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大圆机技术] 毛圈组织的形成原理和编织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9 2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毛圈的形成原理
1 n$ p8 E2 K( E- K- v6 d5 V图1毛圈的形成毛圈组织的线圈由地纱和毛圈纱构成。与添纱组织相似,它需要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喂入纱线。如图1(1)所示,其中地纱1的垫入位置较低,毛圈纱2的垫入位置较高。这样,在沉降片片颚上弯纱的地纱1形成平针线圈,在沉降片片鼻上弯纱的毛圈纱2的沉降弧被拉长形成毛圈,如图1(2)所示。片鼻上沿至片颚上沿的垂直距离h称为沉降片片鼻的高度。若要改变毛圈的高度,则需要更换不同片鼻高度的沉降片。毛圈针织机一般都配备了一系列片鼻高度不同的沉降片,供生产时选用。
* y! H, V7 O2 m9 L% U# I
2 L; C9 o( p5 r, E! L+ |2 ?
毛圈的形成原理.png
毛圈的形成原理

) c9 t: q) U1 _( D3 ?  ?毛圈织物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毛圈能否紧固在地组织中,以及毛圈高度是否均匀一致。因此,沉降片的设计对毛圈织物的编织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型号的毛圈针织机所用的沉降片结构不一定相同。图2所示为一种构型的沉降片,它的片鼻较长和较宽。当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挺进时,片鼻能伸进前几个横列形成的毛圈中去,将它们抽紧,使毛圈更好地紧固在地组织中,毛圈的高度更加均匀一致。在某些毛圈机上,则采用了双沉降片技术,以便更好地控制毛圈的编织。
( G- x) l7 f( ]. u, I5 V9 f
一种构型的毛圈沉降片.png
一种构型的毛圈沉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o0 q$ v# Y& C" ]+ h7 Z
编织普通毛圈组织时,所垫入的毛圈纱在每一线圈上都形成毛圈。因此,织针或沉降片都不需要经过选择。0 {* y0 x' I2 O3 W/ X

5 h) F: ?3 Z9 a6 d( a) z" B1.正包毛圈的编织 1 H2 D: t. ^* A8 h0 a
图3所示为一多针道毛圈机上采用的沉降片结构,它由双沉降片组成。其中1为脱圈沉降片,2为握持毛圈沉降片,它们相邻排列在同一槽中。由于两种沉降片的片踵高度不一样,因此在沉降片三角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有所不同。* P9 X3 j2 z0 q" K( I: b$ O

