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史] 丝绸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1 19: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6 q, |$ I- I
丝绸史话
陈娟娟  黄能馥

( N. d  W$ b/ k% `( J# U  ?* H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远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精美的丝绸,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波斯、罗马等地,受到人们热烈的欢迎和称赞。我国也因此被称为“东方丝国”。几千年来,美丽的中国丝绸,胜似天上的彩霞,地上的鲜花,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h0 ~! @) S) v" J! V  J( b/ y. ]' M一、发明蚕丝的故事# m' p: b. O1 W9 F
蚕丝是世界上最好的纺织原料之一,它丝支纤细,光洁柔软,耐磨耐拉,富有弹性,而且能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湿潮气。蚕丝能织成轻凉透明的薄纱,也能织成温厚柔软的丝绒;能织成华美的锦缎,也能织成素雅的绸绢。
0 S- }! c0 Z' z( @" T) E9 R说起蚕丝的来历,我们都知道它是从蚕儿的嘴里吐出来的。蚕,在远古的时候,原是一种野生的虫类。我们的祖先发现蚕茧打松以后,可以做成柔软温暖的丝棉,抽出的丝能织成美丽柔软的绢帛〔bó勃,就是绸〕,于是就把蚕拿回家里,经过人工饲养,把原始野生的蚕驯化成家蚕。有些蚕还可以按照它们的发育期,把蚕子放养在山野间一些它们爱吃的树叶上,随它们自生自长,等待蚕熟结茧,把茧收回缫丝。这同现代放养柞〔zuò作〕蚕的方法很相象。我国古代仅放养的野蚕,就有五种之多。- D" `! v! \7 `# z$ q- I  E! f, s
蚕丝的发明对于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人们就编出许多美丽的传说。我国古代“蚕神献丝”和“嫘〔lěi垒〕祖养蚕”的传说,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下面我们就简单谈谈这个故事:( i/ K7 a) j+ A8 _
远古时代,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当时,有一个叫黄帝族的部落把另外一个部落九黎族打败了。为了庆祝胜利,黄帝族的首领黄帝就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庆功会。当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庆祝胜利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身上粘着一张马皮飘飘然自天而降。她手里捧着两束丝,一束颜色黄得象金子,一束颜色白得似银子,前来献给黄帝。这位献丝的姑娘,就是传说中的“蚕神”。黄帝见了这样稀罕的东西,大为称赏,就叫人把它织成绢子。织成的绢子又轻又软,好象天上的行云,溪中的流水,原有的麻布简直没法同它相比。黄帝的元妃嫘祖,就亲自养蚕,并把养蚕的方法教给人民。这个神话只是古代人们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主观上的幻想。其实从发现野蚕到把它驯化饲养,是我国古代广大劳动群众长期实践的结果,自然不是“蚕神”赋与的,也不能算作某一个人的功劳。自从家蚕开始饲养之后,蚕种孳生繁衍,愈来愈多,渐渐遍及我们祖先所居住的这块富饶的大地。采桑、养蚕、织帛,就成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w) \3 J6 W$ r7 Z+ _& D0 p6 f1 o
考古工作者曾经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些保留着纺织品印痕的陶器,其中有一件陶碗的底部,保留着清楚的纱罗的印迹,这件陶碗现在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 J1 z& |  ^9 N- l, R1926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岭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经发现过一个被刀子割切过的蚕茧。这说明黄河流域地区的确很早就有了蚕。4 }3 |0 g# `+ ^# p$ G5 |
1958年,考古工作者又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用竹筐盛着的丝绢的残片、人字纹细丝带和丝线等实物,经科学方法测定,它们是四千七百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文物。另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刻有蚕纹装饰的骨器。) C  F/ s% _! ^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黑色陶器上,发现了蚕纹的装饰。由此可见,我国长江流域也已在很早就开始养蚕了。8 v; h( a3 M7 `; w( Z4 X

. K. _* T3 Z3 a% @9 o" l$ q9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一门古老的工艺
# w5 E' k. E6 I1 p, B8 M(1)丝绸织花技术的发明
$ f, K& _: p" V到了商朝(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我国的蚕桑生产和丝织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考古工作者在商朝贵族的墓葬中,常常发现玉蚕和金蚕。商朝铜器的装饰花纹中,也有蚕的形象。商朝的甲骨文中还有蚕、桑、丝、帛等字。
