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帐篷质量要求参考标准 帐篷主要有三类:军用帐篷、救灾帐篷、民用帐篷。其中,军用帐篷不仅要有高强度、易携带的特点,更要具备高度的伪装功能,例如电磁屏蔽、红外屏蔽、结晶处理等;旅游帐篷则主打轻便、易安装、色彩亮丽等元素。而救灾帐篷,尤其是用于山区的救灾帐篷,必须使用、运输简便,因此使用的面料多为PVC或PU面料,辅助后整理涂层工艺,使帐篷具备保暖、隔热、透气性良好的特点,以适应灾区多变的环境。 尽管救灾帐篷主要用于临时和短期的救灾,但它不仅要满足高度耐气候的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和人体保护功能,既不释放环境污染物,又不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气体,如甲醛等。其生产质量要求标准如下。 标准号:KS P1234-1998, 参考第7部分,帐篷涂层布; 标准号:MZ/T 011.7-2010,参考第6部分,厕所帐篷; 标准号:MZ/T 011.6-2010,参考第1部分,8m2单帐篷制备准则;生效日期:2001年; 标准号:MZ/T 011-2001,参考第1部分,12m2单帐篷制备准则; 标准号:MZ/T 011-2001,参考第2部分,标准型帐篷制备准则。 标准号:DIN EN 13782-2006,英文名称:Temporary structures-Tents-Safety,参考临时性帐篷安全准则。 标准号:BS 6341-1983,帐篷检验法; 标准号:MZ/T 011-2001,帐篷检验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