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s& t# c4 M+ Q) H$ U5.防静电服生产行业发展前景 (1)行业现状 中国的特种防护服产业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对各种特种防护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特种防护服的防护性能、品种、质量、款式、颜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防静电服是所有特种防护服中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品类。资料显示,中国的职工总数约为2亿人,每年的各类防护服装年需求量约在12000万套左右。特种防护服的年需求量约占全部防护服装的35%左右,约为4000多万套。其中,防静电服用量最大,约占特种防护服年需求量的40%左右,约为1600万套左右。防静电服将以每年10~15%左右的速度增长,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需要企业和行业共同去培育发展。总体上讲,防静电服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一是社会需求逐步扩展。二是法律法规和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安全投入逐年增加。但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对其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认识不足,对该产品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依然不够。同时,从业人员自身处于弱势一方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其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了解不深,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自身所处的危险环境知之甚少,也不会通过提出防护装备需求来维护自身权益。在此情况下,一些企业视国家法律法规和职工生命为儿戏,剥夺职工使用防护用品的权利;有的将其看成是福利待遇,在分析伤亡事故时很少想到从个体防护装备方面寻找原因。因此,行业依然处在一个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却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忽视而一度成为边缘产业的尴尬境地中。 政策的推进为防静电服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在产业中防静电服的生产企业大多数规模小、产量低、分散度大,大部分企业重加工、轻研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而一部分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无证产品仍在流入市场。 此外,对于目前正在使用的防静电服标准GB12014-2009,在具体执行和使用中存在一些困惑:一是面料点对点电阻和成衣带电电荷量之间的关联度问题,二者如何兼顾的问题;二是A级防静电服指标设置的非常高,高于国际标准,必要性问题值得商榷。这两个问题的存在,给防静电面料和防静电服生产企业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也给使用者造成了一定的误导。一些企业无谓地去选择高级别的防护性能,提高了采购成本,实际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给供应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麻烦。 (2)促进或制约因素 制约因素:第一、人力资源欠缺。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初、高中文化程度,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第二、研发能力薄弱。目前,大多数劳保科研机构致力于从事个体防护装备新产品研发的较少,而生产企业受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自身的研发能力不足,新产品问世较少。第三、品牌打造不够。目前国内产品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与国外产品依然差距不小,其主要原因在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不够。 促进因素: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正在进一步加快推进防护装备系统规范体系的建立,正在逐步制定、实施真正适合从业人员个体防护的产品标准和配备标准,让用工企业在为劳动者配备防护用品时有法可依,让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时有章可循。2016年3月,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先后进行了个体防护装备强制性标准的整合精简和推荐性标准的集中复审工作,为构建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内容科学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奠定了基础,并朝着逐步实现“一个市场、一条底线、一个标准”的目标不断努力着。更可喜的是,国标委十三五规划中已经将强制性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纳入其中,一套更科学、更全面、更适宜的配备标准将会陆续制定、发布和实施,这必将对中国的职业防护领域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对广大劳动者、用工单位和生产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3)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职业健康安全的不断关注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同时加之国家个体防护装备系统规范体系的逐步建立带来的利好,我们有理由相信,以防静电服为代表的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必将迎来崭新的明天,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依然需要企业在“创品牌”上继续加大力度,除了巩固品牌具备的良好顾客口碑、独特专业素养、过硬产品质量等基本素质以外,还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和品牌定位,进一步挖掘和培养特色鲜明的品牌核心素质,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为企业长足发展输出源源不断的“核动力”,保证企业在正确的道路上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发展,为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为在综合竞争力上赶超国际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防静电毛针织行业是防静电服行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当前防静电毛针织服属于全面调整、产业升级时期,面临挑战也更是机遇。随着宏观经济的改善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防静电毛针织服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将朝品种花色越来越多、系列化、时尚化、高档化、舒适化、功能化和品牌化趋势发展。(节选) (来源:江苏省纺织品经销行业协会劳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