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k: s- T2 Q9 U- @8 W# D(2)精细的分工
0 k- V1 ?2 `8 X p. M商周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官府专营的丝织手工业,它和民间的丝织业同时发展着。官府为了便于管理手工业生产,设置了号称“百工”的各级官吏。在丝绸生产方面,周朝政府设立了“典丝”官,专门负责丝织品的质量检验以及原料储存和发放等事务。另外还设立了“筐人”和“幌〔huāng荒〕人”,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及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画”和“缋”〔huì绘,就是画花纹〕,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画花绣花等装饰加工;设立了“典妇功”,管理纺织生产。因为当时从事纺织生产的,主要是妇女,所以把纺织劳动称为“妇功”。
' L" n% y- Q& h" d$ V那时候,王室四时八节①的礼服和各种仪仗旌〔jīng京〕旗,帷幕巾布等等的织造,也都有专官管理。这些东西大都用丝绸来制作,足见周朝官府工场的丝绸生产,规模是相当可观的。丝绸生产的专业分工,也是很细致的。/ a# F# A3 G# B I
当时,除了官府专营的丝织业之外,民营的丝织业也十分发达。政府设有“载师”官,负责管理民间的丝织业生产。我国西周到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诗篇描绘了妇女们养蚕织帛的劳动情景。比如《豳〔bīn宾〕风·七月》的第二、三两章,就有好几段是叙述养蚕织帛的景况的:
0 r- R9 X( D) c, Z春日載阳,
V; y7 K, n2 b有鸣仓庚。/ j G: V3 B+ a" a
女执懿〔yì益〕筐,
) O/ R- @; p* V遵彼微行,; X! @2 Z4 s' a. c; o4 g# w
爰求柔桑。( }% Z4 E( R/ Q; k7 E ]
蚕月条桑,
9 h& S6 S) K+ C# [* X取彼斧斨〔qiāng腔〕,1 w8 S" x8 r7 R+ h
以伐远扬,$ A' I; Q, E+ ^% s/ k( V
猗彼女桑。
* E; H/ B# v3 P& r8 V七月鸣鵙〔jué决〕,# u5 R) i, I+ j; h. ^0 d6 u
八月載绩。$ z9 P3 i/ J6 [$ C8 l
載玄載黄,, Y4 i* \5 W( B! t9 V& ~
我朱孔阳,
' _2 n* s0 a. t" r3 r! g. o为公子裳。
6 h) b: D$ p2 H〔译文〕春天里好太阳,
+ ~7 i8 C( H/ P) \! t$ l黄莺儿叫得忙。( f+ Z/ b6 @: _9 q1 ^
姑娘们拿起高筐筐,
3 I0 F% S3 z3 W+ k; I走在小路上,
- M5 V$ f! C5 \9 q/ o9 Z# `去采鲜嫩的桑叶。% v# t( Q8 g$ ?" l. s% `& K
三月里修桑条,' x" S. J7 A' X7 g# n
拿起砍柴刀,7 E- s/ W8 @: h& V0 ~6 a
太长的枝儿都砍掉,
2 [$ s9 N2 N0 w" w3 D0 M% e8 K拉着嫩枝儿绑绑牢。0 N% }. C6 `1 c
七月里伯劳鸟叫得欢,( Q" x0 D6 v; i
八月里绩布更要忙。
/ w+ t) c4 `; t! Z染出丝来有黑也有黄,
. V, z& h, R6 |5 _2 Z朱红色儿更漂亮,0 @- f$ a, E+ v( O# M
得给那阔少做衣裳。- ]) n, N8 f/ _; ]$ ~
& p9 a5 M8 l; q0 C+ B/ G-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