: s0 A) k7 w. _
毛圈机上的双沉降片结构.png
图3  毛圈机上的双沉降片结构

+ z) n% ]$ L7 G" ^, [, F: k图4所示为采用这种双沉降片编织正包毛圈组织的成圈过程。
0 Q) O' g% R# E8 s
) n5 z9 p, M! W" P# j% e) U  |(1)织针上升退圈。如图4(1)所示,针1上升退圈;在垫纱前,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持毛圈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挺进,其片鼻伸入前几个毛圈2中去,将它们抽紧,使毛圈高度更加均匀。而脱圈沉降片3略向外退,放松地纱线圈。
9 ^  n3 s- q! g6 [, X: |
: a3 U+ _. P$ g  K7 H(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如图4(2)所示,地纱5通过导纱孔6垫入,垫入位置较低,而毛圈纱7通过导纱孔8垫入,垫入位置较高。垫纱时,地纱较毛圈纱稍前一些垫入。为了不影响垫纱,握持毛圈沉降片4和脱圈沉降片3都向外退出。$ j7 _3 d4 B8 }1 U; O6 b" i" v
8 D4 z( @+ q; |0 T1 Q# L; s( J
(3)弯纱成圈。如图4(3)所示,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运动直到弯纱结束,此时毛圈纱7在握持毛圈沉降片4的点9上弯纱,地纱5在握持毛圈沉降片4的搁持边沿10与脱圈沉降片3的斜边沿11[图4(4)]的相交点12处[图4(2)]弯纱。  }' t. C& X: ~. m' x4 e3 U
: v* x0 U# c* K8 C& t' e) r
图4(4)、(5)是两个弯纱位置B1和B2的放大圈。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通过调节脱圈沉降片3向中心的位置,可实现对地纱线圈5的控制。脱圈沉降片3的斜边沿11推动被织针钩住的地纱线圈5,使它倾斜偏向针后。由于毛圈被毛圈沉降片4握持住,添纱效应得到优化。调节脱圈沉降片3向针筒中心的动程,可使地纱与毛圈纱之间的距离变大,如图4(4)中的HL;或使两根纱线间距变小,如图4(5)中的HK,利用这种方法可改变毛圈的高度。
* s' l, {/ F4 Z! Q( F( M9 N" ~1 o
6 L& s9 R3 h8 a4 s3 [' q8 B
正包毛圈的成圈过程.png
正包毛圈的成圈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2.反包毛圈的编织 ! w- J" o' ?/ t# S
编织反包毛圈,通常采用特殊设计的沉降片和织针来实现,不同的机型其沉降片和织针的构型也有差异。图5所示的是一种特殊沉降片形成反包毛圈的原理。毛圈纱1和地纱2垫入针钩后,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挺进,利用片鼻上的一个台阶3将毛圈纱推向针背,随着织针的下降,毛圈纱在针钩中占据比地纱更靠近针背的位置。这样在脱圈后,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
7 H2 t8 Q. K! j" v- D" I9 Z- D
# o: ^* j3 ^' d% H2 J% S
反包毛圈的形成.png
图5  反包毛圈的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3.双面毛圈的编织 ; U: q# ~; v8 Q% h8 b
编织这类毛圈,需要用到两片沉降片。如图6所示,其中1是正面毛圈沉降片,2是反面毛圈沉降片,两片沉降片相邻插在同一片槽中,受各自沉降片三角的控制。
  o3 O; u( `# E- e$ ]+ m4 x: P4 K; U8 p% V; ?
双面毛圈沉降片.png
图6   双面毛圈沉降片

; M- v+ }+ e7 N8 i- H4 h4 y# }以平针为地组织的双面毛圈的编织过程如图7所示。3 p" `. D& \7 k. @
(1)垫入地纱。如图7(1)所示,织针上升完成退圈后,从导纱器2引入的地纱1垫在开启的针舌外。: s/ Q9 k' _; r1 m& i6 U+ n1 e* M. r

* a6 v& f' W# h, T6 y" Z3 ^. ?& _(2)垫入正反面毛圈纱及正面纱弯纱。如图7(2)所示,正面毛圈纱3垫放在比地纱1位置低的针舌外,之后正面毛圈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挺进,利用片喉将毛圈纱3弯纱。同时,反面毛圈纱5垫放在比地纱1位置高的针钩下方。2 k; S% X1 Z. H
" t6 `5 D4 P% Q' n$ h, f- Z
(3)反面毛圈纱弯纱。如图7(3)所示,随着织针的下降,针钩勾住反面毛圈纱5进行弯纱,旧线圈6将针舌关闭套圈。反面毛圈沉降片7向针筒中心挺进,利用片喉整理上一横列形成的反面毛圈8。
" q! b, r% g0 h" L
: I( a) A+ C3 z(4)形成新线圈。如图7(4)所示,织针进一步下降至最低位置,勾住地纱和正反面毛圈纱穿过旧线圈,从而形成了新线圈9、正面毛圈10和反面毛圈11。. v- Q; R3 I2 T! Q$ [$ S4 d) X
, T3 J6 @* E) I6 G7 f; O
(5)抽紧正面毛圈。如图7(5)所示,织针从最低位置上升开始退圈,为了防止正面毛圈10重新套入针钩,正面毛圈沉降片4应处于向针筒中心挺进位置,利用其片喉将正面毛圈10推向针后并抽紧它。
( n# P, _' e% R4 ], T6 Z. H
& ~# B- t# R, }4 I( l* [' c(6)抽紧反面毛圈。如图7(6)所示,随着织针的进一步上升放松线圈,反面毛圈沉降片7先是向针筒外侧退,使反面毛圈11从沉降片7的上方移动至片鼻台阶处,接着沉降片7向针筒中心挺进,利用片鼻台阶抽紧反面毛11。
7 _" @) T9 p2 P" E2 g: T' ]& g
0 v" b# J# ?3 Z; l1 ]9 ^
双面毛圈的编织过程.png
双面毛圈的编织过程