5 K: a$ Y2 R6 l' l  b3 q; C丝织品不仅成为统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还成为他们死后的殉葬品。考古工作者在洛阳等地商朝贵族的墓葬中,就曾发现了不少腐烂的丝织遗痕。在河南安阳还发现了商朝一个埋葬马车的车马坑。马车是当时大贵族的殉葬品之一,一般埋在坟墓的前面。这些殉葬的马车上面,覆盖着朱红色的布帛,由于年代久远,布帛已经腐烂,但它留在土中的残迹,还看得十分清楚。
% _3 k% p4 X+ F4 x" d- ]随着丝绸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生产技术也有了进步,发明了织花技术。这对人类的物质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贡献。织花的丝绸也是在河南安阳一个商朝贵族的墓葬中发现的。这块织着回形几何花纹的绢子,包在一个铜钺〔yuè月〕上面。这种铜钺是死者生前用来作礼器的,死后用织花绢子包起来放入墓内作殉葬品,后来绢子腐烂,就在铜钺上留下了花绢腐蚀的残痕。
2 v/ X( U& e$ Y4 I此外,在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一把商代遗存下来的玉戈,这把玉戈也残留着几种丝织品的残迹。其中有一处保留着清晰的雷纹绮的残痕。
) f6 Y; D6 D2 \4 U.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创造丝绸的劳动大众,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劳动人民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可以随便杀戮或出卖,据周代(约前11世纪—前770年)舀鼎的铭文记载,用一束丝一匹马,就可以交换五个奴隶,说明奴隶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统治是非常残酷的。, ~8 J/ g# [. Q. z
4 w, n, a$ T+ u: y+ C, v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 k: {+ }+ _" W2 M* }
(2)精细的分工
0 n8 }8 L: X) S) P9 r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官府专营的丝织手工业,它和民间的丝织业同时发展着。官府为了便于管理手工业生产,设置了号称“百工”的各级官吏。在丝绸生产方面,周朝政府设立了“典丝”官,专门负责丝织品的质量检验以及原料储存和发放等事务。另外还设立了“筐人”和“幌〔huāng荒〕人”,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及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画”和“缋”〔huì绘,就是画花纹〕,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画花绣花等装饰加工;设立了“典妇功”,管理纺织生产。因为当时从事纺织生产的,主要是妇女,所以把纺织劳动称为“妇功”。5 u- S/ ]0 Q3 `/ Y/ b
那时候,王室四时八节①的礼服和各种仪仗旌〔jīng京〕旗,帷幕巾布等等的织造,也都有专官管理。这些东西大都用丝绸来制作,足见周朝官府工场的丝绸生产,规模是相当可观的。丝绸生产的专业分工,也是很细致的。$ w3 I& f5 M3 z( v3 m9 n$ F) ^
当时,除了官府专营的丝织业之外,民营的丝织业也十分发达。政府设有“载师”官,负责管理民间的丝织业生产。我国西周到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诗篇描绘了妇女们养蚕织帛的劳动情景。比如《豳〔bīn宾〕风·七月》的第二、三两章,就有好几段是叙述养蚕织帛的景况的:+ ?2 r" s( w2 C6 h8 o) ~
春日載阳,3 A8 G  ]* H! D3 v$ g* ~8 c, }
有鸣仓庚。9 K7 @3 M6 y2 k8 W
女执懿〔yì益〕筐,
+ l6 B7 F# K/ H$ {6 [6 l* E遵彼微行,/ L% t; _* B! v6 ~
爰求柔桑。! A# f1 l- g6 l+ ~6 J& m
蚕月条桑,6 n4 r5 E( ^3 l, j& `
取彼斧斨〔qiāng腔〕,: E5 K- w' G# K; N
以伐远扬,
  j" v  }2 C0 J- I7 G. t猗彼女桑。3 O% B* [( k+ I: e4 }; K/ z
七月鸣鵙〔jué决〕,. Y2 x# G# _% z+ x0 u3 C
八月載绩。' P, H. ]5 M% k" m5 o: h3 z* G* l" s
載玄載黄,! _: U; B  W% f6 t; L( ~
我朱孔阳,# K, N+ A9 }3 N' Q& R9 |/ t- o7 E
为公子裳。; O) Y/ Y, p# H
〔译文〕春天里好太阳," h0 V8 F  z) w- t  c' p
黄莺儿叫得忙。
9 J; p6 [" t5 i1 F2 u8 c' R* ]姑娘们拿起高筐筐,0 w4 \% g' \; u1 a0 ^
走在小路上," }* V, u. A, {" ]& o# w
去采鲜嫩的桑叶。
* U5 N8 v, J, X+ E$ R三月里修桑条,9 {+ g0 l6 J9 \# Q& ?( j' x" ^' Q
拿起砍柴刀,6 c- G" B5 Y$ H- `/ B
太长的枝儿都砍掉,  a% v4 k4 e4 I" q8 {* A
拉着嫩枝儿绑绑牢。8 y- Q2 f5 @* Y9 e- ^2 \$ m, P
七月里伯劳鸟叫得欢,1 t0 W8 e, G2 Y* l8 {2 J' X, w
八月里绩布更要忙。. m5 a$ Q2 |9 f  \) D) K6 M
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
9 _2 b% L- Q2 w/ c朱红色儿更漂亮,1 a- o& X# p& c; y8 Z
得给那阔少做衣裳。) d; ~# i8 x5 h2 `  H& t
