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0 U# G0 C3 A5 }2 V+ F
中国古代丝织品的种类 % v& P' T. X t7 X( Z% [/ {
3 X8 d- ~6 F' i2 |' q. o中国古代丝绸纷繁的品种足以让我们后人眼花缭乱。商至西周的织物多为平纹或简单显花织物。春秋战国起,丝织品种逐渐增多,不仅有素织的绢、纱、缟、纨等,也有带花纹的绮和锦。唐代以后,不仅绫和罗的组织更加丰富,还出现了缂丝、缎、绒和妆花等新品种。 / @# w4 n" H/ E. y: d- E
丝织品分类方法 & a) r# E. D1 C' [* U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并非一个完整的分类方法。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3 j. U+ l. @0 S- i
1.绫
. s$ l2 W: ?1 J- I$ c9 N以斜纹组织为基本特征的丝织品,可分为素绫和纹绫。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绫盛行于唐代,其中以缭绫最为著名。 ' E* z8 P! f) F: Z" Q( Y% e1 S
2.罗 5 M" A- `. A% E% P, j
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著名。其中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 ; ^' y2 C# T) W
3.绢
$ k, r: i. i3 N) _& O" k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平纹类织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又有纨、縞、纺、绨、絁、紬(绸)等变化。 : N. y2 d7 T7 |3 E6 q
绸字原写作紬,指抽茧绪加捻成线织出的平纹织物。清代的绸有江绸、宁绸、春绸、绉绸等,指平纹地或斜纹地上显花的暗花织物。民国时期,大量的平纹素织物也称为绸。今天,绸成为丝织品的通称。 / I+ _% F! @2 {0 d) S
4.缎 ( h$ V- U& C7 p: P0 Z
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并形成外观光亮平滑的丝织品。缎织物最早见于元代,明清时成为丝织品中的主流产品。
2 b9 C8 _$ q5 H' m" q8 G5.妆花
9 r( u' u( I! d N采用挖梭工艺织入彩色丝线的提花织物。根据不同的地组织,妆花织物可分为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缎等。妆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 g- P; I1 s/ P' S" e9 L6.织金
& c- K4 _# ~5 W' x# z0 P/ D* O在不同地组织上再织入金线的织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元,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的纳石失。织金通常要求纹样花满地少,充分发挥显金效果。 8 l2 ~) t. g8 `, I0 P! Z0 n
7.1 经锦 " A% ^1 d3 d+ |: Y! v& M$ E V4 t* H, P
锦是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显花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织锦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经线显花的经锦。
) j9 ]" ` m2 u0 }. S7 p7.2 纬锦
- b# s# x! s* t% T: g, Y( Y受到西域纺织文化的影响,魏唐时织锦开始使用彩色纬线织出图案,称为纬锦。中唐起,纬线显花成为丝绸提花织物中的主流。
t9 ?" T3 n' N7.3 宋式锦
! S8 Y3 H* d+ U9 Y* ~$ O明清时期,苏州织锦颇为盛行,其部分花色继承宋代风格而称“宋式锦”。宋式锦采用特结经固结显花纹纬,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中饰以团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
4 S& P/ F4 s9 a! L+ W7.4 双层锦 3 L9 s3 ]0 P0 ]
以双层组织显示图案。其组织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明清又重新流行。其图案均为两色,正反面纹样一致,色彩相反。多为中小型的满地纹样。 5 ~$ A9 y- Z& D* ?: r7 B; _$ T8 f
8.绒
; c% S' U6 P% P, K% L" z D w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汉代出现绒圈锦,在锦上织出绒圈。明清时期的绒有漳绒、漳缎等多种名称。
: U3 x0 `& e: V+ Y% t% w* S9.缂丝 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2 r) q# N+ L1 m,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