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棉] 新乡媪(元·乃贤):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21: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乡媪

: G9 V2 P) j9 p# L1 B% Z
元   乃贤

, E' X* E$ h7 N$ h
蓬头赤脚新乡媪,青裙百结村中老。日间炊黍饷夫耕,夜纺棉花到天晓。
棉花织布供军钱,倩人辗谷输公田。县里公人要供给,布衫剥去遭笞鞭。
两儿不归又三月,祇愁冻饿衣裳裂。大儿运木起官府,小儿担土填河决。
茅櫩雨雪灯半昏,豪家索债频敲门。囊中无钱瓮无粟,眼前只有扶床孙。
明朝领孙入城卖,可怜索价旁人怪。骨肉生离岂足论,且图偿却门前债。
数来三日当大年,阿婆坟上无纸钱。凉浆浇湿坟前草,低头痛哭声连天。
恨身不作三韩女,车载金珠争夺取。银铛烧酒玉杯饮,丝竹高堂夜歌舞。
黄金络臂珠满头,翠云绣出鸳鸯裯。醉呼阉奴解罗幔,床前爇火添香篝。

3 t1 Y, R8 ?4 s$ u% P:《新乡媪》一首,余同年塔海仲良宣慰君之仲氏乃贤易之之所作也。其词质而□,丰而不浮,其旨盖将归于讽谏云尔!昔唐白居易为乐府百馀篇以规讽时政,流闻禁中,即日擢为翰林学士。易之他诗若《西曹郎》、《颍川老翁》等篇,其关于政治,视居易可以无愧。而藻绘之工,殆过之矣。况今天子圣明,求言之诰,播在天下。当此之时,易之之诗,或经乙夜之览,则其眷遇,又岂下于居易哉!故余三复之馀,谨识其后以俟。南台中执法濮阳盖苗耘夫书于京师寓舍。
; h6 s' o' m: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23: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ǎo] 媪:年老的妇女。
本诗描写了今河南新乡(元朝也称新乡)一位农村老妇日间炊黍饷夫,夜晚纺棉,终年辛勤劳作......

8 X+ D* e( @4 q; K! S* Q
在本人能寻找到的古诗词里,棉花这个词的单独出现,这首元代的诗词是首次记载。在元朝前后,棉花大部分时候也都是与木结合,以木棉花为词,频频出现在古诗词中。古文献中也没有记录中原地区大面积种植木棉树。就是有也是一种观赏。九世纪,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的《苏莱曼游记》记述在唐时的中原看到木棉花,当时人们主要还是把它当作“花”来观赏,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这里的棉花是不是指现在的棉花呢?当时的棉花是否已经从西域或南疆传到了中原,并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4 J5 o& X" Y& E5 z! A0 t# `4 @3 R
我想元朝时的新乡也许就种植了现在的棉花。其理由还有两个:
​1.乃贤是西域葛逻禄(或译哈刺鲁)族人,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西部。新疆地区早有棉花种植,他不可能认错。
, }& n- K* c0 a" N1 S! i& P
2.乃贤生于1309年,正是生活在元朝(1271—1368年)的中后期,距离明朝没有多少年。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 乃服 • 布衣》记载:“棉花古书名枲麻,种遍天下。种有木棉、草棉两者,花有白、紫二色。”当然距宋应星写作《天工开物》(约1638—1654年),还距近300年。考虑到古代纺织技术发展的缓慢,所以说,元朝在中原有棉花种植也是有可能的。
3 N" I& ?1 o! {! [7 B$ M
本文只是利用该诗词简单考据一下棉花在中原种植推广的时间。其实本诗还有两个考据点被频繁使用,即大年(春节),这个词比较喜庆。另外一个词有点不人道,就不说了。

/ v" F" r. K" B: O# `: k! \
纺棉花.jpg
. a7 M+ M% x2 N# w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4-24 08: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