/ m% n1 N1 n$ v9 ^' _6 f3 Y* c9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3 g4 E& c) y  r8 e(3)“织锦”的出现
8 ~9 v$ t- e9 S! U“织锦”是一种多彩织花的高级丝织品,这种华贵的丝织品在西周已经出现了。《诗经》里,就有不少地方提到“锦”的名称,例如:
9 _8 ^9 \4 a/ n" v( V萋兮斐兮,
; b1 V0 M: E& g2 P成是贝锦。( J9 r3 j4 Z' p$ u6 _" n1 i
角枕粲兮,
5 {; v; S9 y. n. O/ H: O3 G锦衾烂兮。4 M& u/ ]5 T. Z- g
锦衣狐裘。2 x! ^. C- ?$ a4 T/ p7 p
衣锦褧〔jiǒng冏,麻衣〕衣,: I2 f$ g  X/ Q7 Q" ]1 p/ U
裳锦褧裳。
! M2 ]6 Y) h* S) x0 c  L. S彩绸亮啊花线明啊,
/ k+ O$ t5 C4 y. @6 P) y: ^织成贝纹锦。
0 x" x, f" d$ \. Y: z! g$ d( K' V6 i《小雅·巷伯》
& G3 r* N4 ?" z- V漂亮的牛角枕啊,9 a1 S# v0 E8 x: k
闪光的花锦被。  z& e+ o6 h; t  z
《唐风·葛生》
/ R# s% E: c  ]1 L1 b( U锦衣狐皮袍子。
8 P5 `) W5 u! B; d2 b- B《秦风·终南》8 y6 W8 l% h4 p  Z  }
锦衣外面罩麻衣,
7 F) K/ ~1 Y+ j6 a8 `! k锦裳外面罩麻裳。( i1 F3 j, Z, _6 H$ m/ n
《郑风·丰》
8 a9 Z! H9 @) b* C& J! t; ~& }8 l5 k《诗经》里有“锦”字的诗句还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引述,仅从上面所引的一些诗句里,就可知道锦的用途已经很广泛,人们用它来做上衣、下裳和被面等。& _' r$ R+ d7 l; D6 a- @
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两座西周奴隶主贵族的墓葬,出土了的文物中有一些玉蚕和丝织品的印痕。丝织品的印痕有些附在铜器上,有的附在尸骨下面淤积的泥土中。这些丝织品有的是三、四层堆叠着,可见在埋进去的时候,数量是相当多的。编者曾对这些丝织品的标本进行分析,认定品种有绢,经锦,和用“辫子股”针法绣成图案的刺绣,绣针针脚整齐,技术很纯熟,朱红色的地子和石黄色的绣线,色彩至今仍鲜丽如新。经锦是用两组以上的不同色的经丝,直接在织机上织出花纹,以一色作地纹,另一色作花纹。经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丝绸织花技术的重大发展。这种经锦在辽宁省朝阳县西周墓和山东省临缁东周墓出土的丝织品中,也曾经发现过。$ D) o$ z. g, ]8 ~+ @0 B
4 J' r& X& [! S, M! O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u  W9 x" @  N8 M(4)丝织生产遍九州. M1 p! ?7 W; S) y" i
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年)时代,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工具进行生产,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丝织品的生产也更加普遍。据史书记载,当时九州中的大部分州,如兖、青、徐、扬、荆、豫等州,都能够生产丝织品了。其中,兖州蚕桑很盛,出产“织文”——一种织着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青州出产檿〔yǎn演〕丝(野蚕丝)。徐州产玄纤、缟〔gǎo稿〕,玄纤是黑色的细绸子,缟是一种未经染色的薄绸。《战国策》里有这样一句话:“强弩(有臂的弓)之末,力不能入鲁(今山东)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强弩虽然能够射穿坚硬的铠甲,但是到了力将尽的时候,就连很薄的鲁缟也射不透了。扬州出产织贝,织贝大概就是贝锦一类的东西,花纹和花贝壳上的条纹很相似,所以称为“织贝”或“贝锦”。荆州出产玄、纁〔xūn勋〕、玑组,玄是黑色,纁是用茜〔qiàn欠〕草多次浸染而成的红色;玑组就是穿珠子用的丝带。豫州出产纤、纩〔kuàng矿〕,纤是细绸子,纩是丝绵。
7 D, ]3 W# c- U6 C1 H/ A- n1 Y0 T丝织品生产日益扩大,它的用途也越来越多。诸侯朝见天子以及诸侯间互相拜访、集会结盟等重大政治活动,必须用丝绸和美玉等物作为礼品。比如,当时作为礼品的六种美玉当中,璧玉必须配上帛,琮玉必须配上锦。《战国策》记载说:楚庄王有爱马,用锦给它做衣服。! s# n! T* `7 ?" L: h
诸侯们死后,丝织品是很重要的殉葬物,甚至棺材的内壁都要用丝绸装裱。在长沙战国时代楚墓中发现的殉葬品中,就有织花丝带(皮包上的带子),彩画加绣的丝绵被,两色提花的织锦,各色花绮、绢、纱罗、刺绣等丝织品。棺木四面内壁上裱糊着绣有精美的龙凤花纹的丝绸。棺木上面覆盖着帛画。1958年在长沙左家塘第44号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绸,品种更为突出,光说经锦就有六种不同的花色,花纹多数是几何纹,其中有一件褐地色小方格花纹的锦,经丝密度达每厘米140根,纬丝密度每厘米60根,每个小方格宽不过0.2厘米,小方格中心还嵌织着凸出的中心花。那是专门用一组特殊的“挂经”织成的,这组“挂经”只是在织中心花时同纬丝交织,在其余的地方它是浮挂在织锦的背面的,所以称为“特殊挂经”。这种“挂经”同纬丝交织的次数比普通的经丝少得多,它所承受的张力比普
9 O$ F, _4 E! I/ o8 S通的经丝也就少得多,如果不把“挂经”和普通经丝分别卷在两个送经速度不同的经轴上,织物表面就不能保持平整。由此可见,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多经轴的织机了。此外还有一件在深棕色地上织对龙对凤,并且加朱红地几何纹条子的经锦。这件经锦的花纹采用了自然形的形象,这在织造技术上也是重大的发展(因为过去只织制形象规则的几何纹),而且朱红色的彩条是专门采用牵“彩条经线”的办法织出来的,这就为后来汉代的“多色彩条经锦”技术,奠定了基础。& u2 p  Y7 z% k& o
