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添一线书中见
4 ]2 k, Z5 E; U5 q, ^# P! p5 @ : E S" t! m1 I; I% a! |, p
明日是冬至。时至岁末与寒冬,古代的文人墨客在感叹时光与人生的同时,留下了一些精彩的诗篇。由于明日是冬至,那么今天当读杜甫的《小至》。 ) `: Y4 E) f/ \- s# t1 e7 E
小至
- U$ \' K, }! L/ S% s杜甫 " _, K; \8 f8 q2 N2 W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9 U' p ]0 P, y5 r: v$ F5 @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飞灰。 8 [9 ^7 @3 x- D4 J; P6 J" Z9 L
翻译为大白话就是: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0 G! t+ E9 S" {" ~杜工部用“催”字表达了“时不待我”及工作、生活的“人和事”的紧迫感和焦虑,但同时也充满了乐观,“冬至阳生春又来”,寒冬和这些“催”人的事情又过去了。写到这里,脑子里突然想起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的倪会长,感觉他的祖上的文化好深厚啊。 8 U4 C9 Z) G: O. b# n8 f
一到冬至,北方的人会想起吃饺子,但全国的人会想什么呢?肯定会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杜甫的这首诗也描写了这个白天渐长的自然现象。“刺绣五纹添弱线”是说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五纹”指五彩,“弱线”指纤细的绣花线。这个我懂,纺织方面我自己还是比较专业的。
3 _) T. w* X: v/ F “日添一线”成为人们口中冬至的替代词,可能起于魏晋。清·仇兆鳌注:“《岁时记》:‘魏晋间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后来《唐杂录》也记载:“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比常日增一线之工。”其后用“日添一线”、“一线”等替代冬至多为常见并流传下来。 0 C* q* f7 U3 W, D8 G
又想起宋朝刘克庄的写的冬至四绝其二。 ; h9 G6 H4 e9 M
日添一线书中见,雪染千丝镜里明。
: m1 x |0 C% R0 P迟暮犹思寸阴惜,凝严未觉一阳生。 ) I) K5 ^4 G) q8 U$ F+ J
这首诗先描写了白天变长的现象和对镜看白发的事情。“迟暮”之人,感叹光阴易失,要珍惜时光;同时在这滴水成冰的季节,也感觉到了“一阳生”。诗人说自己“未觉”,其实我认为他是“已觉”。诗人在暮年又起一丝壮志。
4 i& c; _% B" S M. P3 ?从此处感觉诗人有“迟暮”之美,失去只是相对自己风华绝代的双十年华和吹弹可破的胶原蛋白之美,显示的随着岁月所沉淀下来的阅历和气质的升华。不然诗人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句。
6 [5 u/ S" M0 O# i9 {) x* {哎,不写了。自己都到“油腻”的中年了,已“雪染鬓丝”,还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赶快看稿子。 日添一线书中见。3 R/ `7 I% e0 W- @! \) c
1 x4 g2 J& ]2 L# b1 q' ^) t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