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环火轨道环绕了3个多月后,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 o7 N8 O4 Z9 C& U% @$ R7 j: f6 H o" ~
整个着陆过程中,每个动作都必须环环相扣,精准完成,不容有丝毫失误。
X# Y9 Z3 X# _新华社图,红圈为本文作者添加
) T4 p% C* R2 F% K ) L& Q; c3 M3 \/ K0 o
要想平安稳定地降落到火星表面,首要问题就是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减速。“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王闯介绍。天问⼀号打开降落伞进⾏伞系减速,当速度降⾄100米/秒时,天问⼀号才通过反推发动机进⾏减速。 # e0 S* a% _; [; A% m- {4 B
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为“天问一号”提供着陆伞绳连接技术、研发并提供特种弹性绳索以用于着陆器耐冲击试验。其中伞绳连接技术通过“自锁”的方式解决了探测器着陆伞在打开时承受巨大冲击力易发生脱离的问题,而弹性绳索则为着陆器完成了耐冲击试验。这两项工作都作用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安全着陆这一最核心环节。 9 Y6 L% N5 ^' m/ u7 s, @. h) D5 c- e
“在着陆过程中,减速伞打开的一瞬间和探测器着陆的一瞬间对伞绳的冲击力非常大,传统绳索插接方式一旦耐受不住冲击力就会产生断裂,探测器也将无法完成后续任务。”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徐连龙说。“看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内心非常激动,这也是我们预期的结果。”5月15日一大早,海丽雅技术中心副主任徐连龙激动地说。 e0 H6 Z" V! ~: x- ~. m
& \. u2 J* e4 f$ V5 h
据介绍,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速度约为21000千米,超高速摩擦将产生上千摄氏度高温,这对降落伞绳提出了极高要求。 0 Q& L1 k2 h$ Z" `$ i8 d
青岛海丽雅始建于1922年,由生产女士扎头绳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特种绳缆、应急自救产品研发生产等为主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先后为中国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科学”号、“雪龙”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大型飞船返回舱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定向研发特种绳缆。 1 A$ U- s8 u1 W7 ^2 A6 o: S/ G
7 D4 ]: m3 r+ R/ c! F4 }) d |