1982年1月,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北江陵城西北21公里处发掘了一座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的战国楚墓马山一号墓,这座墓是一棺一椁的小型土坑墓,但棺内放满了丝织品,有六条宽46、长179—190厘米的锦绣丝衾(被子),和尸体上包裹的十余件用各种丝织品制作的衣著,品种有绢、纱、罗、锦、绣、绦等。锦的花纹多是自然形的风格,其中有一件是由龙、凤、神兽及舞蹈人等七种题材组成的。刺绣的针法仍为辫子股绣法,但针工规整。有一件绣罗单衣,用红、黑、金黄等色丝线绣出两面对称的龙、凤、虎纹。虎身用红黑两色绣出交错的斑条,正反两面花纹都非常清晰,龙凤和虎的形象威武雄壮,有蟠跃奔腾的气势。" \; L) z3 D1 L/ H/ \0 Y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已经开始向国外交流,因此在国外也有所发现,例如在苏联南西伯利亚的巴泽雷克古代游牧民族的贵族墓葬中,也发现了来自我国春秋时期的丝绸鞍褥面,上面绣着精美的凤鸟穿花纹样。& V- R8 V5 o8 @6 a
此外,丝绸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资力十分雄厚的大商人中,有不少是做丝绸买卖的。例如战国时候的大商人白圭〔guī规〕,就是靠做丝绸、粮食等生意发家致富的。
5 X$ d2 U# |; Y. C. k6 Y在丝绸贸易的刺激下,生产技术先进、土地肥沃的齐、鲁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我国丝绸生产的中心地区。这一带桑麻遍地,妇女们不仅会刺绣美丽的花纹,还能够织出很精致的丝绸。因此,人们誉称齐国“冠带衣履天下”。“齐纨鲁缟”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丝绸品种。8 x, R8 H$ |" k- c/ g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0 X4 r5 e, ?9 c  q7 ^# e) J8 h
(5)丝绸品种花样繁多
5 ~& M! a; Y3 X# }0 A- z2 f+ N6 m' [随着丝绸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绸品种也进一步多样化了。当时一些文献材料上提到的丝织品的名称就有帛、缦、绨、素、缟、纨、纱、縠、绉、纂、组、绮、绣、罗等十余种。这里还没有把前面已经说过的高级传统品种贝锦、织贝、织文……计算在内。可见我国古代丝织品种是多么丰富多彩。" T& e# u; v% p# {% v6 F3 q+ j
帛、缦、绨都是没有花纹的普通丝织品,绨的质地较厚。缟、纨、纱、罗、都是细薄的丝织品。其中纱、罗的组织比一般的丝绸复杂,它的经丝是互相缠绕纠织的,表面有透明的纱眼。明清时期纱眼布满织物表明的叫做纱,纱眼每隔一段距离成行分布的,叫做罗。我国古代所谓的纱,指方孔纱而言,它的经丝并不缠绕,但间隔疏朗、留出孔眼,就是现代织物学上所讲的假纱罗组织,在我国古代则称作方目纱或方孔纱。绮是斜纹起花平纹织地的丝织品。绫是以斜纹组织变化起花的丝织品。縠是表面起皱点的丝织品,因为表面的皱纹象粟粒状,所以叫做縠,其实就是绉。绉是利用两种撚〔hián年〕度不同的强撚丝交织而成,因它们发生不同的抽缩而起皱纹。机织纱、罗、縠、绉的出现,是我国丝织技术的巨大进步。纂、组是丝带子一类的织物。长沙出土战国时的丝带子,有的虽然只一厘米左右宽,但上面还织着精美的彩色几何花纹,也可说明那时丝织技术的进步。
3 I. Y" ]+ E: D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4 p5 h: G% a/ C, \5 }9 i9 P三、“丝绸之路”0 h# ^# ~" Q( w6 A, k* J) f4 D
汉朝除了普遍发展的民间丝绸手工业外,官府也拥有规模巨大的丝织手工业,例如设在长安的“东织室”和“西织室”,设在陈留郡襄邑(今河南雅县)和齐郡临淄(今山东临淄)的“三服官”,都拥有织工各数千人,专门织制各种王室专用的精美丝绸。高级的品种除“织锦”以外,还有“冰纨”、“方孔纱”、“雾縠”……等等。东汉(25—220年)时,四川的“蜀锦”驰名全国。西汉(前206—8年)以来,丝绸除供上层社会大量消费外,还有一部分通过西域①运到波斯、罗马等地。4 l6 W1 }/ c; E( b
公元前138年,汉朝杰出的外交家张骞〔piān千〕曾经出使西域。这以后,从内地去西域的陆路就更加畅通了。当时通往西域的大路有南北两条:南面的一条出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经鄯善(即古楼兰,在今新疆若羌)、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今新疆莎车),再向北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由疏勒向西,就可以到大宛(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北面的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今新疆吐鲁番)、龟兹(今新疆库车东)、到达大宛。南北两路在大宛会合,然后经布哈拉可到安息(即波斯,今伊朗)。从安息再往西可通往条支(今伊拉克)、大秦(即罗马帝国)。0 s( p3 d' j2 r
当时,汉朝的丝绸多由南路运往西域,再由西域经波斯运到欧洲。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以后“丝绸之路”的名称,就为全世界学术界所公认。
, u& y' }+ A% N+ s轻软光亮、华丽无比的中国丝绸,受到欧洲人的热烈赞美和欢迎,被当作至宝。他们把中国丝绸称为“大也勃儿”(意思是和真的一样),把中国称做“丝国”,对中国充满了美好的憧〔chōng充〕憬。  y8 w4 n( B: w, ~/ W6 E5 [
据西方的史书记载,罗马的恺撒大帝(前100—前44年)有一次穿着中国绸袍去看戏,大臣们认为那是破天荒的豪华。此后,男人们穿绸的就慢慢多起来了。& D$ T  \& P9 O6 e