* Q( M" B+ }' A% l$ T4 @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提花毛圈的编织  r( }# ~& P0 n( ~( E/ o( @! b
1.满地提花毛圈的编织 9 o( s9 t+ ]( v; |. {
这里介绍的是两色满地提花毛圈的编织方法,它采用了选针、双沉降片和预弯纱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地纱和各色毛圈纱先分别单独预弯纱,最后一起穿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
( v9 p  l" z0 q
  u8 T; q) v- Z- g, j  F图8所示为双沉降片的结构,其中1为毛圈沉降片,2为握持沉降片,它们相邻插在同一片槽中,并受两个不同的沉降片三角控制其运动轨迹。织针受专门的选针机构控制。
" x, M( H7 g/ c' K; o' b
* ]: h" K8 ]7 n
提花毛圈的双沉降片结构.png
图8   提花毛圈的双沉降片结构

( Q6 L7 k' o3 ?. R* @+ Z- P& o图9为编织两色提花毛圈组织时织针与双沉降片的运动轨迹及其配合。X表示一个完整的编织区域,区段G1、H1和H2分别为地纱和两根毛圈纱的喂入与编织系统,其中G1.1和G1.2分别是织针的退圈和脱圈区域。织针1作上下和水平(圆周)运动,箭头16表示向上的方向,箭头15为水平运动的方向,2则是织针的运动轨迹。握持沉降片4和毛圈沉降片9除了作径向运动外,还与织针同步水平(圆周)运动,箭头17、18为半径方向并指向针筒外侧,5、10分别表示握持沉降片4和毛圈沉降片9的运动轨迹,6、7、8分别为握持沉降片4的片颚、片鼻边沿和片喉,11、12分别为毛圈沉降片9的上边沿和片鼻,3为针筒筒口展开线。- q- F  u6 S+ F

' u. j% t9 e) J0 x  n' E7 b6 g
图9   提花毛圈机织针与双沉降片的运动轨迹.png
图9   提花毛圈机织针与双沉降片的运动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提花毛圈的编织过程如图10所示。2 `# B( t+ G& D2 P) y7 Y
0 a. ?/ N( u2 \& b/ ^8 i
提花毛圈的编织过程.png
图10    提花毛圈的编织过程
: O( t, D1 c1 h* B. }2 X: s
(1)起始位置。如图10(1)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A),此时织针1的针头大约与握持沉降片4的片颚6相平齐。4 M% }9 `4 F, A% m
7 t, S. g  g9 F/ I# ^
(2)垫入地纱。如图10(2)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B),所有织针上升到退圈最高点,地纱2通过导纱器3垫入针钩,握持沉降片4略向针筒中心移动以握持住旧线圈。而毛圈沉降片9向外退出为导纱器让出空间。
! w' r7 V) g: V. i+ v1 r% }) [  d0 A. g. z- n6 d$ ]1 V, c
(3)地纱预弯纱。如图10(3)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C),织针结束下降,旧线圈5将针舌关闭,但不脱圈,这相当于集圈位置。在织针下降过程中,地纱2搁在握持沉降片4的片鼻边沿7上预弯纱,使线圈达到后来地组织中所需长度。与此同时,毛圈沉降片9向中心运动,用片鼻12握持住预弯纱的地纱2。
9 D( L; O& H- X& W4 `7 \& O+ c" h3 o. `" H1 l) E3 ~+ r2 w0 y
(4)被选中的针垫入第一色毛圈纱。如图10(4)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D),在随后的毛圈纱编织系统H1中,选针器根据花纹选针,被选中的织针上升被垫入第一色毛圈纱10,此时地纱2夹在握持沉降片边沿7与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间,而旧线圈被片喉8握持。此系统未被选中的织针不上升,不垫入毛圈纱,如图10(5)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D′)。' P: R# Z- l7 x& J  Y) h9 ?

