `/ v; c ~! @; a作者简介 3 I* {, S4 m+ x
8 U- z2 J8 ^ {
冯泽民,1951年生于湖北武汉,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服饰文化与史论研究、纺织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先后主持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摹金课题、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以及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多次获得省优秀教学科研奖,并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有《中国古代服装简史》、《服装发展史教程》、《中西服装发展史》、《倾听火师》等教材与专著,主编《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义集》。
4 D! o) I$ n" v+ I* J* C7 [
* u! g1 f- \+ n. _! l" V! A$ C目录 m, N7 n1 a( H. _( I
; u" Z2 m" v. D" M2 _" M3 X6 G$ L序 6 i( A5 a7 D; {% n
第一章导论 ( V* c' c; O. A( l7 G
一、刺绣及其类别 4 w1 [+ n+ c5 q; d1 X2 T: B0 z0 Z2 J
(一)刺绣概述 l9 M v( V4 m: s1 U" F- z- r6 U! b
(二)刺绣的分类及地域性绣种
1 {' E# V0 V, a8 ^2 i8 x- s4 L二、汉绣界说
6 B8 _2 } c1 I& v0 ~: V第二章汉绣历史沿革
8 E5 L& j: [! t) y: i( ]4 N# S一、缘起 5 `1 J& z2 p) d
(一)问题的提出
3 u9 x; R" O! Q! V% K7 n(二)楚绣与汉绣的关联
6 e) K1 I7 S- n3 E" v# ^4 ^& H- J(三)汉绣生长的土壤
& P0 L) u( N7 V1 ^二、汉绣兴盛 w+ p- N% ?' L
(一)地域性绣种的出现
$ F. G: r: v8 Q' `' D% n(二)汉绣的兴盛与汉口镇的崛起
) b* w1 _2 C( }0 d( h6 _9 P' K(三)绣花街的繁荣
( s; |; Z+ M3 g: ^5 t" H三、汉绣流变
' V( ~6 x" `! L% i1 f7 K! _7 M(一)20世纪上半叶的汉绣 2 }0 ?% [: U8 V7 q, h$ z5 t
(二)20世纪下半叶的汉绣 C% @) [7 R2 Y# x& i
(三)21世纪初的汉绣 2 T% K, e; s( x
四、汉绣体系
( X8 [1 Q( \9 Z( u& {+ J(一)洪湖汉绣 - @' e8 A0 ]; v! \3 u9 \
(二)荆沙汉绣
9 P! a& d4 d9 [( S. ^& K# k0 |(三)共同构建
5 `* @1 [" Z3 ^3 A& k- `第三章汉绣文化内涵
9 L+ L, Z$ @# z# e- u一、汉绣与楚文化 7 _/ |( I7 t; \1 L; y" h7 c* o. [' X
(一)楚文化概述 . v2 F0 X% C# R- z) }$ F& S. d* N
(二)汉绣艺术中的生命意识
; q# _5 O6 v1 _( E+ |& K$ {) s(三)汉绣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情怀 1 q+ p) o% y7 K0 E5 o
二、汉绣与戏剧文化 8 r7 h' Z# r x, K
(一)戏剧与戏剧服装 5 J& B! p: u6 ?5 H; D- U, S' ]
(二)汉绣与汉剧的历史渊源 2 ^, d0 f8 |6 V
(三)戏剧服装对汉绣艺术的影响
; d7 R7 {) d2 D! D: d# B三、汉绣与宗教文化
' F9 q$ @- `+ ^8 b(一)刺绣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 O2 I7 U! w* @
(二)汉绣艺术的宗教历史背景 8 ~0 j" b! C# d) R) f
(三)汉绣艺术的宗教文化意蕴
6 I. l! C7 X7 R. M' h四、汉绣与市井文化 % ?, d1 h5 H" O2 x4 G# U
(一)老汉口市井文化
# L4 K$ T& r- L8 x(二)市井文化对汉绣绣品种类的影响
1 ]/ Q; N9 a8 R& }(三)市井文化对汉绣艺术特色的影响 ! ?" O4 S; R+ D6 J5 T9 x- n
第四章汉绣艺术风采 / w/ y: q! A; m7 }# O' C/ o
一、汉绣艺术的表现形式
P& j6 w2 N" o- |( F( N: J. K(一)汉绣艺术选材 4 s% n! |( _; }! x) _' {! `9 [
(二)汉绣艺术设色 5 q/ k! i8 ?) _% E
(三)汉绣艺术造型与构图 * Z* ~, J$ r* x; ]* O
(四)汉绣艺术针法 - L. P7 \5 N- i/ H m
二、汉绣艺术的审美特征
/ c- \% o* ~) O) q: w3 l(一)满 + u' E) _$ U3 A% e9 m