随着丝绸的西传,中国的养蚕育丝和织绸技术,也慢慢地传到西方,而西方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也慢慢流传到中国来,在公元十二世纪中西陆路交通衰退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文比科学技术交流、经济往来的友好之路。3 A* U) s4 {/ M- u5 S, @$ ^4 g* `; H4 A
+ @& [6 }# Z1 |! X% ~" z& m" l6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w9 M: i6 N0 N- _+ K0 `5 J) ^; s四、考古工作中发现的汉代丝绸* t  h+ O- h# _: R  f
汉代的丝绸实物,在国内外的考古工作中多有发现,分布的地区也很广。国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内蒙古自治区、湖南、湖北、山西、河北等地;国外如蒙古人民共和国诺因乌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乐浪遗址、苏联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左岸奥格纳哈特地区,以及黑海北岸克里米亚半岛的克赤地区,叙利亚沙漠中的帕米拉、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杜拉、欧罗巴斯……等地,都有出土。
0 i# }  }6 _8 f; n$ g5 g( T; k/ {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葬里,曾发掘出大批西汉初期的丝织品,计衣著、鞋袜、手套等服饰四十余件,杂用织物二十种,还有整幅和不整幅的丝织物五十余件。丝织品种有:, K. _+ C& m8 m' S
(一)绢:经丝密度粗的每厘米55根,中等的每厘米75根,细的每厘米达120根。纬丝密度一般比经丝略松一些。细的绢一般作绵袍、几巾、枕巾、夹袱等的边缘,或作手套、香囊等用。: ~& x' J. j- H8 k4 T2 m+ I% }5 W
(二)方孔纱:这是一种质地轻薄、有方形纱孔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件素纱褝衣,衣长128厘米,袖通长190厘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市两。还有一块幅宽49厘米,长450厘米的纱料,重仅2.8克。汉代有一种“蝉翼纱”,同它很相近。这种薄纱在织制过程中从缫丝、牵经、络纬、穿综、插筘①到投梭织纬,都需精工细作,工艺技巧很高。这种纱料,有的还经过印花,也有的是印花后再用毛笔填彩的。2 J  U& X4 o# d7 M6 @
(三)花绮:这是在平纹地子上织出斜纹暗花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些是织出带耳的菱形花纹的,这种花形同汉代的漆耳杯外形相似,故称为“怀纹绮”。这种绮质地细薄透明,仿佛是现代的玻璃纱。还有一些是在菱形几何骨架内填双鸟纹和四面对称形花纹的绮,质地稍厚,表面都绣有五彩云纹,用作香囊、竽律(乐器)袋、衾〔qīn亲,被单〕等。, V4 n5 m7 w- J
(四)菱纹罗:这是利用特殊的绞纱装置织成的高级丝织品,特点是花纹和地纹都露有绞纱纱孔,花地透明。这类品种在我国山西阳高,甘肃磨嘴子,西北沿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乐浪遗址,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诺因乌拉等地都有出土,说明当时使用是很普遍的。
5 b7 ?% a  e' c/ y; x(五)起绒锦:这是一种多重经丝提花的丝织品,花纹由绒圈组成,有浮雕状的立体效果。如果把组成花纹的绒圈剪断,让绒圈的丝头散开,就相当于提花丝绒。因此,它就是提花丝绒的前身。
% c, ]+ S: Z6 K/ I起绒锦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诺因乌拉汉匈奴墓和我国甘肃武威磨嘴子东汉墓,以及湖北江陵汉墓中都曾发现。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起绒锦,有四种不同的花型,有的绒圈大小相等,有的绒圈大小相配,使花纹多一个起伏变化。这些起绒锦,主要用作衣服和衾的镶〔xiāng乡〕边,或者用来作香囊。) u0 i* w" C7 x% {; g
(六)经锦:这是西周、战国以来的传统品种,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经锦,同左家塘战国楚墓出土的经锦一脉相承,花纹题材除几何纹外,还有自然形象的兽纹和植物纹等。它是东汉丰富多采的经锦的光导。
7 r/ D* a0 X, |' Y(七)绦〔tāo滔〕:是一种狭幅织有八分体书文字①的丝带子,用来作手套和边锦。在丝织品上织八分体书文字的风尚,到东汉盛行一时,许多经锦,都织有表示吉祥的铭文。6 A4 i; f# n4 O2 Y! X
(八)组带:即织花丝带,用来捆扎东西。. _3 Y$ K; Z# j; c/ ?5 ^
(九)其他的花纹装饰:包括1.毛笔彩绘;2.以墨线印花,然后填绘色彩;3.以金、银粉印花;4.用辫子股绣法绣成五彩云纹;5.在方孔纱上纳绣图案花纹等各类品种。色彩有朱红、绛、紫、墨绿、黄绿、深浅褐、深浅棕、中黄、深蓝、宝蓝、浅蓝、银灰、黑、白、金色、银色等等,反映出我国在西汉初期丝织、印染、刺绣技艺的高度成就。5 |/ r% ^: E) P5 s1 |/ Q
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是西汉初轪〔dài代〕侯利仓夫人的墓葬。轪侯利仓的封禄不过七百户,而随葬的物品如此精美,数量如此众多,证明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无比奢侈,他们对劳动人民的掠夺剥削是无比残酷的。另一方面,这批宝贵的文物资料,却闪耀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光辉!