. V# p7 s7 f) P3 Q# }- e(5)第一色毛圈纱预弯纱。如图10(6)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E),织针下降勾住毛圈纱10,使其搁在毛圈沉降片9的边沿11上预弯纱,形成毛圈;此时,预弯纱的地纱2在张力作用下被握持在毛圈沉降片片鼻12之下。弯纱结束时,毛圈沉降片9略向外退,使毛圈纱搁在片鼻12的边沿13上,如图10(7)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F),织针再次处于“集圈”位置。
6 A0 q. W( G4 Y/ e
4 ?4 U1 a1 o% f; Z(6)第一次未被选中的织针垫入第二色毛圈纱。如图10(8)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G),在毛圈纱编织系统H2中,再次进行选针,将在系统H1中未被选中的织针选中使其上升退圈,并被垫入第二色毛圈纱14,毛圈沉降片9略向针筒中心移动,将第一色毛圈纱10推向针背。此系统未选中的织针不上升,预弯纱的地纱2搁持在握持沉降片边沿7上,第一色毛圈纱10搁持在片鼻12的边沿13上,如图10(9)所示(对应于图3-57中的位置G′)。1 z, F) G9 W6 f( C
5 r2 X5 T* g  H# D% v, G; v
(7)第二色毛圈纱预弯纱。如图10(10)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H),织针下降,第二色毛圈14纱搁持在毛圈沉降片的上边沿11上预弯纱形成毛圈。随着针的下降,毛圈沉降片9略向外退,使毛圈纱从上边沿11移到片鼻12的边沿13,如图10(11)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J)。
+ t: c0 c* C3 g( B7 L, V) D7 ]! c' ]8 x* Z
(8)旧线圈脱在预弯纱的地纱和毛圈上形成新线圈。如图10(12)所示(对应于图9中的位置K),在下一编织系统的G1.2区域,两片沉降片向外运动,放松预弯纱的地纱2和毛圈纱10及14;织针下降,勾住这些纱线穿过位于握持沉降片片颚6上的旧线圈5,形成封闭的新线圈。
3 j  h; z. b( h0 z5 E/ _) P
- |" Q+ O# S9 H3 c4 B上述方法编织的提花毛圈织物,每一横列的毛圈由两种颜色的毛圈互补形成。采用这种技术最多可以编织12色的满地提花毛圈。
5 o# p+ `% |' {. w+ s4 H7 c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1: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凹凸提花毛圈的编织 + [& P0 I2 s& X: E, r4 g
这可以通过沉降片选择装置来实现,它能对每一片沉降片进行选择。图11显示了凹凸提花毛圈的编织原理。根据花纹要求被选中的沉降片沿径向朝针筒中心(箭头方向)推进,使地纱1和毛圈纱2分别搁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弯纱,毛圈纱2形成了拉长的沉降弧即毛圈,如图11(1)所示。而没被选中的沉降片不被推进,毛圈纱2与地纱1一样搁在沉降片片颚上弯纱,不形成毛圈,如图11(2)所示。
8 c9 w/ U2 z% W, ?# {+ R' B6 q0 @: B8 W& {8 g( x5 G% _
图11   凹凸提花毛圈的编织原理.png
图11   凹凸提花毛圈的编织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手机版|充值|促织网 ( 京ICP备14010041号 )

GMT+8, 2024-3-29 17:47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