(二)俗 ( e: @, a `- L. R4 L
(三)板 7 b" a! x' Y1 \1 q; M4 u5 l
(四)朴 + P: W: |/ x; ~
(五)粗 3 M! f/ g7 ~0 T0 s/ k- j
(六)奇 6 Q `8 y3 E1 E% _
三、汉绣艺术与其他地域性绣种
: z0 d h+ a, u0 }(一)汉绣与苏绣、湘绣、蜀绣——长江流域的四大名绣
0 R) s0 P1 z2 u) _4 H! z7 `(二)汉绣与黄梅挑花、红安绣活、阳新布贴——荆楚地区的刺绣家族 1 u8 L# B8 h7 j( @: ]$ ]9 H1 C
四、汉绣艺术价值判断
% m+ H n/ T& i; p/ }$ M(一)汉绣是超前的都市民俗艺术 + L( H; b3 ~$ v/ f
(二)汉绣是表现性造型艺术
2 B6 T6 ?5 N6 f(三)汉绣是近代社会的大众艺术 ( k4 d! Z7 f" {0 j9 ~; n4 J
(四)汉绣艺术是绣林中的另类
; c0 w2 C' W( r% Y* ]第五章汉绣工艺特色 : O; b2 l; b+ D: A3 ~( w' x* z" l
一、汉绣的工序流程 . e) w+ u- p e# t; K
二、汉绣的针法技艺 * J P2 o6 {# F# c, K
(一)传统与特色针法
5 O1 q& D+ T: |! M(二)创新与组合针法
4 l) o% V( Q" i2 v(三)其他一般针法
$ X2 `. M) s& A+ ~# c; i三、汉绣的材料使用 ; @, l7 i- w# u+ j; M$ B7 \7 G
第六章汉绣艺人寻踪
/ _5 ?3 i! w+ ?一、杰出汉绣大师——吴寿康、吴永芳 0 ?' k$ }6 N7 s4 t1 ^6 t# _, V
二、著名汉绣艺人戴美萱、姚振祥、李玉山
# Q" P p3 z* S, u1 I/ W4 r三、汉绣代表性传承人——任本荣 6 }4 D) m) ]& M$ B, o# T7 C" y: o
四、荆沙汉绣传承人——张先松
& J9 j8 H- G# k# T, g五、汉绣工艺大师——黄圣辉 2 I: A5 {, {* V+ V2 M* }
六、汉绣工艺美术师——姜成国 4 i6 Z+ H$ j3 Q" M1 d
七、湖北省刺绣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 , i: r% d- z3 m5 L: I! H. o. b
八、其他汉绣艺人及从业人员 * G$ o8 G. a, X7 t; B( H
第七章汉绣绣品鉴赏 * o( L* p$ v1 G: A
一、戏衣
! _+ ~' f( Y/ {. _; j二、宗教绣品 # t$ ^0 d ^% P2 E. {# }7 H, @ q% q8 ]
三、民俗及生活绣品 1 ], A2 Q4 r( P0 I! [) h7 E3 e
四、传世绣品 5 ~& T8 l8 S+ \ H8 h0 X: i- k1 Z
五、当代绣品
% |0 O9 k* n/ p% R, ~2 @( I. l5 o第八章汉绣传承发展 ' J2 `9 _, F- G6 B
一、汉绣遗产的当代价值
( f4 h8 d; H- ?( H(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9 p& D! x/ b1 |* V(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 C5 P2 J- _ ]3 R(三)适应市场、走向大众 + Q3 {2 A# C4 Y: g/ V/ e. X( i9 \
(四)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 I+ X) p9 ?4 [二、汉绣保护的几点思考 ! T# ?, g2 d: ]5 c' @
(一)坚持十六字方针 + n' N( f+ t; |# s# | `) L0 v/ q
(二)坚持地域性特色的保护
& K1 L: W. {# L/ K(三)坚持生产性保护 6 }8 @- u4 e4 H2 e
(四)坚持在创新中传承发展
- Y. J- @7 @0 ~6 ~0 Q! H附录一:汉绣艺人访谈录 5 L$ O: V) D" |# b
1.刘沛荣 h' X& \. D' L& W: l
2.任本荣 7 T. p& h1 m6 s& p' u% L" \
3.黄圣辉
, b# b/ y2 F. _+ c9 J; | H4.胡绍珍 * r* H5 b( {2 p8 z+ U
5.吴琼 3 {1 G, ?2 m! n d
6.姜成国 4 m, S" K) }" s7 ]+ y6 K
附录二:汉绣大师文论选
$ }( v0 a6 t4 X) F8 b. @7 H8 e一、吴寿康谈湖北汉绣沿革及针法、色彩、构图基本特点 % B* d) K# T3 g
二、任本荣谈汉绣的用料、用色、画活及画风
1 U" @: o0 |; R; @9 J三、张先松论文集锦 ) C: h6 e; s$ Y9 `
附录三:《武汉工艺美术行业志》节录
: e. h( T9 @# ^' Q9 g/ t o4 F. v附录四:“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 4 I9 R! O* F7 k% q
后记
4 B8 Q* Y( i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