2 l) p/ Q: S1 N  l, S我国新疆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途,在古代“丝路”通过的地方,发现的丝织遗物特别多。从这些丝织品的不同织法以及它们的花纹风格上,可以清楚地判断出它们所属的朝代。汉代(主要是东汉)的重要丝织品种“经锦”,图案的变化极为丰富,其中最生动的,是那些以动物、云气等花纹为主题的图案。在这种类型的织锦中,各种动物的形象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在作为主题花的动物纹样周围,穿插着流动自如的云气和山脉纹样,使整个构图显得更加丰满和严谨。在花纹的空隙里,还织着各种汉字的铭文,例如“万世如意”、“延年益寿宜子孙”、“子孙无亟”、“昌乐”、“长乐明光”等等。
) Y% Y, c. w# f4 _; q& V东汉织锦的花纹,一般都是利用多种彩色的经丝织成的。经丝一般有三四组,每组经丝的色彩都不相同,其中有一组还采用分条换色的办法排成彩色条纹,以增加色彩的变化。遇到有花的地方,彩色的经丝就浮织在表面上,组成花纹。遇到没有花的地方,那些经丝就织在反面,使正面显露出地纹来。
0 J$ a" y1 X) q- M+ H6 T+ K这种织法,现在叫做“经丝牵彩条的重经织物”。使用经丝牵彩条的方法,能使纺织品不致过厚,而色彩可以增多,是一种符合经济、实用、美观原则的工艺设计。这种工艺设计从现代生产技术的角度来衡量,仍然具有科学的价值。/ @8 v2 |5 Z$ H8 X8 c& p2 n* q
通过对汉代的提花纱罗、提花起绒锦和提花经锦等品种的分析,我们可以断定,我国至晚在西汉初期,就已经有了性能良好的提花机。这一事实,从文献中也可以得到证明。例如,在古书《西京杂记》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西汉的大官僚霍光的妻子,有一次把二十五匹散花绫送给一个叫淳〔chún纯〕于衍的人。绫子出于巨鹿郡陈宝光家,织机有120个牵引线的镊〔niè聂〕。这种绫机可能就是一种用镊作为提花装置的提花织机了。
, u1 {+ g% t$ O1 }+ q3 s1 Z9 ^$ a9 V; ?, @$ b+ N! A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 N5 f2 a' I2 f' `" Z五、无比精美的唐代丝绸
% G2 L; B% U9 q6 D2 {, x4 G(1)门类齐全的“作”

( l7 |6 U; _4 {! e# U! U& @: M唐代(618—907年),是我国丝织手工业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丝绸生产各个部门的分工更加精细,花式品种更加繁富,丝绸产区更加扩大,织造技术也大为提高。
' {0 s+ _' |% S唐朝的丝织业也和过去历朝一样,主要分为民营和官营两部分。这里,我们只谈谈官营的丝织业。唐朝官府经营的丝织生产,由织染署负责管理。织染署下面又设立了二十五个“作”,各有专门的分工。这二十五个“作”是织絍(织绸叫絍)之作十个:布、绢、?〔shī师,粗绸〕、纱、绫、罗、锦、绮、■、褐(粗布)。组绶(织有花纹的丝带)之作五个:组、绶、绦、绳、缨(帽子上的装饰物)。?〔chóu绸,比较厚实的丝绸〕线之作四个:?、线、弦〔xián玄,用作琴弦〕、网。练染之作六个:青、绛、黄、白、皂、紫。
* X/ T- X' i8 ~7 k& o) n从这许多“作”的名称,就可想见它们组织的庞大,分工的精专了。以上是直属中央的机构,在各地还有属于地方领导的织锦坊,等等。/ H! n5 g: v0 O
(2)名目繁多、花式新颖的贡赋丝绸
: ~3 N! T% l. K: f& P唐朝初年,把全国分为十个道,各道每年要向朝廷交纳一定数量的贡赋,丝织品是贡赋中很重要的一项。当时各道作为贡赋向朝廷交纳的丝织品,名目繁多,花式新颖,例如,河南道仙、滑二州的方纹绫,豫州的鸡鶒〔chǐ尺〕绫、双丝绫,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文绫;河北道恒州的孔雀罗、春罗,定州的两窠?绫;山南道荆州的交梭縠子,阆〔làng浪〕州的重莲绫;江南道润州的方棊〔qí棋〕、水波绫,越州的吴绫;剑南道益、蜀二州的单丝罗,益州的高杼〔zhù柱〕衫段(缎),绵州的双?〔xún旬,一种用股线织成的丝织物〕,遂州的樗〔chū初〕蒲棱等等,都是花色绮丽的高级丝织品。8 E, @8 F0 T) Z/ W: Y0 Q! ~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唐初丝织品的主要产区还是在北方。
, K6 \! W5 a" F' T安史之乱以后,北方遭到战火的摧残,而江南地区没有直接受到战祸,破坏较少。这样,江南地区的丝织业迅速地发展起来。江南道越州的“缭绫”、宣州的“红线毯”都是名重一时的高级丝织品。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他所写的《缭绫》一首诗中,描写那皎洁精美的缭绫“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即花纹)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在另一首名叫《红线毯》的诗中,诗人用“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的诗句,来形容红线毯的松厚柔软。
* d3 \" E7 p" Z# X(3)精美的丝绸图案/ |' W0 O: h( O3 V! M" U- ?
