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密度
7 s2 f U4 L. D; C1 I2 ~针织物密度用来表示在纱线细度一定的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密度有横密、纵密和总密度之分。纬编针织物的横密是沿线圈横列方向,以单位长度(一般是5cm)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纵密为沿线圈纵行方向,以单位长度(一般是5cm)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总密度是横密与纵密的乘积,等于25cm2内的线圈数。横密、纵密和总密度可以按照下式计算:
9 {3 x) S6 e v3 U8 xPA=50/A
/ V2 f! D- Y+ h) k" a1 ^. j) BPB=50/B
, C$ }1 s8 T/ x% P5 R# ?% n" RP=PA×PB }6 v0 e- S! c; n
式中:PA——针织物横密,纵行/5cm;8 C7 z$ J, I8 |. L4 `+ u
PB——针织物纵密,横列/5cm;2 x8 B2 G% t3 ^7 }- y3 I5 D
A——圈距,mm;6 `, t7 y: S) Y* Y& d! t5 I
B——圈高,mm;
- R9 z* A: H0 n& i0 DP——总密度,线圈/25cm2。. `" I+ s7 }; R# O1 t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或几种针织物所用纱线细度不同,仅根据实测密度大小并不能准确反映织物的实际稀密程度(即空隙率多少);只有在纱线细度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较大的织物显现较稠密,而密度较小的织物则较稀松。针织物的横密与纵密的比值,称为密度对比系数C。它表示线圈在稳定状态下,纵向与横向尺寸的关系,可用下式计算:
$ H* t7 ~8 F- _C=PA/PB=B/A
' r! o0 `# Z9 A/ H' q, q密度对比系数反映了线圈的形态,C值越大,线圈形态越是瘦高;C值越小,则线圈形态越是宽矮。由于针织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拉伸而产生变形,因此针织物尺寸(即密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就将影响实测密度的正确性。因而在测量针织物密度前,应该将试样进行松弛,使之达到平衡状态(即针织物的尺寸基本上不再发生变化),这样测得的密度才具有实际可比性。
# n. E8 k8 Y1 O/ v/ D2 w* `0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