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其他] 纺纱技术的演进和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0 08: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5 V1 T# S( U1 P  S
纺纱技术的演进和发展
9 o* e  s* Q* n* `/ z

2 c0 F- A9 t, ]& h/ ~  `6 c1 q9 Q
1.双手搓捻
. T0 `# p$ U/ r3 [
大多数天然纤维,例如羊毛、棉花等等,只有几吋长,所以必须先把它们搓成长纱,然后才能织布,最先采用这个办法的,大概是公元前9000年左右生活在米索不达米亚扎格洛斯山区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最先驯服绵羊的的民族。在此时,大概只须用双手搓捻,就可搓出原始的羊毛纱。后来,亚麻和棉花纤维也被用来制造纱线,使得织品的种类更为丰富。

( F/ `5 b+ n# }
2.手工纺纱杆及锭子
% C/ J! W; O4 F, M7 S7 K9 [
从公元前7000年左右起,人类开始用燃杆(纺纱杆)和锭子纺纱。纺纱者一只手拿着上有纤维的捻杆,另一只手把纤维抽成一根松纱,绕在另一根棒或锭子顶端的凹槽里。锭子底下用扁平的石块或锭盘加重固定。纺纱者把锭子像陀螺那样旋转,锭子便把松纱燃紧成纱线,然后再把纱线绕在锭子上。此种方法沿用了几千年,所制造的一些纱线质量相当好。
" R1 P8 ]7 n6 `8 V' s1 \6 B, Y
3.纺车

1 [& B( t4 u$ W1 n2 t0 f: R
纺车的出现对纺纱技术起了的重大的影响。一般认为纺车起源于中国,是由缫丝机演变而来。欧洲纺车的起源并不清楚,它们出现的年代较晚,最早记载纺车的年代约是在十四世纪左右。十五世纪,在撒克逊(如今东德一部分)出现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纺车,燃杆装在机器上,轮子用脚踏板操纵,这种机器可以同时纺纱和绕线,纺纱者于是可以腾出双手,减轻劳动力。

8 ~8 z6 @6 R3 f5 N6 l7 Q: {
4.中国纺车的演进

: E( h# \7 u% r$ a4 u6 ~. c) r
中国最原始的纺织工具应为纺砖,它是由石片或陶片所作成的扁圆形的纺轮,中间有一短杆,利用物体回转的惯性,从事卷绕捻合纱线的工作。 从出土的纺织品中,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即已有纺车。秦汉时,手摇单锭纺车已广为使用。
$ m" ]8 u6 J* T: W7 m/ M
宋代纺车的改良迈向突破性的发展,麻纺大纺车与水运大纺车的出现实际上已具备小型工厂的雏形。在纺织技术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的织造方法和提花工艺。棉织业也逐步发展。

8 y9 B- V4 s7 ^& }9 t5 V- J1 Z
同时由于棉织品在南宋跃升为织品的主流,为因应大量需求,只有发展更快速的纺棉纱机器才能解决问题。根据元陶宗仪所著<缀耕录>记载,宋末松江一地虽种植棉花,但因没有踏车、椎弓,只能用线弦与竹弧弹纺,效率极低。

: E/ c" g4 c9 z2 L/ J  {
元代元桢年间,流落涯州的黄道婆回到故乡后,有感于从事纺织妇女的辛劳,遂将其所学贡献,改良旧有的纺织机械成为一套集杆、弹、纺、织的生产工具。此外,她又创造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纱。三纺车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在机器纺车出现以前,即便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纺两根纱的人都非常不容易,三纺车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产量增加,而且这远比欧洲的「珍妮机」还要早上五百年呢。
- i: M& _- ?' d+ ]  z& M6 E, C
清代出现的多锭纺纱车,将手工纺织机器的发展推向高峰,对手工纺纱业而言,多锭纺纱车已是提升效率最完备、最快的纺车了。
( q9 i' w1 R" r
5.纺纱机械化
直到出现工业革命,市场急速成长,生产速度的需求增加后,才出现新的纺纱技术。从公元1738年至1779年的四十年间,纺纱由手工生产转变成庞大的工业制造。
$ ?; \# Y9 U( K$ ]+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说明|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754号 )

GMT+8, 2025-5-1 03:2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