前面在介绍唐朝各州贡赋的丝绸品种时,已经提到了许多新异的图案名目。但是,那些图案名目,只是当时流行的花式。此外还有不少特别精美的花式,是上层人物才能享受的精品。下面举几个例子:
+ [+ Y5 j0 U! x  Z% F1 e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时,有个叫窦师伦的,在四川益州大行台任上,曾创制了不少丝绸花式,其中有对雉〔zhì至,野鸡〕、斗羊、翔凤、游麟等花样,一直流行了几百年。因窦师伦受封为“陵阳公”,人们就把那些花样称为“陵阳公样”。我们从新疆等地出土的唐代丝织品中,经常可以看见成对成双的动物花纹,形象很丰满。2 N$ v. R1 O% c3 W9 w
唐朝文学家陆龟蒙在他所写《纪锦裙》一文中,叙述了他所见到的一条锦裙,锦裙上面织着二十只势如飞起的鹤,每只都是折着一条腿,口中衔着花枝。鹤的后面,还有一只耸肩舒毛的鹦鹉。鹤和鹦鹉的大小不一,中间间隔着五光十色的花卉〔huì汇〕。这类花纹在现在发现的唐代铜镜和漆器等工艺品上面,也常常看到。! K2 p2 g& z5 y8 K' `
唐朝韦端符写的《卫公故物记》中,提到一件紫色花绫袄子,袄上织着树林,树下有狻猊〔suān—ní酸尼,狮子〕、?〔chū出,虎一类的动物〕、骆驼等动物在奔驰,还有猎人在骑马射猎。我国各地出土的唐代丝绸和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丝绸中,有一种“狩猎文锦”的花纹就织有这些形象。那骑射的人物,飞奔的走兽,飞翔的鸟,以及树木花草,都容纳在圆形的团花之中。在团花外面,还点缀着串珠形的图案,层次分明,组织紧凑。这一类构图通称为“联珠团窠纹”,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装饰形式。
/ ?4 |; f9 u8 T8 }唐代宗(763—779年在位)时,有一些丝绸品种被禁止织造,其中提到一种“独窠文绫四尺幅”的花样,照词意解释,这是一种直径长达四尺的大团花。一个大团花就能布满丝绸的整幅宽面,所以叫做“独窠文绫四尺幅”。日本正仓院保存的一幅唐代狮子舞锦,一只狮子在宝相花枝藤中漫舞,在每朵宝相花上面,都站立着载歌载舞的人物,有的打着长鼓,有的弹着琶琶,有的吹着笙笛。花纹的单位足足有三四尺长,整幅画面充满着一片欢腾热闹的景象,气魄真是宏伟极了!
8 c$ r+ H0 u$ b5 X$ I; k, U3 o2 u3 ^(4)精工细作的织造技术3 n* G. V% q/ u
唐朝的丝织品种很多,单以织锦来说,现在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实物中,就有用染花经丝织成的“广东锦”;用很多小梭子根据花纹颜色的边界,分块盘织而成的“缀〔zhuì坠〕锦”;利用由深到浅的晕色牵成的彩条经丝,织成晕色花纹的“大繝〔xián闲〕锦”;利用彩色纬丝显花,并分段变换纬丝彩色的“纬锦”;利用经丝显露花纹的“经锦”,等等。这些丝织品种的实物,在我国西北古丝路经过的地方也都发现过。
. x( I8 n3 a8 V1 V8 P8 y4 a. W其中广东锦就是现在流行的“印经织物”的前身。缀锦就是中国所说的“缂〔kè克〕丝”日本称它为缀锦。用经丝牵成晕色彩条的办法,在现在的纺织生产中也经常运用。经丝显花的经锦,是汉以来的传统方法。用纬丝显花,分段换色,要不断换梭投纬,织制时比较费事,但纬丝可以比经丝织得更密致。用纬丝显花,花纹就可以织得更加精细,色彩的变换也可以更加自由。因此,纬丝显花和分段变色的方法,在现代的丝织生产中仍然是主要的技艺。
/ F# Q3 s7 K' l" v根据目前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唐朝初年,就已经生产纬锦这种品种了,故宫博物院保存着一件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31号墓出土的瑞花几何纹纬锦,这件锦是和高昌义和六年(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的文书同时出土的,说明它最晚生产于公元619年。这件纬锦的花纹,也是初唐时期中原流行的典型式样,它是用一组蓝色的纬丝织出斜纹组织的地纹(三枚右向斜纹),另外用两组纬丝织出花纹。织花纹的两组纬丝中,有一组是白色的,专门用来织花纹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组是分段换梭变色的,用来织花心部分,在标本上看到换梭的颜色有大红、湖绿二色。这件文物标本还保留着17.3厘米长的幅边,从幅边能清楚地看到纬丝回梭形成的圈扣,以及幅边的组织规律。# Z1 @+ o: g$ ?& e% I' C3 o! c! T
斜纹组织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早已发明的织法,江苏吴县草鞋山属于新石器晚期青莲岗文化的遗址曾出土斜纹组织的葛布。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陶器底部、发现过斜纹织物的印痕。《易·系辞》有“参伍以变、错综其数”的句子,就是用斜纹织法的纺织述语来解析卦象的。因为织机上用三片综或五片综交错提沉,都能织出斜纹变化的花纹。从商、周到西汉,用斜纹起花的纹绮更是屡见不鲜。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曾出土斜纹组织的“千金绦”。都证明斜纹织法是我国传统的技艺。但有些人以为中国古代没有斜纹织法。以为中国斜纹织法的纬锦是公元七世纪末才从西方传来的。现在都已为我们考古发现的实物科学地证明它们是一种错误的判断。# |9 H2 f: i9 }
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丝织品中,还有一件由两组不同色的经线和两组不同色的纬线互相交织成正反两面花纹相同的双面锦,正反两面的区别仅仅是花纹的颜色和地纹的颜色互相转换,即正面花纹的颜色,在反面恰恰就是地纹的颜色;而正面地纹的颜色,在反面恰恰就是花纹的颜色。这种双面锦的织法,就是现代“双层平纹变化组织”的织法,它的优点是正反两面都能使用,组织牢固,使用性能高。9 N8 u. C% }- v4 ^
唐代的印花丝绸,花色也很多,印花加工的方法,除腊染、夹板印花、木板压印等方法外,还有用镂花纸版刮色浆印花及画花等多种方法。/ V7 V0 y5 y0 B9 O
唐代的薄纱,也织得很好。当时的贵族妇女,肩上都披着一条“披帛”,大都是用薄纱作成的。另外还有一种用印花薄纱缝制的衣裙,也是当时贵族妇女们很喜爱的服饰。
8 E: j0 F' k5 j- K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1 1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 M% T8 k7 b( V+ e/ B4 e
六、宋代的织锦和缂丝
$ K. U5 y+ V# b0 D; C7 I1 i, B到了宋代(960—1279年),民间的蚕丝生产和织帛生产开始有了分工。农村妇女养蚕缫丝,却不一定自己织绸了,而是把蚕丝出卖给专门的“织帛之家”(即机户)去织绸。养蚕和织帛的分工,大大推进了丝绸纺织业的发展。! ?' X4 ~/ g5 K4 Z- C) v8 ?1 Q- d; j
宋朝欧阳修在一首送客诗中写道:“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可见民间丝绸纺织业已在城市兴起。
9 ]1 ^/ V# y3 }" l8 B宋朝民间机户和机坊生产的丝绸,数量非常大,政府每年都要向民间征购巨额丝绸,如绍兴元年(1131年),就在浙江、湖北征收?三十九万匹,川、广、湖南、两浙征绢二百七十三万匹。
4 }0 h: ]# r6 S; E- k+ O(1)具有写生风格的织锦
. ~) g! f- A% G8 ?8 I5 K+ n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它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生风格,图案形式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图案的题材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对后来的丝绸装饰艺术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y: c) F! k7 i/ T. i3 n6 Z& L1 L
成都是当时织锦的重要产地之一,北宋(960—1127年)时,成都转运司在那里设立锦院,专门生产上贡的“八答晕锦”、皇帝赏赐臣僚的“官诰锦”、“臣僚袄子锦”,以及为广西各少数民族喜爱的“广西锦”。' Q: ?; u& f3 \- v! R
“八答晕锦”用多边几何形作图案的骨架,在骨架中的主要部位填入写生风格的花纹,在其他次要部位辅以各式细巧的几何形小花。它是由几何图案和自然形图案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景色花纹,适合室内铺陈和装裱锦匣、字画裱首等用。这种图案形式一直到清代(1644—1911年)仍然很流行。2 D1 u9 ^3 Y% R  N/ G; Q8 J% t
“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用的。其中有一种“灯笼”图案,据说是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时文彦博为了讨好仁宗的张贵妃而叫人设计的。灯笼图案象征“元宵灯节,君民同乐”,所以又称“天下乐锦”,这当然是欺骗群众的一种手段。当时还有用南方翠色的羽毛捻成线,织出狮子纹样的织锦,称为“翠毛狮子锦”,也是皇帝赏赐大臣的贵重礼品。
( n+ @- C' w7 o1 W- L4 ], W到南宋(1127—1279年),成都织锦的花色更为繁复美观。当时茶马司锦院生产的细色锦,有青丝瑞草云鹤锦、青绿如意牡丹锦、真红穿花凤锦、真红宜男百花锦、四色湖州百花孔雀锦等二十多种名目。这些花式对明(1368—1644年)清时代的织锦艺术影响很大。南宋茶马司锦院还制作各式锦被,后来,成都的丝织被面也就成为全国著名的传统品种了。/ c2 h1 O' T& Q+ F& N* D3 N4 i) B
(2)缂丝' K  t' Q% G! D4 h
缂丝,又名克丝、尅丝和刻丝,我国唐代已有这种品种,宋代成为我国著名的丝织艺术品。缂丝是用许多特制的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画稿花纹色彩的轮廓边界,一小块一小块盘织出来的。日本人把它叫作“缀锦”。运用这种织法,能织出无比精细的花纹来。但是很费工夫,大件的作品,往往要几年才能织成。辽时,北方地区就用来製作女衣和被面。但缂丝这一名称,却是宋朝才开始有的。北宋时,定州成为缂丝的主要产地,产品多供画院装裱名人书画。如今,我们在故宫博物院还可以看到北宋的缂丝织物“紫天鹿”、“紫汤荷花”、“紫鸾鹊谱”,等等。4 w2 a( c* ^. V% n. O& G
南宋时,缂丝的产地扩大,江南的镇江、松江、苏州等地都产缂丝。著名的艺人如朱克柔、沈子蕃、吴煦〔xù序〕等,专门仿织赵昌、黄荃、崔白等名画家的书画,织得和原作一样。故宫博物院里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一部分作品。" I9 s7 A  U) b# T- A. |% F
缂丝技艺在明清时期更趋精湛,作品除欣赏性的书画外,还有龙袍、台毯、坐垫、香荷包、宫扇等物。! h1 \& M) R! d/ p# \& c

4 @. l8 S9 K  |7 B2 x: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6 21:3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